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新蒲丨红一军团驻老蒲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4 17:14 1

摘要:新蒲新区新蒲街道和新中街道,由红花岗区原新蒲镇一分为二而来。原新蒲镇政府所在地为老蒲场,今为新蒲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是遵义城东重要场镇之一。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原新蒲镇西部地属播州带水县,南部和东部属播州舍月县;唐广明元年(880 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

建置沿革

新蒲新区新蒲街道和新中街道,由红花岗区原新蒲镇一分为二而来。原新蒲镇政府所在地为老蒲场,今为新蒲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是遵义城东重要场镇之一。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原新蒲镇西部地属播州带水县,南部和东部属播州舍月县;唐广明元年(880 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原新蒲镇地属播州、遵义军、 播州城、播州宣慰司以及播州长官司杨氏、何氏世袭治理统治之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属遵义县东乡东隅里第二、三、六、七、八甲和通平里第八、九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民国 二十一年(1932 年),属遵义县东一区; 1932 年至 1941 年,属遵义县第二区;1941年始置老蒲场乡,隶遵义县虾子区(东区); 1949 年11月至1958年11月,属遵义县第二区(老蒲区);1958 年 11 月至 1961 年 8 月,属遵义市老蒲公社(1959年 4 月更名为“新蒲公社”);1961 年 8 月后属遵义县新蒲区; 1984年5月,始置新蒲区新蒲镇。1992 年 9 月,撤销新蒲区新蒲镇、新中乡、中桥乡,合并置遵义县新蒲镇,镇政府驻地更名为新蒲场。1998 年4月,新蒲镇划归红花岗区管辖。2009年5月,委托遵义市新蒲新区管理。2016 年2月,撤销新蒲镇,

设立新蒲街道和新中街道,由红花岗区管辖,仍委托新蒲新区管理。

相关史实

1935年1月7日,《中革军委关于我红二师已袭占遵义及野战军八日行动部署致各军团、军委纵队电》中记录:“….…一军团主力(缺二师)即留在老婆(蒲)、青乘桥 、虾子场地区进行工作。红九军团仍留湄潭、牛场地区不动。……”1月7日23时,朱德电令一军团“除二师外的部队留在老蒲场、青乘桥、虾子场地区。一军团指挥部可移至老蒲场,用遵义通湄潭电话线与军委和九军团通话。”同日20时40分,朱德致电各军团、红二师及军委纵队首长,规定各军团除红二师外,9日仍驻现集中的地区,执行原任务不变。

红一军团部分红军战士青城桥宿营处 (位于今新蒲街道青城桥社区)

1935年1月7日,红一军团第一师分布于三渡、虾子、老蒲场一线,主力部队集中于清乘桥一带。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紧随第一师之后进入李家寨、长坎子、樱桃垭、清乘桥、中坪、老蒲场、礼仪坝一带。红一师师部驻老蒲场(今新蒲老街)万天宫(原新蒲镇工商所旁的农贸市场一带)。其中一个团驻长坎子、李家寨、樱桃垭、清乘桥一带,团部驻中桥街上赵正芳家。一个团驻老蒲场北二里许(今遵义市行政中心一带),团部驻何家院子(今幸福家园、康美健一带)。一个团驻中坪(今大学城)一带,团部驻连堰(今市农委办公地点、东风加油站一带)。老蒲场街上驻了1个营,营部驻老街冯家行。红十五师师部驻文武乡文昌阁(今新中街道湿地公园与中建锦阅小区之间长征大道公路桥桥头一带)。

1月7日,红一军团政治部进驻礼仪坝寨营(原东绥寨)。1月8日,红一军团司令部从虾子场花店子姚三元家撤离,经溪水、八块土、纸槽沟、三道拐进入李家寨,再从李家寨经团林、胡家山、水岩林、过仁江河跳礅,到中桥(清乘桥)陈家塘,司令员林彪和参谋长左权率警卫部队在此办公,林彪和左权住陈家塘民房刘守义家。此房坐南朝北,左依山,右傍水,房前为田土,周围为民房。刘守义家大门两旁各架2挺机枪,大门口、院坝、各路口岗哨林立。警卫部队驻陈家塘坝上,封锁着各条道路。警卫员把刘守义家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刘守义家母亲还吃过红军送来的大碗肉和大米饭,在刘守义家堂屋两侧板壁上,红军用毛笔书写了数条标语,还在陈家塘坝上的灰壁上书写了“反对国民党军阀王家烈、犹国才枪杀逃兵”等数十条标语。

