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西兰北岛Putāruru,原本清幽宁静的天然奇景——蓝泉和附近的步道Te Waihou Walkway,正被汹涌而来的游客彻底“挤爆”。
在新西兰北岛Putāruru,原本清幽宁静的天然奇景——蓝泉和附近的步道Te Waihou Walkway,正被汹涌而来的游客彻底“挤爆”。
农场主的围栏外游人四处乱闯,无人机在牛群上空嗡嗡飞行,公路边一辆辆汽车横七竖八乱停,导致车流缓行甚至堵塞。
随着夏季临近,当地居民的愤怒与焦虑到了临界点。
“国道成停车场”:居民出入受阻
蓝泉(Blue Spring)是世界知名的新西兰天然水源,更是新西兰大部分(约70%)瓶装水的源头。
泉水在地底潜行了50至100年,经过层层岩石和砂砾的过滤,最终以近乎透明的姿态涌出地表。
沿着蓝泉,一条全长4.7公里的步道Te Waihou Walkway,每年吸引约4.5万至5万名游客。
这条步道曾经关闭两年。
而经过耗资200万纽币的整修后,蓝泉步道今年7月全面重新开放。
然而,这份“重生的繁荣”,很快就演变成了混乱。
在刚过去的劳动节长周末,数百辆汽车沿着28号国道(Whites Road)以及毗邻的Leslie Road乱停。
这些车把这条乡间公路变成了一条“临时停车场”。
由于停车场车位不够用,绝大多数游客都沿着道路停车,完全无视黄线不能停车的规则。
居民Peter Bishop表示,这条路上一直有卡车经过,有养鸡场的运输车以及其他重型车辆,而这些游客乱停车,导致道路危险上升。
“没人死是奇迹”:车祸、鸣笛、垃圾成常态
当地居民向警方反映,并提议警方应开始对在黄线区停车的司机罚款,并将所得用于修建新停车场。
然而,居民表示,他们的投诉“就像石沉大海”。
“一个部门说‘不归我们管’,另一个部门说‘那不是他们的问题’。”
蓝泉有两个停车点,一个在Whites Road,另一个在Leslie Road上。
居住在Leslie Road的Natasha Tanner,是南怀卡托纳税人及居民行动小组的成员。
她说,游客常常把车停在她家车道口,甚至挡住出入,而情况“几乎每周都在变糟”。
“新修的停车场只是贴了个‘创可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她说。
Tanner回忆说,今年早些时候,曾有两辆车先后掉进沟里,撞进电线杆和树之间的狭小空隙,两周内发生两次。
“没人丧命真是奇迹。”
她补充道,鸣笛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卡车司机,对游客随意掉头、错过导航后逆行调头的举动早已不堪其扰。
“该让游客坐接驳车了”
新当选的Putāruru区议员Zed Latinovic认为,应当设立接驳车(park and ride)系统,让游客从Putāruru或Tīrau乘车前往蓝泉步道。
“这样既能缓解交通压力,又能带动本地经济,还能创造就业。”他说。
由于蓝泉现在是个不收门票的“野泉”,绝大部分人都是自驾去游览,很容易停车位不够。
Latinovic指出,最大的隐患仍是交通安全:“我们最近已经在交叉路口发生了几起车祸,而停车场的容量远远不足。最好的办法应该听听居民的意见,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黄线停车罚100纽币”:警察却未回应
《1999年交通违法及处罚条例》规定,在黄线区停车可罚款100纽币。
而且蓝泉景区旁也放了关于违章停车的警告:
Waikato Times记者周二(假期已过)实地探访蓝泉步道时发现,中午时分,Leslie Road停车场依然“爆满”,公路两侧停满了车辆。
在一段2分钟的视频中,记者数到超过100辆车停在禁停区域。
记者向警方询问是否将采取执法行动,但截至发稿,警方并未回应。
南怀卡托区议会与新西兰交通局(NZTA)均承认,非法停车及游客行为已经造成严重困扰,两方正在讨论解决方案。
地方议会也表示,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反映了蓝泉的巨大人气。
“今年早些时候,议会已将Leslie Road停车场扩建至原来的三倍容量,”发言人说,“我们也研究过在Whites Road一侧使用附近农地作为备用停车区,但那又涉及安全隐患。”
游客:“美得太成功了”
来自Hampton Downs的游客Erika Walpole当日造访蓝泉,她感叹说:“实景比照片更美。”
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份“美丽”也意味着困扰。
蓝泉那湛蓝澄澈的水流,如今被围绕它的乱象所掩盖——这处“新西兰明信片级”的自然景观,似乎成了“被人气反噬的受害者”。
蓝泉成了受害者——受害于它自己的成功。
来源:曾叔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