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现在天天刷短视频学书法,我妈在网上跟人跳广场舞,老两口比我还会玩。” 北京的小李最近发现,身边的长辈们正越来越深地卷入互联网和新消费里。2025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突破3.8亿,而且这群老人和过去印象里的完全不一样——会网购、爱旅游、追热点,花钱还
“我爸现在天天刷短视频学书法,我妈在网上跟人跳广场舞,老两口比我还会玩。” 北京的小李最近发现,身边的长辈们正越来越深地卷入互联网和新消费里。2025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突破3.8亿,而且这群老人和过去印象里的完全不一样——会网购、爱旅游、追热点,花钱还挺大方。银发经济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做好”的必答题,未来十年,围绕老人需求的这4个风口,藏着不少机会。
先看清:为啥银发经济是“必答题”?
2025年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 老人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全国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涨了近70%,不少退休老人每月养老金能到五千甚至上万;
- 老人的消费观念变了,60-70岁的“低龄老人”成了消费主力,他们愿意为健康、娱乐、学习花钱,不像以前只知道攒钱;
- 老人的时间多,退休后每天有大把时间可以支配,需要各种能填充时间、提升生活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以前总觉得老人消费“抠门”“保守”,但现在,杭州的老年大学报名得抢名额,上海的老年旅游团一推出就满员,成都的社区养老食堂天天排队,这些都说明银发经济的需求已经“爆发”了,谁先抓住,谁就能吃到红利。
风口1:“银发内容”不止是教广场舞,得玩出新花样
一提到银发内容,很多人先想到教广场舞、养生保健,但2025年的老人早就不满足这些了,他们要的是“和年轻人一样有趣”的内容。
知识类内容:老人也追“新热点”
现在的老人关心的可不只是养生,国际局势、科技新闻、历史冷知识,他们都想了解。北京有个叫“老杨说事儿”的账号,专门用大白话给老人讲国际新闻,每期视频播放量都超百万,评论区全是老人在讨论“这个事你怎么看”。还有讲智能手机使用技巧的账号,教老人用打车软件、发朋友圈、线上挂号,也特别受欢迎,因为这解决了老人“想跟上时代又没人教”的痛点。
体验类内容:带老人“云体验”
很多老人因为身体、时间原因,没法到处旅游、体验新事物,“云体验”内容就火了。有博主拍“带着爷爷奶奶吃遍网红店”,带老人尝年轻人喜欢的奶茶、甜品;还有拍“陪爷爷第一次去电竞馆”“带奶奶体验剧本杀”的视频,既满足了老人的好奇心,也让年轻人看到老人可爱的一面,这类内容很容易在两代人间传播。
陪伴类内容:主打“情感共鸣”
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陪伴类内容很有市场。有个账号每天晚上8点直播“陪老人唠嗑”,主播就像邻家晚辈一样,和老人们聊聊家常,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很多老人把直播间当成了“线上茶馆”,准时准点去打卡。还有记录老人日常生活的账号,拍爷爷每天去公园下棋、奶奶在家养花种菜,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内容,也特别能打动观众。
风口2:“银发消费”不只是便宜,得“精准又有面儿”
老人花钱越来越“挑剔”,既要实惠,又要品质,还要有面子,银发消费得往“精准化、品质化”方向走。
健康消费:从“治病”到“防病”
以前老人看重“治病”,现在更关注“防病”“养身”。智能健康设备卖得特别好,比如能监测血压、心率的智能手表,老人自己能看数据,子女也能远程监测;还有便携式的按摩仪、艾灸仪,方便老人在家做理疗。成都有个社区,引入了“智能健康小屋”,老人能免费测身体指标,还能根据数据推荐适合的保健品、运动课程,很多老人愿意为这些服务买单。
适老改造:从“能用”到“好用”
适老改造不再是简单装个扶手,而是要让老人生活更方便、更有尊严。比如智能马桶盖带加热、冲洗功能,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具用圆角设计,避免磕碰;还有能自动调节高度的餐桌,方便老人起身。上海有户人家给父母改造房子,花了五万多,老人用着舒服,觉得“这钱花得值”。
社交消费:“花钱买快乐”
老人的社交需求很旺盛,愿意为社交活动花钱。社区里的“老年兴趣社团”,像书法社、合唱队,会费虽然不高,但老人愿意交,因为能认识朋友、一起玩。还有“老年游学团”,不是传统的旅游,而是去大学听讲座、去博物馆深度游,既能学知识又能社交,很受老人欢迎。
风口3:“银发服务”不止是养老,得“全周期覆盖”
老人的需求是全方面的,从日常照料到精神慰藉,从康复护理到临终关怀,银发服务得覆盖整个生命周期。
居家养老:“在家享受养老院服务”
居家养老是大趋势,老人不想去养老院,又需要人照顾。现在有很多“居家养老服务包”,包含上门助浴、助餐、打扫卫生,还有定期的健康检查、康复训练。北京的张阿姨,子女不在身边,每月花两千多买服务包,觉得“在家住着舒服,还有人管,比去养老院强”。
智慧养老:“科技帮着养老人”
科技让养老更高效。有社区用“智慧养老平台”,老人在家按一下紧急呼叫按钮,社区服务中心马上能收到信息,派人上门;还有的平台能记录老人的用水用电情况,要是长时间没用水用电,就会提醒工作人员去看看。这些技术让老人住得更安心,子女也更放心。
精神慰藉:“不止是陪聊”
老人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受重视。除了陪聊,还有“老年心理疏导”服务,帮助老人缓解孤独、焦虑情绪;“老年兴趣培养”服务,教老人画画、摄影、做手工,很多老人通过这些活动找到了乐趣,生活更充实。
风口4:“银发创业”不止是开养老院,机会在细分领域
很多人觉得银发创业就是开养老院,但其实细分领域机会更多,而且门槛没那么高。
老年教育:“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大学供不应求,催生了很多创业机会。有人在社区开“老年兴趣班”,教书法、绘画、手机使用,收费不高,老人愿意来;还有人做“老年在线教育”,把课程做成短视频、直播,方便老人在家学习。杭州的小王,辞职后做老年在线书法课,一年就积累了几万学员,收入很可观。
老年用品租赁:“花小钱用好物”
很多老年用品,比如轮椅、制氧机,老人可能只需要短期使用,买的话不划算,租赁就有市场。上海有个“老年用品租赁平台”,能租轮椅、康复器材,还提供送货上门、上门调试服务,很多家庭有临时需求时都会选租赁。
老年人力资源:“老人也能发挥价值”
低龄老人身体好、有经验,很多人想继续工作。有创业公司专门做“老年人力资源对接”,帮老人找适合的兼职,比如图书管理员、社区志愿者、家教,既让老人发挥了余热,也满足了社会需求。
结尾:银发经济,得“懂老人”
未来十年,银发经济的蛋糕会越来越大,但不是谁都能分得到。关键得“懂老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担心什么、愿意为什么花钱。不能再用老眼光看老人,觉得他们只需要便宜、基础的产品和服务,现在的老人要的是“和年轻人一样的品质生活”,只是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呈现。
你身边的老人有哪些特别的消费习惯或需求?你觉得银发经济还有哪些被忽略的机会?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看看这片“蓝海”里,还能捞出多少“真金白银”。
来源:宁静致远一点号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