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肠镜报告显示结肠黏膜轻度糜烂,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她自己说不上哪里不舒服,只是近半年排便变得“没那么顺畅”,还总觉得肚子“涨得慌”。
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肠镜报告显示结肠黏膜轻度糜烂,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她自己说不上哪里不舒服,只是近半年排便变得“没那么顺畅”,还总觉得肚子“涨得慌”。
详细询问生活习惯时,她提到一个细节:每天中午会喝一小碗自家酿的醪糟。她笑着说这习惯已经坚持了三年。听到这里,我心里微微一动。
醪糟,也叫糯米酒,是糯米发酵后的产物。它不只是甜酒,它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食物系统。它含有多种益生菌、酵母菌、短链脂肪酸和活性酶类。
研究发现,发酵过程本身就是肠道微生态的“训练营”,长期摄入醪糟,可能在悄无声息中改变肠道的运行轨迹。
为什么是“3个月”见效?肠道黏膜的更新周期约为3-5天,但肠道菌群的重建周期约为90天。这意味着,只有持续、稳定、温和的干预,才能让肠道“改头换面”。
醪糟的优势在于,它不像高剂量的益生菌补剂那样“突击式入侵”,而是以食物的形式参与日常消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介入方式。
2021年《微生态研究》期刊的一项中国队列研究中,446名长期食用发酵食品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非食用者,尤其在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上表现出更强的丰度和稳定性。
这两个菌群与肠道屏障功能、免疫调节、代谢平衡密切相关。醪糟作为发酵食品的一种,其潜在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我接诊的那位女患者,在坚持每日饮用醪糟三个月后复查肠镜,糜烂区域明显缩小,相关炎症指标也有下降。
她说最直观的变化是“排便变得特别顺畅,肚子也不鼓了”,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她的改变并非个例,临床中我们越来越多地观察到一种趋势:肠道健康的改善,往往不是靠猛药猛治,而是靠长期的温和调理。
醪糟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在进入肠道后,会与原有菌群发生相互作用。它们既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又能促进有益菌的定植。
这些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丙酸、乙酸,是肠道细胞的“能量壁”,直接参与肠道屏障修复与炎症调控。
丁酸盐尤其值得一提,它被称为“肠道的黄金燃料”。有研究证实,丁酸盐可促进肠道干细胞再生,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修复破损的肠道屏障。2022年《中华消化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明确指出,丁酸水平提升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复发率下降呈显著负相关。
醪糟的另一个特性,是它含有大量可被肠道菌群分解利用的可发酵糖类。这些糖类不是简单的葡萄糖,而是经过酵母和乳酸菌处理后的寡糖结构,更容易被益生菌“吃掉”。这就像给某一类有益菌“投喂定向饲料”,促进它们快速成长,形成优势群落。
不少慢性便秘患者长期依赖泻药,实际上是在破坏肠道自身的蠕动机制。而醪糟中的活性酶类,如淀粉酶、蛋白酶、小分子酸酶,在胃肠道中参与食物预消化过程,减轻消化负担,
间接促进肠道的自主运动。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这种温和的“消化辅助”,可能比粗暴的药物更具可持续性。
2023年《肠道菌群与代谢》杂志刊登了一项关于中国南方某地区长寿老人的饮食调查,发现其中69%的老人有定期食用醪糟或类似发酵糯米制品的习惯。研究人员推测,这类发酵食品对肠道菌群稳定性和系统性低度炎症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醪糟中还含有γ-氨基丁酸(GABA),这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肠道内也扮演抗炎和调节肠神经功能的双重角色。
肠道是“第二大脑”,GABA可通过肠-脑轴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因压力、焦虑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压力性便秘”或“情绪性腹泻”,其实根源就在肠道神经调节失衡。
醪糟并非完美无瑕,它含有一定酒精,虽然含量极低(多数在2%以下),但对于酒精敏感或肝功能异常者仍需谨慎。尤其是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慢性乙肝人群,建议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评估食用安全性。
临床上我们也发现,糖尿病患者若每日食用过量醪糟,可能出现短时血糖波动。醪糟含糖量较高,尤其是市售甜型产品,建议控制在每次50-100克以内,并与主食总量统筹计算,避免血糖失控。
关于醪糟与肠癌的讨论,目前尚缺乏直接因果证据,但有研究从机制上提出推测。肠道菌群失衡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等过度繁殖,
会诱导促炎因子释放,激活细胞突变通路。发酵食品的长期摄入,可通过增强抗炎菌群的活性,降低上述菌群的致病性。
2020年《肠道微生物与癌症》研究指出,饮食中高频率摄入天然发酵食品的人群,其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显著提高,这与较低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正相关。虽然不能说吃醪糟就能防癌,但从微生态调节角度来看,确实有助于降低相关风险。
醪糟的临床使用建议并不复杂:每日控制在50-100克,最好在午餐或晚餐后食用,避免空腹摄入导致胃酸反应增强。对于肠道敏感人群,不建议冷饮醪糟,温热状态下酶活性更稳定,更利于吸收。
对于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轻度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我常建议将醪糟作为一种“辅助饮食药”,搭配其他低FODMAP食物,进行个体化饮食管理,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
醪糟不是起死回生的神药,它的价值在于长期、规律、适量。它不像药品那样立竿见影,却能在日复一日中,悄悄修复你的肠道生态,就像春雨润土,润而不燥。
医学从来不是追求奇迹,而是寻找平衡。发酵食品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智慧,它们不像现代配方那样精确,却包含了千百年来对身体的温柔驯养。醪糟,也许就是那碗你忽略很久的“肠道汤药”。
就像那位坚持喝醪糟三年的女患者,她并没有刻意追求疗效,只是生活习惯如此,但她的肠道正悄悄变好。我们总是在追问“吃什么能治病”,却忘了,“吃得对”本身,就是最温柔的治疗。
[1]李小英.发酵食品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微生态学杂志,2021,33(2):83-88.
[2]张红.丁酸盐在肠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5):301-305.
[3]陈立新.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0,47(7):357-362.
来源:李医师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