摘要:10 月收官日 A 股指数回调,但 AI 板块(AIGC、虚拟数字人、AI 智能体)与创新药板块逆势走强,前者主力资金净流入超 80 亿,后者多股涨停。这背后是 **“AI 应用商业化提速” 与 “创新药估值修复 + 政策红利”的双重逻辑共振。以下从行业本质、
10 月收官日 A 股指数回调,但 AI 板块(AIGC、虚拟数字人、AI 智能体)与创新药板块逆势走强,前者主力资金净流入超 80 亿,后者多股涨停。这背后是 **“AI 应用商业化提速” 与 “创新药估值修复 + 政策红利”的双重逻辑共振。以下从行业本质、产业链全景、未来趋势、筛选方法 ** 四个维度,拆解这两大主线的投资机会。
AI 板块聚焦大模型技术的场景化应用,涵盖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虚拟数字人、AI 智能体等方向。核心逻辑是:
技术迭代突破:Sora 类多模态生成、AI 智能体自主决策能力持续升级,推动 “AI 从工具到助手” 的质变;用户需求爆发: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我国 AI 应用移动端月活已超 7 亿,C 端娱乐(如数字人直播)、B 端营销(如 AI 生成广告)需求快速落地;商业化路径清晰:AI 工具订阅、营销服务分成、数字人 IP 运营等模式开始兑现收入,部分企业已实现盈利闭环。上游:算力(芯片、服务器)是 “技术底座”,但今日回调属于短期波动,长期因 AI 算力需求增长逻辑未变;中游:大模型研发(如多模态模型、智能体框架),技术壁垒高,头部企业(如拥有千亿参数模型的厂商)形成垄断;下游:应用层(AIGC 工具、虚拟数字人直播、AI 智能体服务),是当前资金主攻方向 —— 这类企业直接对接 C 端用户或 B 端客户,商业化进度快,如营销领域的 AI 创意生成、教育领域的智能答疑等场景。技术端:AI 向 “多模态融合、个性化交互、自主决策” 演进,比如智能体可同时处理文字、图像、语音指令,并根据用户习惯优化行为;场景端:从 C 端娱乐(短视频、游戏)向 B 端产业渗透,如医疗 AI 辅助诊断、工业 AI 质检、教育 AI 因材施教,市场规模年增速超 30%;竞争端:应用层企业比拼 “场景理解 + 商业化能力”,具备垂直领域数据积累、客户资源的企业将率先跑出。创新药是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涵盖小分子、生物药、ADC(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核心逻辑是:
政策红利释放:财政部等多部门出台政策,优化免税店经营国内商品退(免)税,同时医保对创新药的支持持续,创新药企 “以价换量” 逻辑通顺;估值修复到位:板块调整近 3 个月,交易拥挤度显著下降,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部分港股创新药企估值更具吸引力;基本面拐点显现:三季报窗口下,创新药企研发管线进展(如临床 Ⅲ 期、NDA 申报)、BD 合作(license out)成为业绩催化剂,比如 ADC 领域的海外授权案例频现。AI 与创新药的逆势走强,是产业趋势与资金审美共振的结果。后续可重点跟踪 AI 应用的商业化数据(如用户付费率、企业采购规模)、创新药的临床进展与 BD 合作公告,把握产业趋势中的结构性机会。
来源:墨微微爱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