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为医生的张女士,本该对健康隐患更为敏感,可她日常的血压控制情况却并不理想。那天,腹痛突然袭来,她没当回事,依旧像往常一样忙碌。直到主动脉夹层破裂,她才被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当进入ICU时,她的血压已测不到,心跳也停止了,尽管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
或许很多人并不会将它们
与死亡挂上钩,
然而,
因为处理方式不同,
同样病因的两个人,
命运有了不同的结局。
身为医生的张女士,本该对健康隐患更为敏感,可她日常的血压控制情况却并不理想。那天,腹痛突然袭来,她没当回事,依旧像往常一样忙碌。直到主动脉夹层破裂,她才被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当进入ICU时,她的血压已测不到,心跳也停止了,尽管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相比之下,同样被主动脉夹层困扰的王先生,幸运躲过一劫。
一次高尔夫球赛后,王先生突然感到腰背疼痛不已。起初,他以为是运动后肌肉劳损,便去做了推拿按摩,可痛感反而愈发强烈。察觉到不对劲的他,立刻向医生朋友咨询。朋友一听,当即告知要马上到医院检查。
王先生不敢耽搁,火速前往医院。在省立医院,他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紧急为他手术。最终王先生成功捡回一条命,顺利康复。
近日,在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中,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博士黄坤安、心血管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琳、心血管麻醉科主任医师方闻组成专家团,围绕主动脉夹层这一“血管定时炸弹”,指导大众正确认识该疾病,助力大家抓牢黄金救治时间。
截至目前,本场直播在各平台观看人数超29万。
直播一开始,方闻就分享了上述两个结局迥异的病例,他强调,能否第一时间识别症状、及时就医,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主动脉夹层最直观的信号,就是突发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黄坤安解释,疼痛多在胸背、腰腹部,持续难忍,部分人还会伴随腹痛、晕厥、手脚麻木——这是因为主动脉是血液“主干道”,夹层撕裂会影响器官供血。
方闻用生活化的比喻拆解病因:“长期血压控制差,像橡皮筋紧绷失弹性;血压骤升,好比给老化气球猛打气,都可能让主动脉‘裂开’。”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仅2~8人/10万人,却是“致死率极高的急症”。卢琳介绍,它好发于50~70岁男性,如今三四十岁患者增多,男女比例约(2~5)∶1。其中以高血压患者为主,妊娠期女性虽罕见发病,可一旦发生,对母婴致死风险极高,需立即就医。
眼下天气降温,气温骤变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夹层风险。黄坤安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规律吃降压药,别擅自停药;每天测2~3次血压;提前做好保暖准备,早上醒后别立马起床,出门前先适应低温,夜间上厕所披外衣。
“夹层抢救,每分每秒都在和死神赛跑。”卢琳强调,发病48小时内,尤其是12小时内是黄金期,“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升1%,48小时内未干预者,约50%会因血管破裂死亡”。
因此,遇到下列情况,需立即拨打120:胸背撕裂痛放射至颈、腹、下肢;伴随血压骤变、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体麻木、少尿;孕妇或有马凡综合征、高血压者出现上述不适。就医前要绝对卧床,别站立、弯腰、用力咳嗽。
“在医院的选择上,优先找有心血管外科、能开展急诊主动脉手术的三甲医院;孕妇额外选择有产科重症监护能力的医院。”方闻说。
“应对夹层,单靠一个科室不够。”黄坤安介绍,今年,省立医院针对疑难疾病,整合院内优质资源,打造多个与疑难疾病相关的一站式、全周期的多学科联合门诊,解决了众多患者的就医难题。其中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就设有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门诊,提供“一站式”救治,最大程度缩短救治时间。
三位专家最后叮嘱:别把剧烈胸背痛当“小毛病”,早识别、早求救,才能守住生命。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主播:陈香 摄影:郑波
导播:周千艺 摄像:郑波 章立强 陈昶晔
来源:福建卫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