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动车主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沿车道有序通行……“以前上班早高峰,会有非机动车抢行、机动车加塞现象,现在司机看到行人都会主动减速,变化实实在在。”望着行人安全有序穿过街道,执勤民警笑着对记者说。
深秋的长治,晨雾裹挟着微凉,早高峰的十字路口却暖意涌动:
机动车主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沿车道有序通行……“以前上班早高峰,会有非机动车抢行、机动车加塞现象,现在司机看到行人都会主动减速,变化实实在在。”望着行人安全有序穿过街道,执勤民警笑着对记者说。
这一变化,源于今年7月长治市启动的文明出行专项行动。从市委高位部署定方向,到各部门协同发力出实招,再到基层创新治理、市民主动参与,长治市切实增强做好文明出行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小切口”破题,全力打好文明交通品质提升攻坚战,推动城市治理见实效,带动城市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文明新风遍拂长治大街小巷,居民生活品质、城市文明气质悄然提升。
高位推动 擘画文明出行全景图
文明出行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关乎群众生活品质。
“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堵点痛点,系统施治、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打造文明礼让、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切实回应群众关切,擦亮城市文明‘底色’,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交通环境和浓厚文明氛围。”7月11日,全市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丁小强强调。
开展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是建设平安长治、守护群众安全的有力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城市名片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市民素养形成、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
市委迅速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制定《长治市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宣传引导、设施完善、严格执法、行业监管”四大主攻方向,将任务分解至公安、城管、交通、教育等20余个部门及各县区,构建起“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县区落实”三级治理体系。同时,建立每日调度、每周通报、每月总结机制,确保问题不过夜、整改不拖延。
潞州区组成联合整治专班,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规范市场周边环境;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为重点区域,对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上党区营造浓厚氛围,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资源,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出行风尚,制作文明出行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50万次,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让文明理念通过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潞城区将任务细化分解至各相关责任单位,聚焦重点场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开展靶向整治。屯留区在严格执法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电子警察”、监控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及时监测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交通违法数据库”,对“不礼让行人”“加塞并线”等违法行为加大整治力度,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强大震慑……各县区协同发力,整治交通陋习,优化出行环境,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大幅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性。
从市级统筹的“顶层设计”到县区落地的“精准施策”,一场覆盖全市的文明出行专项行动迅速展开,推动文明出行融入日常、成为习惯。
综合施策 打出协同治理组合拳
清晨的酱菜巷早市,摊贩在划定区域规范经营,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繁忙有序。
这一转变,源于城管、交警、街道、社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文明出行专项行动——通过疏堵结合、柔性执法,既留住了市井“烟火气”,又涵养了城市“文明风”。
各级各部门把开展文明出行专项行动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抓手,主动担当、综合施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交警发力,科技赋能精准执法。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制定八项重点任务,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非现场+现场查处”联动,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创新运用“长治交警交通勤务管理平台”,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实行实名录入、教育警告,对多次违法当事人予以处罚、曝光等,全力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城管治理,疏堵结合还路于民。
“您可以到便民市场经营,既安全又能吸引客源。”在甜水巷,城管队员耐心引导摊贩规范经营。市城管局聚焦占道经营问题,不搞“一刀切”。一方面严治乱象,清理占道经营、拆违广告牌、整治“僵尸车”;另一方面优化服务,为流动摊贩提供固定经营区域,明确经营时间与卫生标准,实现“退路进区、规范经营”。
交通监管,行业自律树好标杆。
长运驾校室内训练区,学员们正在驾驶模拟机上练习驾驶技术。驾校训练场上,一辆辆悬挂“学”字牌的教练车正缓慢行驶。副驾驶座上的教练员目光专注,每当车辆靠近斑马线时,都会提醒学员放慢车速、礼让行人,文明第一。
文明出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长治市各驾培机构主动作为,将驾驶培训从“会开车”的技术传授向“开好车”的文明素养培育转变。
外卖、快递行业开展“文明骑手”行动,美团、饿了么等企业发出倡议书、签订员工承诺书,组织开展“文明骑手”评选等活动。潞州区大辛庄街道史家庄社区在学校周边设置“护学岗”,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在上下学高峰时段疏导交通,全力保障学生安全。
为充分挖掘既有停车资源,实现错时停车、资源共享,经沟通协调,市文明出行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通过长治发布、长治日报等媒体,已向社会累计公布五批免费错时开放内部停车场73家、停车位1900个,有效盘活了现有停车资源,为周边居民夜间及节假日停车提供便利。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各级各部门拧成一股绳,打出一套“整治+服务+管理”组合拳,让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持续推进 文明宣传奏响新乐章
“红灯亮时要像小木头人一样站好,绿灯亮了要走斑马线,就像跟着‘安全小脚印’走!”
9月1日,开学第一课上,各县区交警大队民警带着卡通交通标志卡片来到各个学校,和孩子们玩起“过马路闯关”游戏。民警一边演示,一边教大家识别“禁止通行”“注意儿童”等标志,并提醒小朋友们乘坐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头盔等,争做“交通安全小监督员”。
文明出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部门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持续推动交通法规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带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气。
多渠道开展宣传,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市委宣传部制定《全市文明出行专项行动宣传报道方案》,在“长治发布”、《长治日报》等主要媒体开设文明出行专题专栏,适时推出融媒产品,宣传专项行动成效。
市直工委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签订《文明出行承诺书》,印制并发放文明礼仪、安全常识的宣传册、宣传页,持续强化文明出行意识。
市总工会结合重点工作,将文明出行宣传融入日常工作,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同时,向广大职工宣传文明出行相关知识。
团市委组织开展“红领巾小交警”实践活动,青少年参与交通劝导,发放宣传扇子、学生尺等文创产品500套。
市妇联组织“太行巾帼红”大宣讲,举办文明出行主题讲座8场,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受益妇女儿童2000余人。
文明理念的浸润,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交通秩序更优。主城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显著减少,重点路段通行效率提升,校园周边早晚高峰拥堵时间缩短。
出行环境更美。通过重点整治,路街“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搭乱建”现象明显减少,“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
市民素质更高。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礼让斑马线、规范停放车辆,不文明行为日渐减少。
文明出行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常态化、长效化。
长治市将持续完善“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科技支撑”治理机制,推动文明出行从专项整治向日常习惯养成转变——继续扩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共享范围,探索“潮汐车位”“智慧停车”等新模式;深化“街巷共治”,推动商户、居民主动参与交通管理;加强文明出行理念宣传,让文明出行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漫步长治街头,道路上车流有序通行,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红马甲”“小红帽”等志愿者格外耀眼。这场关于文明的行动,正为长治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文明动力”,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具魅力!(常珍珍、王晶晶)
编辑:贾霄星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