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的风吹到了新闻,你怎么看?

B站影视 2024-12-11 10:43 2

摘要:我们——中国民族报社的三位丫头,有幸参与这次盛会,并在这场大型活动报道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以年轻人的视角、“主播+采访+体验”的形式,编排拍摄了新闻题材系列短剧。

“三丫”(从左至右分别为大丫章音頔、小丫封煜靖、二丫胡晓蝶)在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比赛现场采访合影。

天空蔚蓝,椰风海韵。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举办。

这是4年一度的民族团结盛会、群众体育盛会,聚集了来自56个民族的7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

我们——中国民族报社的三位丫头,有幸参与这次盛会,并在这场大型活动报道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以年轻人的视角、“主播+采访+体验”的形式,编排拍摄了新闻题材系列短剧。

1‍‍‍

不拼数量,拼创意

“什么?这次运动会报道的视频组只有我们三个人?”

刚接到任务时,我们非常紧张:如此重大的赛事,赛程长、体量大,仅靠三个没有大型活动报道经验的“萌新”,能完成吗?

可社领导鼓励我们:小团队作战,不拼数量,拼创意!

如何拼创意呢?在会议室里,我们苦思冥想,突然灵光一现——“三丫”这个名字冒了出来,既有“三个丫头”的意涵,又与“三亚”谐音。

“三丫去三亚?”“三丫闹三亚?”……

“去”太平淡,“行”太板正,“闹”太跳脱,反复推敲之下,“闯”字——带着点风风火火、深度参与的意味,最终“胜出”了。

确定好名字,还得确定风格与形式。

我们决定打破以往视频消息、短视频切条等创作思路,结合当下流行的“短剧”形式,融入IP概念,三人组合“出道”,制作《三丫闯三亚》新闻题材系列短剧。

2‍‍‍

强化IP概念,彰显个性色彩

要把“三丫”打造成IP,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普通的新闻播报,而要具备鲜明的个性色彩。

“三丫”是活泼的姑娘,爱音乐、爱追剧、爱旅游、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怎么把这些个性特点与运动会相勾连呢?

突出真实性——真实的事物往往最具说服力。系列剧第一集《你有一封来信请查收》,真实呈现了我们得知要去三亚后的兴奋心情和吹海风、晒太阳、喝椰子的幻想;第二集《想去三亚?先策划!》,还原了我们三人开报道策划会时左思右想的场景;每集作品片尾播放拍摄花絮,进一步展示真实的“三丫”形象。

展现年轻态——年轻人爱唱爱跳、爱玩爱闹。在这部剧里,我们使出了唱跳真功夫:在运动会场馆前和运动员一起跳竹竿舞,还在第三集《模仿吉贝大挑战》里把运动会的18个竞赛项目都编成了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流行音乐,动感十足。网友评论:“我宝真可爱呀。”

设计互动性——有互动,才会有沉浸式感受。第四集《我们都准备好啦》,我们邀请运动员、志愿者、记者以及保障运动会的医护人员、司机、厨师等都参与展示;第七集《攀椰竞速,我们来啦》,我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尝试了攀椰竞速这个具有海南岛特色的体育项目,用镜头下我们的“窘态”说明:爬椰子树可并不简单!

带入情绪值——短视频除了输出内容价值,还要有情绪价值。开幕式上的“燃”“骄傲”“震撼”“太美了”,民族大联欢时的“太开心了”,参加运动员生日Party时送上的“人生灿烂”祝福,闭幕时“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的不舍,都是我们在本剧中对运动会最直接的情感表达。

从幻想、筹备到出发、在场,在完整呈现这场运动会盛况的同时,“三丫”形象也逐渐饱满起来。

令我们惊喜的是,运动会执委会新闻宣传部工作人员刘欣对我们赞赏有加:“在这次报道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丫闯三亚》系列短片,像看Vlog一样,很年轻。”在闭幕式现场,也有不少工作人员和代表团成员认出我们,并用“年轻”“有趣”“充满活力”来形容《三丫闯三亚》,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3‍‍‍

融入网络热梗,力求活泼生动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我们在成为短视频创作者之前,早已是短视频的受众。因此,我们是带着受众思维进行创作的。

我们力求用网民喜欢的表达方式,融入热梗,让作品充满网感,更接地气。

短剧第二集《想去三亚?先策划!》中,我们设计“头顶鸭梨”的形象,以谐音梗“大鸭梨”来表现“大压力”;针对秋千项目,融入《甄嬛传》中男主角荡秋千的画面;针对攀椰竞速项目,结合近期热门“国宝熊猫爬树”视频和“三丫”的模仿,增强生动性与趣味性。

在第三集《模仿吉贝大挑战》中,我们使用了网络上流行的“卡点定格变装”剪辑手法,用舞蹈肢体语言展示运动会的18个项目。

短视频是视听结合的产物。画面之外,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也做了充分考量——既要适配画面内容,也要足够“洗脑”。

我们在第四集《我们准备好了》中,选择近期网络流行曲《APT.》,当“三丫”在三亚集结出场时,使用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经典BGM;在第八集《荡秋千,看世界》中,选择歌曲《向云端》,与冲向天际的秋千项目比赛画面相呼应。

当然,融入网络热梗需适度。为此,我们不断寻找新闻性和娱乐性的平衡,既保留新闻纪实的本质,又通过戏剧化的手法增强感染力。

比如,第九集《新朋友or老朋友?总之都是好朋友》用“三丫”对话小剧场的形式,串联起港澳台选手的精彩瞬间和大量采访素材,化零为整,轻快活泼。

4‍‍‍

做好加减法,明确创作路径

运动会赛场内外信息众多,怎样明确工作主轴,提升报道效率呢?

我们的方法是做好加减法。

加法,是尽可能搜集关于运动会的所有信息,做到了解全局、心中有数;减法,是从庞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到观众最感兴趣、最适合“三丫”表现的题材。

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凌晨3点的微信群里,总有“丫丫们,睡了吗?”的问候。驻地的小房间,藏着我们写脚本、录口播、剪片子时灵感枯竭的“哀嚎”。

为保证每天一集的更新频率,我们白天出门拍摄采访,晚上回来补录出镜部分,并分工剪辑,同时策划第二天的拍摄。

“草台班子”是我们对自己的戏称:缺镜头,马上爬起来演;缺道具,行李箱里翻;素材里NG的花絮永远比正片多。但“痛并快乐着”也是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三丫闯三亚》是一次探索的旅程。作为“Z世代”,我们想用年轻人的视角创作年轻的新闻产品。

我们无比珍惜这样一个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创作的机会,也希望能通过这次历练,提升自我,在未来创作出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新闻作品。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