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清泉润黔南——黔南州“八五”普法成效观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7:47 1

摘要:“河边和池塘,不是游乐场,安全措施无保障……”今年夏天,在黔南州龙里县,一段融合当地方言的“黔韵说唱”短视频正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将防溺水安全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韵律,是黔南州普法工作的一个创新缩影。

“河边和池塘,不是游乐场,安全措施无保障……”今年夏天,在黔南州龙里县,一段融合当地方言的“黔韵说唱”短视频正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将防溺水安全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韵律,是黔南州普法工作的一个创新缩影。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黔南州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州“十四五”规划和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一体推进,通过系统谋划与特色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普法新路,让法治的清泉深深浸润黔南大地。

顶层设计 构建普法“大格局”

“过去普法工作是‘单打独斗’,现在是‘集团作战’。”黔南州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该州将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职能职责整合到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

在这一格局下,黔南州以“法律七进”为载体,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及党内法规等开展精准普法。组建的民法典“百人宣讲团”已开展“万人大培训”百余场,让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

“每次执法都是普法的最佳时机。”一位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表示。黔南州制定《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建立并公示共性、个性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责任压实到每个执法部门。

创新实践 打造特色“普法矩阵”

每月两期、每期15分钟的“黔南州法治微课堂”直播间里,州、县两级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正通过镜头,向网友讲解行业法规。“4年101期直播,我们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直播间负责人介绍。

在线下,黔南州实现县、乡、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更富特色的是,法治元素与当地布依族、苗族、水族等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三都水族民歌、平塘布依族“八音弹唱”等民族艺术形式,都成为普法的有效载体。

“用我们水族的歌声唱法律,乡亲们更爱听,也记得住。”一位水族民歌普法队员说。这种“普法+民族文化”的模式,让法律知识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民族村寨。

针对乡村普法“最后一公里”难题,黔南州搭建“请您来商量”民主议事平台,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实行法律法规联宣、村规民约联审、矛盾纠纷联调。“现在村里有矛盾,先找‘法律明白人’商量,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解决了。”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

成效显著 法治阳光普照黔南

“八五”普法以来,黔南州法治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全州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司法案件评查合格率稳步攀升。已建成的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523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标志着村级民主管理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都匀市的一个社区,居民们对法治环境的变化感受真切。“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社区有‘法律明白人’,手机上有‘微课堂’,还有民族普法队上门表演,法律真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普法路径,让法治精神真正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黔南、法治黔南贡献力量。”黔南州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