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西,一场以“数治”赋能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正引发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从批量内容生产向树立IP品牌转型,推出《赣出精彩 赢在江西》特别策划;紧密贴近用户需求,通过在瑞昌市举办的“以营商环境之‘优’促民营经济之‘进’”创新交流会活动,汇聚政、企
在江西,一场以“数治”赋能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正引发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从批量内容生产向树立IP品牌转型,推出《赣出精彩 赢在江西》特别策划;紧密贴近用户需求,通过在瑞昌市举办的“以营商环境之‘优’促民营经济之‘进’”创新交流会活动,汇聚政、企、学、研多方力量共谋发展;并强化技术赋能,积极探索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综合服务模式,全面助推我省一流营商环境的构建。
这幅以“数治”与“创新”绘就的宏伟蓝图,其最生动的注脚,正是深入一线的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营商帮办”栏目。它作为政企之间温暖的“倾听者”与“守护者”,始终坚守一线,将企业的“呼声”作为行动的“哨声”,不仅耐心聆听每一声求助,更用心破解每一道难题,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最贴心的“中间人”与“解难人”。
截至2025年10月底,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收到涉及营商环境的投诉帖文、咨询电话、后台留言等2.5万余条(个),联动各地各部门为经营主体办实事解难题3200余起,获百余家经营主体送锦旗致谢。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周章云
“账”不再难要:
帮企业追回欠款,锦旗背后的暖心故事
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当月,我省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共同聚焦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完成项目已意味着巨大投入,而长期拖欠账款无异于切断企业的“输血管道”;持续的垫资更如同慢性失血,最终将耗尽企业活力,导致运营停滞。
“项目早在2019年就验收合格,但南昌高新区艾溪湖管理处在2022年要求我们在结算金额的基础上再降10%,他们才能付款。”今年4月,江西省皓智广告有限公司的苏先生向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栏目反映,早在2018年,该公司与南昌高新区艾溪湖管理处签订了项目采购合同,项目于2019年验收通过,却被要求签订“自愿降价10%”的补充协议。但即便签了协议,款项依旧迟迟未到。该事件经过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栏目记者介入,实地多方采访并报道后,南昌高新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处置。不久后,企业终于收到了被拖欠多年的项目尾款。
今年6月,中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向江西营商“营商帮办”反映,定南县文化生态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拖欠其两笔共计6.84万元的房屋安全鉴定费。经转办后,欠款方承诺在三日内支付全部款项。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政府拖欠杭州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垫付土地租赁等费用6.9万余元。今年5月,该事项经江西营商“营商帮办”转办后,富滩镇政府与吉安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达成协议,并在签订协议后7天内向企业付清了全部垫付款。
2024年6月,横峰县民政局拖欠顺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横峰县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款97万元。今年2月,经江西营商“营商帮办”将此问题提交至当地营商办转办后,横峰县民政局提供了还款计划和方案……
“地”不再难批:
从停工到投产 “帮办”助力项目“跑起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于今年4月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江西的实践,正是对此的有力呼应。江西营商“营商帮办”不仅致力于“清理欠账”为企业“回血”,更擅长“疏通梗阻”让项目建设提速。
2024年8月,南昌县三江镇的熊先生拿下了一块地,准备建设农业深加工设施。但项目开工一个月后,被三江镇土地办叫停,理由是“未办理农业设施用地手续”。2024年9月5日,熊先生在江西营商“营商帮办”发帖求助,经平台转办,当天,南昌县(小蓝经开区)营商办就作出回应,根据《江西省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设施农用地确需占用并破坏耕地的,可按“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原则操作。三江镇自然资源部门目前已找到符合条件可以转为耕地的地块,并启动报批程序,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报批。
“确定了大致时间,我心里也有底了。”熊先生终于松了口气。2024年11月,记者通过电话回访得知,熊先生的用地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政府部门也及时向他反馈办理的进度,熊先生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2025年4月11日,熊先生给记者发了一张他的厂房前工人们正在工作的照片,并告诉记者,现在其工厂的育秧中心已经启用了,非常感谢江西营商“营商帮办”的帮助。
“损”不再难赔:
药苗损毁引纠纷 “帮办”协调促和解
2024年12月,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的药农陈世向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栏目反映,2023年,石城县交通运输局扩修屏山镇至大由乡公路。施工方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导致2024年暴雨后其28亩中药苗被泥砂填埋,灌溉水源也被阻断。
陈世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却因赔偿标准分歧,一直未能解决问题。施工方吉林省道隧工程有限公司认为村民“要价太高”,村民则认为“定损困难”,双方协商陷入僵局。
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栏目记者实地走访,发布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石城县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并积极与陈世进行沟通,协调赔偿事宜。“为‘营商帮办’栏目点赞!”今年7月,陈世已通过电话向记者表示,“在你们持续关注下,我已拿到赔偿款,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一键转办”显神通
“营商帮办”为企业破解难题超3200件
在江西,企业遇到烦心事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会把信任票投给江西营商“营商帮办”!这个由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官方“认证”的投诉主渠道,正成为企业身边靠谱的“解难专家”。
它的秘诀在于三个字:快、准、硬。
快在响应,秒级转办不拖延。投诉一旦提交,系统立即自动派单至各地各部门,并启动“限时处置”模式:1个工作日内主动联系、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内解决、“疑难杂症”10个工作日内必须给出答复。
准在靶向,闭环机制破难题。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构建了一个智能闭环。它通过进度预警、满意度评价等设置,确保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全程留痕、高效流转,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硬在监督,双重保障显担当。一旦出现办理超时或企业评价“不满意”的情况,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提级督办”,亲自下场紧盯整改。同时,媒体监督同步上线,让每一个诉求都不被辜负,每一项承诺都落到实处。
近年来,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持续升级服务,通过“营商帮办”办理情况快报、营商专报和“营商帮办”视频,构建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推动解决—传播成效”的完整闭环。平台始终把企业的“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来办,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切实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截至2025年10月底,“营商帮办”已累计接收各类咨询电话、投诉和留言2.5万余条(个),成功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3200余起,收获百余面企业自发送来的锦旗。这一面面锦旗,不仅是认可,更是江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生动写照。
在夯实一线服务的基础上,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进一步响应国家关于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决策部署。今年8月,平台面向全省发起“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案例征集,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快办”向“好办智办”升级。同时,平台积极拓展线下交流渠道,以营商环境之“优”促民营经济之“进”创新交流会于7月11日至12日在瑞昌市召开,通过组织实地考察与经验分享,促进实践互鉴。
伴随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如今再次实现战略跃升——江西营商智库即将上线,标志着其从“解决具体问题”的媒体服务平台,升级为“提供系统方案”的智力支撑平台。它将充分激活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案例与专家资源,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与产业精准招商两大核心,通过高效咨询、精准对接与高质量智库产品,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立体发声、多维服务、智力驱动”的创新实践,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逐步构建起一个回应诉求、汇聚智慧、驱动发展的营商环境服务生态,持续擦亮江西“暖心爽心”的营商品牌。
来源:江南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