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挑战张居正角色从“奶油小生”到“大明首辅”,能否不负期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1:43 1

摘要:在观众心中,胡歌饰演张居正似乎是个“翻过天的冒险”。原因很直白——长着一张太过英俊的脸,再加上曾经冠以“奶油小生”的头衔,怎么看都和那个叱咤风云、凝聚智慧与权谋的“大明首辅”联系不起来。想到这一点,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饭桌上消化不良的亲戚,嘴里嘟囔的那句“这孩子长

胡歌饰演张居正,这本来是一场关于演技的“期待大比拼”,硬生生被活生生拽进了舆论的旋涡。

在观众心中,胡歌饰演张居正似乎是个“翻过天的冒险”。原因很直白——长着一张太过英俊的脸,再加上曾经冠以“奶油小生”的头衔,怎么看都和那个叱咤风云、凝聚智慧与权谋的“大明首辅”联系不起来。想到这一点,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饭桌上消化不良的亲戚,嘴里嘟囔的那句“这孩子长得挺俊,没点玩味,能干啥正事儿?”听听,多有代入感。

但再仔细想想,咱们对演员为什么总爱先贴标签呢?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否也限制了我们欣赏和接受他们成长的可能性?演技好不好,形象适不适合,难道不是要等人家正儿八经演出来才能下定论吗?这年头,未经试金,随意把人家剧本和演技贬得一文不值,结果却总在“真香”时被教育一番。这个套路,咱老百姓可见得够多了,不是吗?

郭东文饰演的张居正无疑是经典,那皱着眉头愁天下、思虑国事的模样可谓深入人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角色从此变成了谁的专属树桩,无可置换。要知道,连“福尔摩斯”都有几十个版本,这说明角色的经典性正是因随时代而不断被解读与重塑。如果说郭东文演绎的张居正展现的是原著中那份官场拔萃的坚定,《风行尽起张居正》中由胡歌诠释的版本,或许可以用他细腻多变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人物的柔情、挣扎或精巧的权衡。

至于吐槽胡歌还是“奶油小生”的调侃,还不如说反映了些许对艺人的期待滞后。毕竟“仙剑奇侠”确实是个太经典的IP,让胡歌角色形象开始呈现“固化”,可是我们真不能忽略掉后来他的数部佳作。《伪装者》里梅长苏的沉稳与心机,《猎场》里郑秋冬从青涩、浮躁走向成熟的蜕变,乃至《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硬汉形象的颠覆表演——这些不都是对胡歌演技成长最生动的证明?况且,选择出演张居正这样的角色,难处何止一个?在这巨大的表演挑战面前,也许正是看胡歌如何突破自我、超越以往印象的最好时机。

当然了,质疑者并不是没有理由——历史上的张居正可是一位才能盖世,文韬武略无一不精的经典大佬形象,加上“美男子”的天然,观众对其形象的苛刻甚至是在情理之中的。正是因为这个人物的独特性,才让他成为影视创作中绕不过的一座高山。可质疑的人不妨想想,所有的经典角色归根结底不都依赖创作者再现吗?演员敢于挑战,恰恰是因为他们心中的那份自信和对角色本身的敬畏。而这个过程,难道不正是演员与观众之间最该珍视的“双向奔赴”吗?

回过头来,我们在评价一个演员的时候,也许可以温柔一点,客观一点,更重要的是多给他们机会。你看,这年头,观众对待一位演员的要求是越来越“乱花渐欲迷人眼”演技得成熟,颜值不能掉线,最好还能变化无穷,不然对不起我花的网费。可演员也是普通人。如果每一次都先贴个标签,划分好坏,那谁还能真的施展拳脚?

其实,这部剧还没播出之前,太早对胡歌版张居正下定论,不仅是对胡歌的不尊重,也是对“先知”的假意演绎,何不试着放下偏见,把这段故事留给屏幕上的他来好好讲述?等到时候见了真章,我们再畅所欲言,岂不是更有意思?

回头看看,“奶油小生跨界”还真不算啥稀奇事,遇见自己的“山海经”时,不少演员都做出了让人惊叹的银幕进化,证明了自己。那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这个胡歌版张居正,到底能不能从现实骂战中杀出一片天呢?谁说又帅又有才华的人不能胜任巨擘角色,难道长得好看也是一种原罪吗?

来源:游客2176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