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3年,30出头的张阿姨被确诊乳腺癌。她勇敢地接受了手术、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病情稳定后,生活重归平静。然而,命运的考验在2022年再次降临——癌细胞出现肝、骨转移,且原有治疗方案失效。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是选择忍受痛苦延长生命,还是放弃治疗拥抱最后时光?这是一个残酷的选择题。而对于75岁的张阿姨来说,这个问题她曾两次直面。
1993年,30出头的张阿姨被确诊乳腺癌。她勇敢地接受了手术、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病情稳定后,生活重归平静。然而,命运的考验在2022年再次降临——癌细胞出现肝、骨转移,且原有治疗方案失效。
“化疗太痛苦了,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面对绝境,张阿姨选择了“放弃”。但她的家人没有放弃。女儿日夜查阅资料,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坚信总有希望。这份坚持,最终迎来了奇迹。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团队为她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新一代ADC(抗体偶联药物)。这是一种精准靶向疗法,尤其适用于像张阿姨这样的HER2低表达患者。过去,这类患者被归为“HER2阴性”,几乎没有有效的靶向药可用。而现在,创新药的出现,让“活得更长”与“活得更好”不再是单选题。
张阿姨成了首批受益者。治疗不仅有效控制了病情,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她的生活质量,让她免于传统化疗的巨大痛苦。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这款创新ADC药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像张阿姨一样的患者能负担得起,重获新生。
张阿姨的故事,是医学进步的缩影,更是一个关于爱与坚持的动人篇章。它告诉我们,面对癌症,我们不再只有“硬扛”这一条路。随着乳腺癌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治疗的目标也从单纯的“活下去”,转向了“有质量地活下去”。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也强调,除了推动创新药物的发展,关注患者在治疗之外的心理、康复等需求同样重要。由她牵头编写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手册-乳腺癌2025版》,就是为了帮助更多患者科学、从容地应对疾病。
张阿姨的30年抗癌路,充满了荆棘,也闪耀着希望。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质量和尊严,同样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守护。
你身边有这样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阿梨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