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0日清早,釜山金海机场贵宾楼拉上百叶窗,中美团队关起门来整整对表100分钟。别看时间不长,前面却拖着五个月的“前戏”——从日内瓦秘谈到伦敦交锋,再到斯德哥尔摩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吉隆坡深夜敲细节,一路火花带闪电,才换来今天这场“压哨会谈”。世界媒体长出一
10月30日清早,釜山金海机场贵宾楼拉上百叶窗,中美团队关起门来整整对表100分钟。别看时间不长,前面却拖着五个月的“前戏”——从日内瓦秘谈到伦敦交锋,再到斯德哥尔摩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吉隆坡深夜敲细节,一路火花带闪电,才换来今天这场“压哨会谈”。世界媒体长出一口气:全球最要命的双边关系,总算没继续往沟里翻。
会上到底谈了啥?双方新闻稿惜字如金,但动作很诚实:美方当场宣布把“芬太尼关税”砍10%,中国商品平均税率从57%降到47%;中方则点头恢复采购美豆,首批18万吨12月就到港。关税降了,农产品动了,节前美国商超的圣诞彩灯、义乌小商品立马便宜一截,两边老百姓先拿到实惠,股市也应声翻红。更关键的是,科技出口管制、金融审计、禁毒合作等工作组全数重启,意味着“脱钩”暂停,“再挂钩”悄悄开机。
为什么美国突然收起火气?一句话:现实打脸。美债收益率飙破5%,再加息银行就躺平;国内圣诞季备货高峰,货架空不起;农业州选票更空不起。对华继续极限施压,等于给自己通胀加柴火。于是白宫换了剧本:先稳住中国订单,再谈“去风险”。中方则抓住窗口,把“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写进备忘录,同时拿到美豆、能源、机票增班等实际红利,为明年稳外贸留余地。各退一步,不是谁服软,而是算清成本后同时抬脚——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博弈:边吵边算,边打边谈。
当然,深沟还在。美方对半导体、AI的封锁没松口,中方产业升级、去美元化也不会停。100分钟只是给“最危险阶段”踩了刹车,接下来是漫长的弯道会车。世界松口气之余也明白:中美这条大船,随时可能再遇风浪。
评论说说:你觉得这10%的关税降幅够用吗?
来源: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