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OVERBEE适配指挥系统,垂直起降无门槛,印军步兵战力升级,印度HOVERBEE主打复杂环境,侦察打击两用,战场价值几何。
HOVERBEE适配指挥系统,垂直起降无门槛,印军步兵战力升级,印度HOVERBEE主打复杂环境,侦察打击两用,战场价值几何。
祖鲁防务量产HOVERBEE,未透交付期,印军等得起吗,印度祖鲁防务系统公司最近放出了一组照片,全是他们家HOVERBEE侦察无人机的生产场景。
十几台下一代机型排在室内组装平台上,一眼就能看明白,这无人机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原型机,正式进入大规模制造阶段了。
这事看着是家公司的产品进展,其实对印度军队影响不小,尤其是那些在边境或者复杂地形作战的部队,往后可能就靠这小机子获取情报了。
搞无人机的公司不少,画出图纸、做出几台原型机不算难事儿,但要批量生产还能保证每台性能差不多,这就不是简单活了。
HOVERBEE能走到量产这步,至少说明它核心的部件,比如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都通过了稳定性测试,零部件也能做到标准化生产,总不能每台机子都得靠工程师手动调参数吧。
不过祖鲁防务没说啥时候能把这些无人机交到部队手里,本来想是不是他们怕订单太多生产不过来,后来发现印度本土供应链可能才是关键。
有些微型无人机的小零件,比如加密传输模块,印度自己造不了还得靠进口,一旦供应链卡壳,交付时间肯定得往后拖,对部队来说,等装备的日子,怕是最有体会这种无奈的。
HOVERBEE这机子最显眼的就是“轻”,整重不到1公斤,士兵往背包里一塞就行,不用额外扛个大箱子。
之前看有些国家的步兵用无人机,还得找块平整的地方才能起飞,HOVERBEE就不用,它能垂直起降,不管是山区的石头地,还是城市里的小巷子,找个小角落就能飞起来。
操作也不复杂,拿个加固的平板电脑或者手持控制器就能搞定,它还能自己悬停、避开障碍物,传视频的时候还加密,这一点很重要,要是情报传着传着被敌人截了去,那可就麻烦了。
更方便的是,它能跟部队的指挥系统连起来,前线看到的情况,后台指挥的人能实时知道,如此看来,这小机子虽然个头不大,但能解决步兵在移动中获取情报的大问题。
印度海军的MARCOS突击队,就是专搞两栖作战和敌后渗透的那支精锐,已经试过HOVERBEE了,按祖鲁防务的说法,测试结果不错,MARCOS还推荐部队正式用这款无人机。
能得到精锐部队的认可,说明HOVERBEE在实战场景下,比如海上侦察或者丛林渗透,确实能派上用场。
祖鲁防务还说,HOVERBEE能改成游荡弹药,简单说就是把摄像头换成400克的手榴弹,变成“自杀式无人机”,打轻型车辆或者敌人的观察哨都能用。
但现在这还只是概念演示阶段,没说有没有进行实弹测试,更别提能不能上战场了。
很显然,这种“一机能两用”的设计是跟着全球趋势走的,俄乌战场上也有不少类似的无人机,但从概念到实战,中间还差着好几步测试呢。
印度这些年一直想搞军工自主,少买外国的装备,HOVERBEE的量产也算给这个目标添了把力。
之前印度部队用的微型无人机,不少是从以色列买的,现在有了本土产品,至少供应链能更稳一些,不用看别人脸色要货。
但要是跟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比,比如美国的“弹簧刀”无人机,HOVERBEE还有差距。
“弹簧刀”早就在俄乌战场实战过了,性能怎么样大家都看得见,而HOVERBEE连交付时间都没定,更别说实战检验了。
更何况,它那游荡弹药版本要是成本太高,部队也不可能大量采购,打仗也是要算性价比的,总不能为了个新装备花冤枉钱。
总的来说,HOVERBEE量产对印度本土防务企业是个突破,也能补印军在复杂地形侦察上的短板。
但它能不能真的成为战场利器,还得看后续的交付进度、实弹测试结果,以及能不能控制住成本,毕竟图纸上的性能再亮眼,到了战场上能用、好用,才是真本事。
来源:司马秘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