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亚是亚洲的地理分区之一,位于亚洲的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原本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建国,继承了苏联时期的行政版图。中亚地区,是沙俄时期纳入版图
中亚是亚洲的地理分区之一,位于亚洲的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原本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建国,继承了苏联时期的行政版图。中亚地区,是沙俄时期纳入版图,当时沙俄在中亚设置了两个总督区,分别是突厥斯坦总督区和草原总督区。那么到了苏联时期,为何划分为五个加盟国呢?
第一,沙俄控制中亚。中亚地区位于亚洲的中部,自古是亚洲东西和南北交通的战略要道,早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就经过中亚地区。由于战略位置重要,中亚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很多大帝国统治这片土地。
17世纪时期,准噶尔汗国崛起,控制了中亚的广阔地区。准噶尔走向强盛后,和清朝爆发了长期的战争,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此后沙俄势力逐渐侵入中亚。准噶尔鼎盛时期,沙俄势力不敢侵入中亚,比如早在1715年,沙俄就在中亚建立亚梅什要塞,试图在中亚扩张,但被准噶尔摧毁。
清朝平定准噶尔之后,沙俄在中亚扩张进程加快,到了19世纪中期,沙俄基本控制了中亚。沙俄控制中亚之后,以中亚为跳板侵略中国。1864年,沙俄迫使清朝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外西北的广阔领土。1867年,沙俄在中亚南部建立突厥斯坦总督区,1882年,沙俄在中亚北部建立草原总督区,两大总督区的建立,形成了"北部草原和南部绿洲"的治理格局。
第二,打击泛突厥思潮。1917年,沙俄灭亡后,中亚出现了统治真空,当时的中亚,民族观念非常淡薄,除了塔吉克人之外,中亚使用突厥语族的人,受到了泛突厥思潮的影响。一些中亚的泛突厥主义者,甚至提出了建立一个大突厥国家的观念。这些泛突厥主义者,甚至不承认塔吉克人使用伊朗语族语言的权利。
突厥人原本生活在中国北部草原,突厥人迁徙到中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唐朝时期,灭亡了突厥汗国,突厥人开始大量向西迁徙。到了11世纪时期,生活在中亚的突厥人走向了强盛,建立了塞尔柱突厥汗国。在塞尔柱突厥人统治时期,中亚突厥化进程加快。12世纪时期,中亚花拉子模脱离塞尔柱突厥独立,成为了中亚强国。
13世纪时期,蒙古帝国崛起,蒙古西征灭亡了花拉子模,统治了中亚地区,但蒙古统治者数量少,逐渐被突厥同化。14世纪时期,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金帐汗国,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等周边强国,还试图向东扩张,攻打明朝。1405年,帖木儿死于讹答剌,攻打明朝的事也就不了了之。15世纪时期,中亚南部处在帖木儿帝国统治之下,中亚北部属于哈萨克汗国。后来沙俄吞并了中亚,奥斯曼帝国还一度支持中亚反抗沙俄势力。1917年沙俄灭亡后,中亚泛突厥势力兴起。
不过到了1919年,苏俄恢复了在中亚的统治,苏俄对泛突厥主义进行了坚决打击,导致很多中亚的泛突厥主义者跑到了土耳其。在这种情况下,苏俄决定在中亚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第三,为了加强统治。1922年,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联合成立了苏联。如果按照沙俄时期的行政区划,中亚分为草原总督区和突厥斯坦总督区两个行政区,面积太大,不利于统治。
因此苏联提出按照不同的民族,设置不同的行政区。经过识别和划分,苏联在中亚设置了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五个加盟共和国,奠定了现在的中亚格局。
来源:史学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