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大翻车?普京收到“大捷”战报,泽连斯基怒怼:全是谎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7:22 2

摘要:10月28日,克里姆林宫高调发布一条“重大捷报”。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普京面前汇报称,成功“包围”了超过1万名乌克兰士兵。不仅泽连斯基直接怒斥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就连俄罗斯国内不少亲战军事博主、战地记者,也纷纷跳出来“拆台”,指责这只是又一场“夸大宣传

10月28日,克里姆林宫高调发布一条“重大捷报”。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普京面前汇报称,成功“包围”了超过1万名乌克兰士兵。不仅泽连斯基直接怒斥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就连俄罗斯国内不少亲战军事博主、战地记者,也纷纷跳出来“拆台”,指责这只是又一场“夸大宣传”。

甚至国际军事智库也明确表示,找不到任何证据能支持所谓“万人包围圈”的存在。这份“捷报”到底是俄罗斯军方的一次战略胜利,还是一次自我安慰的宣传操作?又或者,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博弈?

10月下旬,俄罗斯官方发布了一段视频。画面中,格拉西莫夫站在特别军事行动指挥部内,面对普京详细描述战况。

他语气坚定地说,俄军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方向,完成了“包围”,大约1万名乌克兰士兵被困其中。他还补充,红军城周边的关键地带已被掌控,库皮扬斯克的奥斯科尔河渡口也掌握在俄方突击队手中。

这则看似“振奋人心”的战报很快在俄语媒体和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但令人意外的是,最先跳出来“打脸”的,竟是俄罗斯国内的军事圈子。

拥有62万订阅者的“军事通报员”电报频道发文称:“敌人再次突破进格拉西莫夫同志的包围圈”。这句话一出,讽刺意味十足。该频道直接指出,所谓包围只是“纸面上的战术设想”,根本没有形成实际战果,甚至库皮扬斯克那18个所谓被围的乌军营,“压根没见着”。

战地记者安德烈·菲拉托夫也公开质疑这份报告的真实性。他指出,俄军虽然将乌军的一些后勤线纳入打击范围,但这和“完成包围”完全是两回事。“打哑了补给线,不等于困死了士兵。”这句话说得很直白。

另一个亲俄的“拜拉克塔尔目击者”频道也指出,俄军确实进入了红军城部分区域,但行动非常谨慎,完全没有装甲纵队冲锋的场面。他们透露,俄军只是小股部队渗透式作战,逐屋清剿,巷战激烈,谈不上“控制全城”。

更有意思的是,专门报道战场医疗的“战术医疗课程”频道也提供了数据支持:红军城方向,俄军两个“侧翼”之间的距离约为6公里。“这能叫包围圈?还不如叫‘开放式包围’。”

战斗的激烈程度,从一位普通乌军士兵的亲身经历中也可见一斑。这名叫谢尔盖的乌军预备役士兵原本是红军城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

9月初被征召后,他所在的小队被安排在老城区的一栋教学楼防守。一周之内,他们遭遇了十几次冲锋,最终只剩下5人还能继续战斗。他说:“俄军一度冲到三楼,我们用手榴弹才把他们打退。

就在这场战报争议沸沸扬扬之际,乌克兰方面的回应也迅速到位。泽连斯基10月28日公开表示,俄方拿着标注“红军城已占领”的地图去忽悠西方,甚至声称控制了乌东90%的领土,“可实际上,连城市边缘都没摸到”。

同一天,乌军总参谋部发布的战报显示,前一日俄军对红军城发动了79次突袭,对库皮扬斯克发起了9次进攻,全部被击退。乌军还指出,红军城城内和周边确实有少量俄军存在,大约200人,但没有形成有效控制。

国际机构也坐不住了。美国战争研究所(ISW)明确表示,未发现任何证据能证明格拉西莫夫口中的“万人包围”。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迈克尔·科夫曼也直言,“库皮扬斯克没有大规模包围一说。

这已经不是格拉西莫夫第一次“夸战功”。今年8月,他也曾宣称“夏季攻势取得重大胜利”,声称俄军占领3500平方公里。结果被打脸:真实数据只有2300多平方公里。

更有趣的是,这场战报风波爆发前不久,泽连斯基刚刚在白宫与特朗普会谈。两人谈了足足4个小时。外界传出消息称,特朗普建议乌克兰接受“以领土换和平”的方案,而泽连斯基则坚持要“收复所有失地”。这场外交角力的背景下,普京突然抛出“重大捷报”,确实意味深长。

普京还特意下达了一条特殊的总统令:为方便外国记者进入红军城、库皮扬斯克等地,俄方将在部分地区停火5至6小时,设立“媒体通道”,让记者“亲自见证包围圈内情况”。这种做法看似“人道主义”,实则是信息战的一部分。

乌克兰外交部对此回应也很有分寸。他们既没有承认,也没有正面否认“包围圈”的存在。只是提醒各国记者:“不要相信俄军设立的停战走廊,那可能是个陷阱。”

与此同时,俄罗斯各大媒体也开始“铺天盖地”宣传这场“胜利”。《今日俄罗斯》发布了普京会议视频,评论区充斥着“泽连斯基的末日到了”的言论。《真理报》标题干脆:“乌军正在被彻底摧毁”。

俄罗斯军事专家鲁斯捷姆·克卢波夫甚至公开喊话乌克兰高层:“如果泽连斯基还有点人性,就让这些士兵投降。”他还表示,即便投降,也意味着乌军整个战线将崩盘,泽连斯基的总统生涯就此终结。

泽连斯基方面的态度也非常明确。他不会下达任何“投降令”,哪怕真的有部队被困。因为这对他来说,不只是军事选择,更是政治立场。

从更深层来看,这场“包围圈风波”的实质,并不仅仅是战报是真是假的问题。它反映出俄乌战场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战争进入胶着阶段后,各方对“信息战”的依赖日益加重。

从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仅俄军伤亡就超过14万人。如此高昂的代价,若没有“战果”作支撑,如何向国内交代?这时候,夸大战报就成了一种“策略”。

特朗普在韩国与中方会晤后,回程途中被媒体问及俄乌战争的看法。他轻描淡写地说:“这场战争不会影响中国,也不会影响美国。”这番话外界解读为,特朗普对俄乌战争已经“放手”,不再积极推动停战。

在这种国际氛围下,普京急需通过制造“胜利氛围”,来稳住国内舆论,同时试图动摇欧美对乌克兰的支持。如果西方误以为乌克兰即将失败,他们或许就会减少援助,这正是克里姆林宫企图达成的目标。

泽连斯基政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信息战中守住舆论阵地。虽然战况紧张,但他们始终没有承认任何“包围圈”的说法。因为一旦承认,就等于是给俄方宣传添砖加瓦。

最终,这场真假“大捷”的争议,已经不单纯是军事层面的比拼,更多的是政治、外交和信息战交织的结果。这场战争,远比镜头下看到的复杂得多。

战争终究是现实的博弈场,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战报,而是前线士兵的生存和坚守。希望这场战火早日平息,让普通人不再为权力与利益的角逐买单。

信息来源:

[1]俄称挫败乌军突围 乌方否认被包围 央视新闻

[2]乌军士兵被曝对领导层大换血深感“绝望”:我们都要完蛋了 环球时报

来源:墨兰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