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款‘小猫布丁’还有吗?”“‘星星海绵’多少钱?”“我前面还有多少人排队?”一家直播间里 ,无数条这样的留言滚动在聊天栏里。随着主播的卖力介绍,直播间的人气也一直高居不下,在线人数达300多人。而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则铺满了一排排“萌”趣可爱,造型不一,手感柔
“这款‘小猫布丁’还有吗?”“‘星星海绵’多少钱?”“我前面还有多少人排队?”一家直播间里 ,无数条这样的留言滚动在聊天栏里。随着主播的卖力介绍,直播间的人气也一直高居不下,在线人数达300多人。而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则铺满了一排排“萌”趣可爱,造型不一,手感柔软的小玩具——它们就是“捏捏”。点进这家“捏捏”直播间的商品详情页面,可以发现,仅这家直播间,“捏捏”的订单销量就已突破9000单,足可见“捏捏”在市场中的火爆程度。
“捏捏”圈粉年轻人
所谓“捏捏”,是一种由硅胶和色膏制成、按捏后可以慢慢回弹恢复成原状的小玩具。它们的外形可爱多样,可以是“粉嘟嘟”的草莓小蛋糕,“萌乎乎”的卡通小熊,还可以是五彩斑斓的鲜花之类植物,主打一个“万物皆可捏”。这些外形可爱的“捏捏”大多色彩鲜艳,有的甚至还能够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再配上那“糯叽叽”的柔软手感,成了无数年轻人爱不释手的“掌中宝”。
说起“捏捏”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二十年前,由国外一家玩具公司创作推出。当时,市场上的主流玩具都是毛绒玩具和硬质造型玩具,“捏捏”这款可以捏压,触感柔软的玩具一经推出,就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并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近几年,“捏捏”开始在国内畅销流行。除了可爱的外形、香甜的气味,“捏捏”独有的柔软手感更是让无数捏过它们的年轻人直呼“一捏解千愁”,这也让“捏捏”一跃成为风靡市场的“解压神器”。根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淘宝天猫的解压类玩具整体增速大约为40%。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解压玩具”“解压神器”等关键词,其中销量第一的就是“捏捏”,月销量超过1万件。到了2023年,“捏捏”更是成为淘宝年度快速增长的玩具品类之一。线下“捏捏”的销售同样火爆。在九木杂物社、酷乐潮玩等杂货店铺中,“捏捏”常被摆放在最显眼的货架上,时不时会吸引一些顾客上前按捏。与此同时,“奶龙”“线条小狗”“Loopy”等各大知名IP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捏捏”市场,开始推出属于自己的“捏捏”衍生品。
不仅销量走俏,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捏捏”的讨论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截至目前,小红书上有关“捏捏”的分享笔记已超过百万,浏览量突破22亿次。抖音平台上,带有“捏捏”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超过11亿次。就在上个月,“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的话题更是直接冲上热搜。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一入‘捏’坑深似海”,面对“捏捏”,自己真的很难说“不”。
“捏捏”成“解压神器”
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玩具,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无数年轻人为之喜爱着迷?“当然是因为外观可爱、手感解压。把它们‘盘’在手里的时候,简直是视觉享受和触觉享受的完美结合,让我觉得心情变好了许多!”“捏捏”资深爱好者、95后女孩花椒给出了她的回答。
花椒是在今年入坑“捏捏”的。一开始,花椒总是会在小红书上刷到“捏捏”视频。当时花椒就觉得好奇,想这种玩具究竟能有多好捏?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在一家直播间入手了几个粉粉嫩嫩的甜点“捏捏”,没想到这一“捏”就停不下来了。对可爱事物毫无抵抗力的花椒,同许多年轻人一样,就这样一头掉进了“捏”坑。
撒着葱花的“面包”,澄黄鲜亮的“蛋黄酥”,马卡龙色的软绵“猫爪”……这些都是花椒买下的“捏捏”,零零总总加起来大概有几十个,花费也超过了千元。花椒将这些“捏捏”都小心摆放在收纳盒里,抽屉一拉开,梦幻治愈的感觉便扑面而来。
“我的‘捏捏’基本都是在小红书店主那里买来的。他们一般会先在小红书上发‘捏捏’的预告或者过款视频,然后再在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开预售。”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款自己喜欢的“捏捏”,花椒还关注了许多“捏捏”上新预告博主,随时留心着“捏捏”开售信息,一旦有喜欢的款式,花椒就会“蹲点”买入。有时小红书店主还会推出“捏捏”系列,有点收集癖的花椒就曾购买集齐过一整个系列的“捏捏”。
“捏捏”买多了,花椒慢慢也开始懂得了一些“捏捏”行话。据花椒介绍,不同“捏捏”会有不同的手感和回弹速度。弹性大、回弹快的,称为“水感”捏捏;回弹慢的叫“泥感”捏捏;介于两者之间的就叫“水泥感”捏捏。花椒自己更喜欢后两种捏捏,用花椒的话来说,这两种“捏捏”的回弹速度都不快,比起“水感”,她感觉会更有“捏头”。
