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韵,英译品鉴(22)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7:07 1

摘要:亲爱的读者们,对于这首诗的译文,或许大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关于这首诗本身,想必也都有着别样的感悟。诚邀大家在推文下方留言分享,愿此处化作一方学术交流的雅致园地,让我们在文字间共赏诗意,同探诗心。

千年古诗 英译品鉴(22)

《猿》

杜牧

1

原诗品读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须白头。

亲爱的读者们,对于这首诗的译文,或许大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关于这首诗本身,想必也都有着别样的感悟。诚邀大家在推文下方留言分享,愿此处化作一方学术交流的雅致园地,让我们在文字间共赏诗意,同探诗心。

2

英译赏析

本诗的翻译者——图书馆张邈老师

A Forlon Ape

The moon is gray, smoke blue and water gurgle below,

A forlorn ape in grief wails in the Mid-autumn night.

Three sounds of his wailing make ones heartbroken,

That’s enough to make a guy’s hair white a night.

3

感悟与思考

当我们重读《猿》,会发现它早已超越了唐诗的范畴,成为一面映照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子。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孤猿”的啼叫依然回荡在每个深夜——或许是职场中的孤独奋斗,或许是理想与现实的撕裂,又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而杜牧给出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那声“三声欲断”的啼叫中:承认遗憾的存在,却依然在暗流中保持前行的姿态。正如诗中的江水,虽“暗流”涌动,却从未停止奔向远方的脚步。

4

图书馆资源加油站

若想深度领略其魅力,图书馆无疑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库。

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涵盖杜牧诗集的各种版本,还有众多学术著作,剖析杜牧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借阅这些资源,就如同拿到一把把钥匙,打开杜牧诗歌世界的大门。

此外,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便捷之门。在线数据库中,有海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能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界对杜牧诗歌研究的最新动态。通过这些资源,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学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馆藏纸本图书推荐:

书名:庄子研究与古典文学评论

著者:陆钦著

馆藏索书号:B223.55-53/1

馆藏地点:社科图书阅览二区(304室)

本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文史教学研究、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的成果。汇集了作者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理论前沿》《学习时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的41篇文章。全书内容分为四部分:上编:庄子探讨,是有关庄子思想的相关内容,作者评说多篇关于庄子思想特点研究的文章,并对庄子思想特点及他人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中编:唐宋古文八大家评论,对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贡献和其文章特点进行论述;下编:古典文学教学研究心得,是作者关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体会,主要探讨了爱国主义思想和唐诗宋词元曲的教学感悟;附编:治学感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风、名家治学态度等的有感而发。

馆藏电子论文推荐:

期刊论文题名:《清明》何处杏花天——兼论古典诗歌的物候、地理、行迹三维互证研究法

论文作者:刘宇耘

论文刊载期刊

[1]刘宇耘.《清明》何处杏花天——兼论古典诗歌的物候、地理、行迹三维互证研究法[J].晋阳学刊,2025,(05):129-137。

论文检索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

论文摘要:

杜牧《清明》“杏花村”之地望长期存在争议,而类似的争议普遍存于古典诗歌的研究中。如何解决此类争议,需要有方法上的突破。笔者通过物候、地理、行迹三维互证法给其定位,认为此诗创作于山西而非传统认知的江南。此方法可以跳出单一文献考证的局限,为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文本校勘、诗境还原和意义阐释等核心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中国知网访问方法:

1、登录图书馆首页,点击中文数据库

(https://lib.xatu.edu.cn)

2、点击"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