1月9日,司令部仍驻清乘桥陈家塘,政治部仍驻礼仪坝。红一师、红十五师仍驻原地休整。

1月10日5时40分,朱德在遵义向各军团首长电告敌敌并对部队作部署:“………一军团一师集结遵义东北新街,十五师驻老蒲场,司令部驻礼仪坝。………”“一师于9日已进至遵义城东北之清乘桥休息,10日进遵义新城,11日、12日整顿部队,13日遵军委命令出发到板桥,14日到达桐县城。”于是,红一师主力于1月10日从中桥、清乘桥、中坪、老蒲场一带出发,往遵义新城罗庄一带开进。第十五师仍驻清乘桥、上水庄、老蒲场、礼仪坝一带。军团司令部于1月10日从中桥陈家塘移驻礼仪坝寨营(原东绥寨)。

1月11日,红一军团司令部、政治部仍驻礼仪坝寨营(东绥寨)。

1月12日傍晚,林彪到达遵义,司令部仍驻礼仪坝。红军总部二局获悉:国民党军正准备以薛岳部协同川、黔桂、粤等省军队向我合围,企图抑制与围困我于乌江西北地区最后实行“聚而歼之”。为此,红军重新调整各军团集结地区“……一军团(缺二师)13日起以两天行程移至桐梓及其附近地区,并进行缩编……”

1月13日,红一军团司令部移至遵义新城罗庄,第十五师仍驻清乘桥、老蒲场、礼仪坝一带。从1月13日起,驻新蒲地区的红一军团部队陆续开始撤离并向泗渡、官坝板桥一带移动,至1月18日全部离境。

动员群众

红军在新蒲期间,老蒲场街上住满头戴五星帽、脚穿草鞋的红军,在冯开津(当时在老蒲场小学执教)家堂屋内住了40多人。红军杀了土豪家的猪后,砍成块分发给街上“干人”(穷人)。入夜,红军在冯开津家堂屋中央烧了一堆柴火,大家围坐一圈,开展文艺活动,晚上相互倚着睡觉。深夜,红军首长给战士们添柴火,逐个检查战士们绑腿是否已经烤干。红军在开饭时,经常请冯开津先生及家人一同吃饭。

红军在驻老蒲场期间,不惊扰老百姓。宿营时除住进已逃走的土豪家院子里以外,其余全部露宿在老百姓的屋檐下,不随便乱动老百姓的东西。离开时,红军捆好铺地柴草,将驻地周围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才悄然离去。

红军在老蒲场的宣传,执行的是红军总政治部临时下达的“十二条口号”和“八项注意”。

“十二条口号”是:1.红军和工农群众团结起来!2.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3.创造川贵边新苏区!4.打倒无恶不作的王家烈!5.消灭卖国贼蒋介石的主力!6.消灭警察队和民团!7.取消一切苛捐杂税!8.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9.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10.贫民实行打土豪,不还债不交捐!11.红军万岁!12.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八项注意”是:1.整齐武装服装;2.不掉队落伍;3.不脱离部队,不自由行动;4.到宿营地后出外要请假;5.私人不准向群众借东西;6.不乱买东西吃;7.无事不要进群众家里;8.注意卫生,不乱拉屎尿。

红军途经老蒲场时,街上乡绅张绍恒会同倪万清、万银舟和做饮食生意的李海清等,成立了地方维持会,接待红军部队,上街欢迎红军。

驻老蒲场上和上水庄的红军,当天就派出干部深入群众,走村串寨,为赤化老蒲场做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上水庄杏花(今文武村杏花组)的贫苦农民韩银昌、文昌庙教书的张敬之在赵指导员的启发教育之下,很快觉悟并行动起来,经过他们在群众中做深入的工作,为建立苏维埃农会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红军干部的支持、帮助下,1935年1月11日,红十五师在文昌阁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了老蒲区(文武乡)苏维埃农会、文武乡武装游击队。老蒲场区(文武乡)苏维埃农会由韩银昌任主席,张敬之任宣传委员,喻天其任土改委员,缪丙臣、苟子云、贺兴贵、谢兴舟为代表;组建了文武乡武装游击队,由张敬之之子张仕臣任队长,张国明、陈德兴、朱兴泰等为队员。在红军干部的帮助下,同步建立了文武乡革命委员会,由韩银昌任主席,张树清、李福安、朱华安、郭桐之、喻天其任委员。

