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亲们,说起种黄瓜,我可是实实在在干了4年。刚入门时,可愁坏我了——要么播下的种子不出苗,要么苗长得绿油油的,就是不结瓜,好不容易结几个,还被虫子啃得坑坑洼洼。后来,我跟着村里老把式学,还自己瞎琢磨,总算摸透了门道。不管是小菜园露天种,还是大棚里栽,年年都能大
乡亲们,说起种黄瓜,我可是实实在在干了4年。刚入门时,可愁坏我了——要么播下的种子不出苗,要么苗长得绿油油的,就是不结瓜,好不容易结几个,还被虫子啃得坑坑洼洼。后来,我跟着村里老把式学,还自己瞎琢磨,总算摸透了门道。不管是小菜园露天种,还是大棚里栽,年年都能大丰收。今天,我就把这些实在经验分享给大家,都是踩过坑总结出来的,照着做准没错!
选种育苗:好苗半成收,催芽有技巧
种黄瓜,选种是第一道关,可不能图便宜买那些散装杂籽。我试过好几个品种,最后认准了津春4号和博美8号。这俩品种抗病性强,结瓜密,还耐折腾,摘下来运到集市上卖,也不容易坏。催芽有讲究,我把种子放进25 - 30℃的温水里泡6个小时,捞出来用湿纱布包严实,放在暖气片旁边,每天早晚用温水冲一遍,三天就能看到白芽冒出来,可精神了。
育苗土要疏松透气,我都是自己配:园子里的土、树林里捡的腐叶土、河边筛的河沙,按2:2:1的比例掺匀,再拌点自家羊圈攒的腐熟羊粪。这样土肥还不烧根,出苗又齐又壮。苗长到30天左右,有3 - 4片真叶时,就该移栽了。移栽前一周,要把育苗棚的窗户打开透透气,让瓜苗适应外面的环境,不然突然挪地方,容易蔫巴。
定植要点:土肥距够,缓苗才快
黄瓜喜肥,定植前得把地侍弄好。我每次都把地深耕20多厘米,每亩撒上3000公斤腐熟的有机肥,我家小菜园就用鸡粪和羊粪混合的,肥力足还持久。行距留60 - 80厘米,株距30 - 40厘米,别栽太密,不然通风透光差,容易生病。
定植要选晴天上午,挖个坑,把带土坨的瓜苗放进去,覆土后浇透定根水,再在根部培点土,防止浇水后倒伏。要是定植那几天温度低,就盖一层薄膜,等气温稳定在18 - 25℃了再揭开,这样瓜苗缓苗快,成活率能达九成以上。
田间管理:浇水施肥有门道,整枝打杈别偷懒
浇水这事儿,我总结出一句话:“早上浇根不浇叶,傍晚不浇防烂根”。生长期别浇太勤,见干见湿就行,结果期需水量大,得保持土壤湿润,但绝对不能积水。去年雨季,我没及时挖沟排水,好几株黄瓜都烂根死了,心疼坏了,这教训大家可得记着。
施肥不能偏施氮肥。我之前犯过这错,光往地里撒尿素,结果黄瓜藤长得比人还高,叶子绿油油的,就是不结瓜。后来才知道,坐瓜后得追氮钾肥,我要么用腐熟的豆饼水浇,要么每亩撒15公斤氮钾肥,每隔10天一次,这样结出的黄瓜又直又嫩,还长得快。
整枝打杈也不能偷懒。主蔓长到30厘米就搭架子,让藤蔓顺着架子爬,侧蔓和下部的老叶、黄叶都得及时摘掉,只留主蔓结瓜,这样养分能集中供给。不然侧蔓抢养分,主蔓就结不了几个瓜。我去年舍不得剪侧蔓,结果侧蔓长得乱七八糟,主蔓只结了几个小瓜,后悔都来不及。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绿色防控更安心
黄瓜最怕霜霉病、白粉病,还有蚜虫、白粉虱这些虫子。我从不瞎喷农药,大棚里种的话,每天上午都得把棚膜揭开通风降湿,湿度低了,病害就少了;小菜园里,我就赶集买几块黄板挂上,蚜虫、白粉虱一沾就跑不了,效果可好了。
要是发现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就用多菌灵稀释后喷,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 - 3次就好了。蚜虫刚出现的时候,我就用3 - 4瓣大蒜捣碎,加500毫升水浸泡24小时,过滤后往叶子上喷,安全又环保,吃着也放心。
采收技巧:适时采摘,越摘越多
黄瓜谢花后7 - 10天就能摘了,这时候的黄瓜脆嫩多汁,咬一口满嘴清香,口感最好。采收时得用剪刀剪,别用手拽,不然容易把藤蔓拽断,影响后续结瓜。我告诉大家,黄瓜得勤摘,尤其是第一根瓜(根瓜),要早摘,不然会耗掉太多养分,后面就结得少了。去年我最多一天摘了20多根,连续采收了一个多月,吃不完还能送给邻居尝尝。
另外还有个关键:黄瓜忌连作。同一块地不能连着种黄瓜,至少得轮作2 - 3年。今年我把种过黄瓜的地改种了番茄,明年再种黄瓜的时候,我还会在土壤里拌点多菌灵消消毒,这样能减少土传病害,黄瓜长得更旺。
声明
本文是我4年种黄瓜的实战经验,都是实实在在的种地心得。因为各地气候、土壤条件不一样,种植效果可能会有差异,仅供大家参考。要是想规模化种植,建议还是问问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跟着专业指导来,更稳妥!
来源:小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