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大叔,雷打不动喝茶25余年,最终喝出5个“教训”,实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4:21 1

摘要:山东有位68岁的大叔,姓李,年轻时是工地上的木匠,干了一辈子活,身体倒是硬朗。退休后,他迷上了喝茶,绿茶、乌龙、普洱轮着来,每天三泡起步,风雨无阻,说是“养生之道”,还真雷打不动坚持了25年。

人一上年纪,生活节奏慢下来,反倒更容易对一些习惯上瘾。

山东有位68岁的大叔,姓李,年轻时是工地上的木匠,干了一辈子活,身体倒是硬朗。退休后,他迷上了喝茶,绿茶、乌龙、普洱轮着来,每天三泡起步,风雨无阻,说是“养生之道”,还真雷打不动坚持了25年

可这事儿,真就全是好处吗?医生接诊时听他说得神乎其神,抽丝剥茧一分析,发现他这“茶龄”背后,还真喝出了五个教训,个个都不轻松。

李大叔最开始喝茶,是为了清火、提神。一来二去,习惯了,饭后一杯、早晨一杯,晚上也来一杯。听起来很养生,实际上问题就出在“太频繁”。

茶叶里含有咖啡因,尤其是一些绿茶、铁观音,喝多了反而容易刺激神经系统。李大叔常年晚上睡不踏实,翻来覆去睡不着,还以为是年纪大了睡眠浅,其实跟他晚上那杯浓茶脱不了干系。

身体不像年轻那会儿,肾脏代谢力减弱,咖啡因残留在体内时间长,影响深度睡眠。长期下来,白天精神也跟不上,反而越喝越累。

人老了,肠胃本来就比年轻时脆弱。李大叔常年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泡茶,一杯下肚,胃里空空如也,结果几年下来,竟然喝出了慢性胃炎。

茶叶中的鞣酸,空腹时会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壁黏膜损伤。特别是浓茶,刺激性更强,时间久了,胃胀、反酸、甚至胃痉挛都来了。他以为是吃坏了,结果胃镜一查,才知道是老毛病。

医生建议改掉空腹喝茶的习惯,可他还心疼那“第一泡茶最香”,舍不得戒。情感上理解,但从医学角度讲,这种喝法,实在太不划算。

李大叔还犯过一个很隐蔽的错误,他觉得茶养生,能排毒,还能降压。于是高血压前期时,他没当回事,每天喝茶当“保健药”。

等真正头晕、心慌了,血压一测,已经高得离谱。医生问他为啥不吃药,他说:“我喝普洱,能降压,网上都说的。”

问题是,茶叶最多有微量调节作用,远远不够治疗疾病。尤其是高血压这类慢性病,靠茶控制,犹如隔靴搔痒,还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养生归养生,治疗归治疗。把希望寄托在一杯茶上,不现实,也不负责任。

很多人买茶讲究香气、口感,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茶叶干净不干净。

李大叔有段时间迷上了便宜的散装茶,觉得“土的才是原生态”。可这些茶来源不明,有些甚至农残超标,重金属含量高。他自己泡茶水喝不出异味,但身体却在悄悄吃亏。

后来查肝功能,转氨酶偏高,医生怀疑是茶叶里的杂质在作怪。茶是一种植物,种在哪、怎么采、怎么储存,全都影响健康。便宜没好货,尤其入口的东西,更要谨慎

李大叔泡茶讲究得很,紫砂壶、盖碗、定时定温,每次都像作法一样。朋友来了喝茶,孙子来了喝茶,自己一个人也泡上一壶坐半天。

但他忽略了身体的变化。年纪大了,体寒,一直喝绿茶,反而容易手脚冰凉。医生建议他冬天喝点红茶或普洱暖胃,他却固执地说绿茶“清火”,换不了。

养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仪式感,而是要根据身体状态灵活调整。喝茶也一样,不能只顾情调,不顾体质。

有些人适合绿茶,有些人却更适合花茶或黑茶,这里面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因人而异。

李大叔这25年喝茶史,说实话,也算一种坚持。但坚持不等于合理,不讲科学的“坚持”,哪怕看起来健康,也可能暗藏隐患

喝茶本身错的是形式大于内容,用养生做幌子,忽略身体真实的反应。医生见过太多这样的人,抱着“自然就是好”的想法,最后却被“自然”反噬。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年纪一大,代谢、排毒、睡眠、消化都变了,原来适合的茶,不见得一直适合。喝茶是门学问,更是一种对身体的尊重,不能只看外表的“仪式感”。

大叔的五个“教训”,其实是很多中老年人都会踩的坑。愿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能少走几步弯路,不要等身体出问题了才反思。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茶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J].中国茶叶加工,2020,45(2):10-13.

2. 张立国,刘晓娟.老年人饮茶习惯与高血压的关联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4):289-292.

3. 李红.长期饮茶对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7):132-134.

来源:护士的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