农会建立后,农民运动热情高涨。在红军干部的指导下农会发动群众,依靠积极分子,开展了打土豪的革命活动。先后在上水庄、老蒲场街上、罗场坝、蔡家坝等地打击土豪劣绅,没收“浮财”。农会将没收的“浮财”一半送红军做给养,一半分给了农村贫苦农民和街上的贫民,不仅解决了部分穷苦人民的生活困难,还起到了进一步发动群众的作用。农会运动显示了农民自身的革命力量,让贫苦农民体会到:只有自己起来革命,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打倒土豪劣绅,农民才能得到解放。

红一军团第十五师离开老蒲场时,张敬之作为苏维埃农会宣传委员,红军曾赠送给他一把长约80厘米的带鞘的宝剑作纪念。张敬之被害后,该宝剑由其弟保存,后收藏在中桥一李姓私人手中。

军民情谊

1月6日,红一师先头部队抵达中桥时,已是晚上。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炸掉清乘桥,阻止红军过桥进遵义城,无奈桥太坚固,只在桥上炸了两个坑。红一师先头部队过清乘桥时,一个小战士背了一口大铁锅,被坑绊倒,摔入桥下河中,壮烈牺牲,当地群众将其遗体安葬在桥边。

因为红军在群众中的崇高形象和深刻的政治影响,有的青年要求参加红军,先被批准参加红军的有李张满、王三、刘树臣、张树清等人,后参加红军的有陈家塘欧正清,刁家湾郭应祥,鸭溪(小地名)谭永富、谭永贵、龙二娃等人。

从1月13日起,驻老蒲场的红军部队奉命陆续转移,但仍有部分红军留守,老蒲场区苏维埃农会、文武乡革委会的工作仍继续开展。到1月18日红军因战略转移而悉数离开后,反革命势力开始向革命力量疯狂反扑,白色恐怖一时笼罩在老蒲场上空。

一位掉队的红军战士,在中坪马道子被卢银舟等人杀害,当地群众将其遗体就地安葬。还有5名红军伤员因伤重掉队,李家寨土豪李柏高、李柏恒得知此情况后,想要红军的枪,出两百块大洋,雇虾子乐安人肖银舟为凶手,用一块大洋雇付堡人苏弹花(姓苏的弹花匠)带路,在小槽弯(今中桥村境内)杀害了这5名红军伤员,抛尸小槽弯落马洞。新中国成立前,李柏高、李柏恒、苏弹花病死,逃脱了人民的审判。在1950年的“清匪反霸”运动中,肖银舟畏罪自杀。

上水庄的土豪劣绅策划杀害农会和游击队干部,破坏文武乡苏维埃农会和游击队。1月18日,农会主席韩银昌被国民党以“土共匪”罪名投入大牢,施以酷刑拷问,关押了1个多月,取保回家后,因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不久去世。3月29日,农会宣传委员张敬之被秘密杀害。同日下午,文武乡游击队队长张仕臣在双山被砍杀。1950年,杀害张敬之、张仕臣以及迫害韩银昌的凶手受到人民政府惩罚。

老蒲场农民袁成安帮黄德成放鸭子。一天,他见一伙国民党反动武装正在追捕1名流落的红军,他深知红军落到这伙惨无人道的人手中就是死亡,便冒着危险,挺身面出,硬说这名红军是为黄德成放鸭子的帮工而把他掩护下来。这名红军叫黄子成,江西宁都人,是个伤员。黄德成去世后,黄子成与他的遗孀结婚安家后在此定居了下来。在中坪姜子安家,有2名红军伤员躲在他家牛圈草堆中,他为红军的安全而担忧,便冒险让他们躲在自家楼上进行保护,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让2名红军返回老家。这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体现了老蒲场人民热爱红军、拥护革命的赤诚之心和盼望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的心愿!

虽然红军因战略转移离开了老蒲场,农会、游击队被破坏,干部惨遭杀害,但红军的革命影响扩大了,烈士的鲜血唤醒了人民,他们对敌人的残暴认识更深刻了。人民从红军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来源:新蒲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