由于对“捏捏”特别喜欢,花椒也坦言自己曾有过一段买“捏捏”到停不下来的时候,不过现在已经很理智了,只有遇到特别喜欢、价格合适的“捏捏”才会考虑入手。
“‘捏捏’火起来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工作,压力会有点大。于是玩‘捏捏’就成了我释放压力的窗口。”花椒表示,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光是看一眼她买的“捏捏”,就会觉得很开心。花椒也希望以后会有更多材质安全、外形可爱的“捏捏”出现,继续为她的生活带来乐趣。
自制“捏捏”也趣味
除了玩“捏捏”,还有不少“捏捏”爱好者也开始尝试自己制作“捏捏”售卖,并将其当成一份副业。00后女孩迪迪便是其中一员。走进迪迪的小红书主页,里面有许多她亲手制作的“捏捏”成品照片,每一款“捏捏”都颜色梦幻,精致可爱。
据迪迪介绍,想要做出一款手感好、外观可爱的“捏捏”其实很不容易,要经过调色、填色、倒胶、脱模等一系列工序。其中一旦有步骤失败,可能就意味着这个“捏捏”要“报废”。迪迪说:“一批‘捏捏’做完,通常会有一半的瑕疵品。所以一批‘捏捏’我通常只做10个,工期最快要一个月。”迪迪还表示,由于自己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在“捏捏”造型设计方面还是有比较多的灵感的,因此做“捏捏”也算是得心应手了。
“捏捏”做好后,迪迪就会在小红书上发布过款视频,再在微店挂开售链接。迪迪做出的“捏捏”,每款定价在50元到100元不等,深受“捏捏”爱好者们的喜爱,每款“捏捏”常常上架没多久,就会销售一空。目前,迪迪的小红书粉丝已超过1400名。常有不少粉丝“蹲点”在她的笔记下,催促问她旧款补货时间,或者新款预售时间。
据迪迪介绍,除去快递费用和原料成本,自己每个月靠卖自制“捏捏”的收入将近有两千元。为了能将每个“捏捏”做好,迪迪常常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坐在工作台前。时间久了腰和脖子都会非常酸痛,眼睛也很疲累。
虽然挣得不多,但迪迪却特别喜欢这份工作。迪迪称,自己本身就是个“捏捏”爱好者,尝试做“捏捏”的初衷也是因为自己老抢不到心仪的“捏捏”,所以才决定“自力更生”。很意外地,迪迪做出的“捏捏”收到了许多粉丝的好评与热爱,也让她结交到了很多有共同话题的“捏友”。迪迪说:“看着自己热爱的东西,一点一点被亲手做出的感觉真的很棒。所以哪怕挣钱不算很多,我也想继续将这份副业坚持下去。”
年轻人乐意为精神需求买单
对于“捏捏”的爆火,专家们又是如何看待的?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表示,“捏捏”外观逼真,形状多样,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颖、有趣产品的追求。其次,这种玩具采用了柔软的硅胶材料,可以使年轻人、学生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下,通过揉捏、拉伸等行为来释放身心压力,缓解焦虑。
北京今日心理事务所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玉敏也指出,如今一些年轻人面临升学焦虑、工作内卷、人际交往等压力,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内耗。以适当解压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获得短暂的宁静与自在。
此外,“捏捏”的流行其实也反映出了当下年轻人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价值和精神需求买单。根据《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并且年轻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自己精神世界投入时间和金钱。
但年轻消费者在为“捏捏”这样的解压玩具买单时,也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解压玩具可以带来一时欢愉,但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才会受益终身。“随地大小捏”的热潮使得“捏捏”价格水涨船高,部分手工制作“捏捏”更是物以稀为贵,甚至引入预售、二手拍卖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受集邮、攀比等心理影响冲动盲目消费,看似在为解压买单,实则在为经济增负。
此外,江苏省消保委还指出,玩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人身心愉悦,满足精神需要,但其娱乐性的实现或提升不应凌驾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安全之上。无论玩具的受众群体、外观形状、操作方式如何变化,安全健康是其必须坚持的底线和不变的底色。商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既安全又解压的玩具产品。监管部门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避免低劣有害的“三无”玩具产品流入市场。
消费者在购买解压玩具时,应选择资证齐全的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标识不全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玩具产品。家长更要谨慎选购此类玩具,必要时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和陪伴,防止未成年人啃咬、舔舐或者误食。(记者 臧首成 王小雨 编辑 蒋星辰)
来源:现代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