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狠下心收拾家,才发现犄角旮旯里藏了多少“鸡肋”。衣柜最顶层那箱旧衣服,说是“等瘦了能穿”,结果放了三年标签都没拆;厨房抽屉里一堆用了一次就闲置的餐具,买时觉得“总有机会招待客人”,实际上一年也聚不了两次;还有书桌里那沓旧账单、过期优惠券,总想着“万一有用
宝子们,断舍离这事儿真得试试,扔东西的快感比拆快递还上头,关键是扔完家里敞亮了,连心情都跟着轻快。
前阵子狠下心收拾家,才发现犄角旮旯里藏了多少“鸡肋”。衣柜最顶层那箱旧衣服,说是“等瘦了能穿”,结果放了三年标签都没拆;厨房抽屉里一堆用了一次就闲置的餐具,买时觉得“总有机会招待客人”,实际上一年也聚不了两次;还有书桌里那沓旧账单、过期优惠券,总想着“万一有用”,结果落了层灰都没再翻开过。
刚开始扔还挺纠结,拿起一个马克杯能想半天“是不是下次野餐能用”,后来照着“分区攻克”的法子来,周一收拾衣柜,周二清书桌,每天只对付一小块地方,反倒不犯难了。收拾衣柜那天,我把所有衣服都摊在床上,摸着起球的毛衣、变形的T恤,突然就想通了——留着它们占地方,还得费心叠起来,不如给新衣服腾地方。那天光旧衣服就清出去三大袋,衣柜一下子空了一半,找衣服都不用翻来翻去了。
分类处理也很妙。能卖的旧书、小家电挂到网上,几十块钱也是回血;还能穿的衣服、好用的小物件打包捐出去,想着它们能在别人家继续发光,扔起来也没那么心疼。上次捐完衣服,社区阿姨说有件小外套被单亲妈妈领走了,孩子穿着特别合适,听着心里暖乎乎的,比堆在家里积灰强多了。
直播间里那些“限量款”“必入色”喊得再凶,也别轻易掏腰包。上次看到主播举着件碎花裙说“显瘦显高,黄皮闭眼入”,买回来一试,面料薄得透光,版型松垮得像麻袋,扔了可惜,挂在衣柜里占地方,最后成了“鸡肋”。其实那些博主夸得天花乱坠,不过是拿了提成,哪管你穿上合不合适。反观衣柜里那件穿了三年的黑色风衣,没赶过任何潮流,却能搭牛仔裤、配连衣裙,每次穿都觉得“没买错”,这才是真正划算的投资。
乱买衣服的坑,踩多了才明白有多疼。上个月整理衣柜,光没摘吊牌的就清出七八件,算下来花了小两千,够买一件质感好的大衣了。更扎心的是,那些冲动下单的“网红款”,过了季连二手平台都卖不掉,只能当抹布或捐赠。现在学乖了,买衣服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和我现有的衣服能搭三件吗?”“明年穿会不会过时?”“不看主播吆喝,我真的喜欢吗?” 三个答案都是“是”,再下手,衣柜反而越来越清爽,钱包也保住了。
最意外的是定期复盘。每个月挑个周末绕家转一圈,窗台那盆枯了的绿植、玄关处用不上的鞋架、冰箱里过期的调料,看到就果断处理。刚开始觉得“会不会太较真”,后来发现家里再也没出现“不知不觉堆一堆”的情况,擦桌子、拖地都省了一半时间,以前打扫要俩小时,现在四十分钟就搞定,多出来的时间能蜷在沙发上看部电影,这才叫生活啊。
老话说“财不入脏门”,以前觉得是迷信,现在信了。家里清爽了,进门不用再跨过杂物,做饭不用在拥挤的台面挪来挪
来源:家有儿女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