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病危到离世,只转了不到24个小时的弯,76岁的许绍雄走了,10月28日凌晨2点30分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清晨周润发低调现身医院,这场仓促的告别,让人直面港圈的人情与凉薄
从病危到离世,只转了不到24个小时的弯,76岁的许绍雄走了,10月28日凌晨2点30分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清晨周润发低调现身医院,这场仓促的告别,让人直面港圈的人情与凉薄
那天一早,周润发戴着帽子和口罩,黑色运动装,步子很稳,白发从帽檐下露出一点
有人认出他,他只是微微挥了下手,没有多说
医院外的风有点凉,天光刚亮,路边的早餐店刚把油条捞出锅,空气里是豆浆的香味和消毒水的味道
七十岁的发哥,还是那个不爱摆谱的样子,来得很安静,也走得很轻
事情像按了快进键
10月27日,港媒曝出“病危入院、陷入昏迷”的消息,苗侨伟夫妇、黄宗泽、黄子华、佘诗曼、林峯、吴卓羲等陆续去医院,差不多来了二十位圈中人
佘诗曼临时改了北京的宣传行程,受访时没忍住落泪
有人赶来是想说句话,有人只是想握一握手,更多人其实知道见到的,可能已经是最后一面
家属其后通过好友黎芷珊公布死讯,感谢这些天上门探望的朋友,告别事宜会另行通知
TVB很快发了讣闻,八个字掷地有声——
“青山远行,艺影长存”
这句一出来,评论区都沉下去了,像把港片的一段集体记忆折起来,郑重地塞进抽屉
很多人记得他,是因为他从来不抢戏
有人叫他“香港绿叶王”,听着朴素,其实是最高的赞
他在《使徒行者》里稳稳撑住剧情的底,在《澳门风云》里把气氛往上一托,主角往前一步,他就在旁边垫一把
这种“看似不抢镜,实际把戏托住”的功夫,得靠几十年的磨,急不来
前阵子刚播完的《绝命法官》,不是他主演,可他一登场就把角色里的冷静和人情味混在了一起
而他真正的遗作,将是尚未播出的《正义女神》
想到这儿,难免心口一紧
起因其实早就埋下了——许绍雄与癌症长期对峙,2025年身体每况愈下,最后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话说得平静,可每个字都带着重量
生病这件事,一旦和“年龄”绑在一起,所有人都懂那种无力感
这一回,大家也在看“人情”
有人说港圈凉薄,可医院走廊那一排排熟面孔,偏偏又是热的
人情冷暖,不是非黑即白,更多时候是一手握着悲伤,一手还得去上通告,生活没有停键
我记得第一次在荧屏上认真看他演戏,是在一部警匪剧里,他穿西装拎公文包从镜头边上一闪,就那么一个表情,像隔壁街坊,又像藏着事的老江湖
很多人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但一看到脸,就知道戏稳了
周润发的出现,也让人想起一种老派的江湖义气
年轻时一起跑通告、熬夜拍戏,到老了还愿意亲自上门看一眼,说到底是把“同行”当成“同路”
人到七十,更懂得告别的分量
把镜头拉远一点,会发现这几年娱乐生态换了天
2024年,香港注册电影公司里有73%背后有内地资本参与;
横店一年接待剧组380个,将军澳只有27个;
香港本土票房前十里,港产片只剩下三部
数据冷冷的,却是实打实的现实
电影学者戴锦华说过,“奖项的含金量,终究要靠银幕后的生态锻造”
生态变了,演员的路也变了
炎明熹在9月底离巢TVB,自组公司再出发,曾因续约被雪藏;
到了10月,马浚伟作为新城广播的行政总裁还要顶着压力邀请她出席颁奖礼
陈百祥也直白,“如今不再是靠TVB就能走红的年代”
这些声音放在今天听,像是给所有还在一线奔走的演员提个醒
老牌影人古天乐也敲过钟:“不换血,2028年后香港电影真撑不住”
他不是危言耸听,行业里的人都知道人才断层的可怕
越在这样的日子里,越能理解许绍雄这类“绿叶”的价值
有些戏,没有他们,就没有那股子可信的生活气
这次的离去,也让人想到前辈们的相似时刻
吴孟达在2021年因肝癌离开,享年68岁,圈内人纷纷悼念,大家又把《大话西游》和《少林足球》翻出来看了一遍
好莱坞这边,查德维克·博斯曼把病情藏在心里,拼到最后一刻,43岁那年告别,影迷把《黑豹》看成了告别式
无论东西方,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红毯上的镁光灯,而是镜头背后的坚韧与敬业
许绍雄的走,是家事,也是行里的事,更是观众心里的事
有网友把他出演过的片单做成长图,留言区一条接一条,“原来我看过这么多他的戏”
这就是演员最好的葬礼——作品还在,角色还活着
有人问,港圈到底冷还是暖?
我想起那天清晨医院外的风,冷的,可你看着那些赶来的人,又觉得心口暖了一块
现实有时像冰,情义像火,冰火之间,才是一个行业的真实体温
愿许叔一路走好
等《正义女神》播出的那天,我大概会在片尾曲的时候站起来,朝屏幕点一下头
青山远行,艺影长存,这不是一句体面的挽联,而是我们这些观众,给一个好演员最朴素的敬意
来源:天哥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