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1年,来楚生专门刻了一方印章——西河同乡。清代著名文学家毛奇龄是萧山人,家住西河下,一生著述宏富,有《西河合集》四百余卷,学界称其为西河先生。来楚生以“西河同乡”自喻,足见其以萧山人为豪。
潮新闻客户端
1961年,来楚生专门刻了一方印章——西河同乡。清代著名文学家毛奇龄是萧山人,家住西河下,一生著述宏富,有《西河合集》四百余卷,学界称其为西河先生。来楚生以“西河同乡”自喻,足见其以萧山人为豪。
10月30日,“西河同乡——纪念来楚生先生逝世50周年作品展”在萧山区博物馆启幕。本次展览由萧山区人民政府、西泠印社集团联合主办,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西泠印社美术馆、萧山博物馆、西泠印社孤山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西泠印社提供学术支持。本次展览得到了童衍方、梁章凯、瞿志豪、蒋再鸣等重要藏家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上,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华致欢迎辞,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孙磊致辞,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作为来楚生先生弟子代表发言,来楚生弟子瞿志豪向萧山博物馆无偿捐赠来楚生先生头像铜雕。
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华致欢迎辞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致辞
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孙磊致辞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
来楚生弟子瞿志豪向萧山博物馆无偿捐赠来楚生先生头像铜雕。
杭州市第十届政协秘书长、西泠印社原党组书记、社委会主任王玉明,萧山区文旅局局长余刚向浙江美术馆、杭州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萧山档案馆、萧山博物馆、萧山图书馆、滨江区来氏文化研究会捐赠本次展览作品集。启幕仪式由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剑秋主持。
捐赠本次展览作品集
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剑秋主持开幕式
来楚生作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艺术造诣深厚,书、画、印堪称“三绝”,对近现代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展览旨在全面梳理来先生的学术脉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金石书画艺术创新发展。此次纪念来楚生先生,不仅是为了缅怀他的艺术成就,更是为了深入探寻其艺术精神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
周胜华表示,本次纪念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地方政府与文化国企携手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挖掘和弘扬区域文化资源,助力文化强区建设。孙磊在致辞中表示:“西泠印社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守正创新。我们将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传统艺术当代化传播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不断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包括金石书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他的篆刻横空出世,所向披靡,大杀四方;竟然能标识出一个时代,成为继吴昌硕之后写意印风的又一座高峰。当他成为高峰之后,我们认定:遍观百余年篆刻史,环顾四周,虽然大多英雄豪杰都一生煌煌,但他却是只有‘唯一’,没有‘之一’。”陈振濂表示:他那种对传统“入古愈深”的钻研精神,那种“出新愈奇”的创造勇气,那种甘于寂寞、潜心艺事的治学态度,以及其作品中蕴含的高雅格调与人文情怀,都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可以看到,晚年的来楚生先生笔耕不辍,仅在其去世前一年的1974年,他创作了近百张画,刻了百余方印,临了一大批汉碑、简书,写了一大批行草书作品,创作了大量令人惊叹的旷世佳作。他在书画印三个领域均达到一流境界。
童衍方深情追忆与来先生相处的求学时光,表示“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来楚生先生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的高度认可,也为我们更好地梳理、研究、传播先生的艺术成就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这尊头像铜雕,几易其稿,直至师母说像先生了。完成之后,一直放在我的书房,仿佛是先生一直在敦促着我。”此次捐赠给萧山博物馆,虽有不舍,但瞿志豪表示是最好的归宿。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5日。展览期间,西泠印社集团将联合萧山博物馆,举办“来楚生”系列专题讲座、公益体验课等惠民活动,届时将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与观众互动,深入探讨来楚生先生的艺术贡献与当代价值。
——部分作品欣赏——
然犀室妙墨(局部)
竹月松风五言联
绥山仙品
牡丹水仙图
金蟾
佛像印
哲言如愿(佛像印)
佛相
跨鲤浮海
张王联姻五十周年(生肖印)
张果老 汉钟离
吕洞宾 曹国舅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