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被名导捧,马晓晴爱得痴,遭弃后复出无人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4:37 1

摘要:这个曾经登上《大众电影》封面、拿过金鸡奖最佳女配的演员,如今连菜市场的阿姨都问:“姑娘,你以前是不是演过戏?”她笑着摇头,把青菜放进篮子里,竹篮的把手磨得发亮,像极了她当年攥着剧本的样子。

57的马晓晴蹲在上海老弄堂的灶间里,手里攥着一把青菜,水龙头的水顺着指缝流进菜盆。

这个曾经登上《大众电影》封面、拿过金鸡奖最佳女配的演员,如今连菜市场的阿姨都问:“姑娘,你以前是不是演过戏?”她笑着摇头,把青菜放进篮子里,竹篮的把手磨得发亮,像极了她当年攥着剧本的样子。

灶台上的收音机里正放着90年代的老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旋律飘出来时,马晓晴的手顿了顿。1992年的北京,她穿着破洞牛仔裤站在《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场,对着镜头喊“我是宁宁”,身后的王志文拍着她的肩膀说。

晓晴,你会红遍全国的。”果然那部戏播完后,她的海报贴满了全国录像厅,连学校门口小摊贩都在卖她贴纸,一毛钱一张,孩子们攥着零花钱挤着买。时间往回推13年,1979年的夏天,11岁的马晓晴坐在谢晋导演办公室里。

手里拿着《啊!摇篮》的剧本。她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干部,家里的书架上全是中外名著,可她偏要学表演——当她穿着母亲织的红毛衣,对着镜头流下眼泪时,谢晋导演拍了拍桌子:“就是她了,小湘竹。

那部戏让她成了“童星专业户”,初中没毕业就演了7部儿童片,连上海电视台的记者都跑到学校采访她,她坐在教室窗边,阳光照在她的脸上,眼睛里全是对未来期待。1988年的秋天,马晓晴站在上戏校门口,手里攥着退学申请。

她刚读大二,米家山导演来找她演《顽主》里的刘美萍,老师说“退学等于放弃艺术生命”,可她咬着牙说:“舞台比教室更懂表演。”那天的风很大,吹得她的刘海乱了,她把申请书塞进传达室的窗口,转身走向公交车站。

身后的梧桐叶落了一地,像极了她当时的心情——忐忑,却又充满希望。《顽主》让她拿到了金鸡奖最佳女配提名,之后的《北京人在纽约》《我也有爸爸》让她成了90年代最火的女演员。她在北京租了间小房子。

墙上贴满了剧本,每天早出晚归跑剧组,连吃饭都在背台词。1990年的冬天,她在《顽主》的片场遇到路学长,那个戴着眼镜、话不多的青年导演,让她第一次有了“想安定”的念头。后来路学长得了肾病,她推掉了所有片约。

每天熬粥送到医院,手背上全是熬粥时烫的疤。她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输液管里的药水一滴一滴落下来,心里想:“等他好了,我们就结婚。”1999年的冬天,路学长拿着行李走出家门,说“我们不合适”。

那天的雪下得很大,马晓晴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雪地里,手里的保温桶摔在地上,粥洒了一地,冒着热气。后来她在报纸上看到他结婚的消息,照片里的新娘穿着白裙子,笑得很甜。她把报纸揉成一团

扔进垃圾桶,然后坐在沙发上,哭了一整夜。2006年,她执导了《少女》,讲的是一个女演员的故事,可票房惨淡。2013年,王全安找她客串《团圆》,她演了一个菜市场的阿姨,镜头扫过她的脸时。

没有人认出她——那个曾经红遍全国的马晓晴,已经变成了“路人甲”。现在,马晓晴把青菜放进锅里,油热了,发出“滋滋”的声音。她想起1988年退学那天,母亲说:“晴晴,你要想清楚。”她当时说:“妈,我不怕。”

可现在,她看着锅里的青菜,突然想起当年的自己,眼睛里全是光。风从弄堂口吹进来,吹起桌上的旧杂志,封面的她穿着碎花裙,笑得很灿烂。她摸了摸杂志上的自己,轻声说:“我没后悔过。

锅里的青菜熟了,香味飘满了整个灶间。她盛了一碗,坐在桌前,窗外的玉兰花开了,像极了1988年的春天。她夹了一筷子青菜,放进嘴里,淡淡的苦味里带着一丝甜就像她的人生,有过辉煌有过遗憾,可终究还是自己的人生。

来源:湖畔之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