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绪年间,泰山脚下有座千年古寺,名曰“静心寺”。寺中香火鼎盛,僧人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位法号“了尘”的高僧。了尘和尚年逾花甲,须发皆白,面色却红润如婴孩,他自幼在寺中修行,精通佛法,悟性极高,不仅寺中僧人敬重他,连山下的百姓也常来向他求经问道,称他为“了尘
光绪年间,泰山脚下有座千年古寺,名曰“静心寺”。寺中香火鼎盛,僧人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位法号“了尘”的高僧。了尘和尚年逾花甲,须发皆白,面色却红润如婴孩,他自幼在寺中修行,精通佛法,悟性极高,不仅寺中僧人敬重他,连山下的百姓也常来向他求经问道,称他为“了尘大师”。
了尘大师一生潜心修行,不慕名利,平日里只在禅房打坐念经,或在寺后的菜园种菜浇田,生活清苦却自在。他常对弟子们说:“人生如泡影,世事如浮云,唯有守住本心,潜心向佛,方能脱离苦海,修成正果。”弟子们谨记教诲,个个勤勉修行。
这年深秋,了尘大师在禅房打坐时,忽感心口剧痛,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弟子们发现后,连忙请来山下的郎中,可郎中诊脉后,连连摇头,道:“大师阳寿已尽,脉象已绝,无力回天了。”
寺中僧人悲痛万分,连忙为了尘大师准备后事。按照寺规,僧人圆寂后需火化,弟子们在寺后的焚化炉旁搭起了灵台,将了尘大师的遗体安放在上面,准备三日后火化。
可就在第二日深夜,怪事发生了。一位名叫慧能的小和尚,因思念师父,悄悄来到焚化炉旁,想再看看师父的遗容。他刚走到灵台边,忽闻一声轻微的叹息,紧接着,只见了尘大师的眼皮动了动,竟缓缓睁开了眼睛!
慧能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师父活过来了!师父活过来了!”
寺中僧人被惊醒,纷纷赶到焚化炉旁,只见了尘大师果然坐了起来,眼神迷茫,口中喃喃自语,却并非往日的佛法禅言,而是一些陌生的话语,诸如“这是何处?我的绸缎庄呢?”“我的小妾们怎么不在身边?”
众僧皆是大惊,主持方丈上前,双手合十道:“师父,您醒了?这里是静心寺,您已圆寂一日,幸得上天庇佑,方能死而复生。”
了尘大师闻言,眉头一皱,眼神中满是困惑:“静心寺?什么静心寺?我乃济南府的绸缎商张万堂,何来的师父?你们这些和尚,莫不是认错人了?”
众僧闻言,面面相觑,皆以为了尘大师圆寂后魂魄受损,失了神智。方丈道:“师父,您乃我寺了尘大师,潜心修行数十载,怎会是济南府的商人?许是您刚醒,神智未清,且先回禅房歇息,待明日再作计较。”
说罢,弟子们便想扶了尘大师回禅房,可“了尘大师”却一把推开他们,怒道:“休得胡言!我张万堂富甲一方,怎会在此出家为僧?快送我回济南府,否则我定要你们好看!”他说话时,语气嚣张,神态傲慢,与往日慈悲温和的了尘大师判若两人。
众僧见状,心中愈发疑惑,却也不敢违逆,只得先将他安置在禅房,派人轮流看守。接下来的几日,“了尘大师”依旧我行我素,他嫌弃寺中的粗茶淡饭,吵着要吃肉喝酒;嫌弃僧袍简陋,让弟子们给他买绸缎衣衫;还整日对着墙壁发呆,念叨着济南府的家产和小妾,完全没有半点出家人的模样。
消息很快传到了山下,百姓们都说,了尘大师圆寂后,被一个商人的魂魄占了身体,成了“活死人”。有人好奇,纷纷跑到寺中来看热闹;也有人觉得诡异,不敢再靠近静心寺。
寺中方丈心中焦急,他深知了尘大师一生修行,功德深厚,绝不可能如此。他想起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法号“智空”,据说能通阴阳,辨魂魄,便派人去请智空高僧前来相助。
三日后,智空高僧来到静心寺。他见到“了尘大师”后,仔细打量了一番,又与他交谈了几句,而后对众僧道:“此人并非了尘大师,而是济南府商人张万堂的魂魄。了尘大师圆寂之时,张万堂恰好在济南府病逝,他的魂魄贪恋红尘,不愿投胎,恰好遇上了尘大师刚离体的肉身,便趁机附了上去。”
众僧闻言,大惊失色:“那我师父的魂魄呢?他还能回来吗?”
智空高僧叹了口气:“了尘大师的魂魄已脱离肉身,本应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或转世投胎。只是张万堂的魂魄强行占据了他的肉身,扰乱了阴阳秩序,了尘大师的魂魄暂时无法归位,此刻恐怕还在世间游荡。”
“那该如何是好?”方丈急切道,“求高僧救救我师父!”
智空高僧沉吟片刻,道:“要让了尘大师的魂魄归位,需先将张万堂的魂魄驱离肉身。张万堂贪恋家产,执念深重,唯有让他亲眼见到自己的家产散尽,小妾离散,方能破除他的执念,让他心甘情愿地离开。”
说罢,智空高僧让方丈派人前往济南府,打探张万堂的家事。半月后,派去的弟子回来禀报:张万堂病逝后,他的三个小妾为了争夺家产,互相争斗,闹得鸡犬不宁;几个儿子也各怀鬼胎,偷偷转移财产,甚至大打出手;他苦心经营的绸缎庄,因无人打理,早已关门大吉,家产几乎散尽。
智空高僧闻言,点了点头,对“了尘大师”道:“张万堂,你且听着,你在济南府的家产已被瓜分殆尽,绸缎庄倒闭,小妾离散,儿子们为了钱财互相残杀,你所贪恋的一切,都已化为乌有。你即便占据了这具肉身,也无法再回到往日的生活,何不痛痛快快地离去,早日投胎,重新开始?”
“了尘大师”起初不肯相信,怒吼道:“你休要骗我!我的家产丰厚,小妾们对我忠心耿耿,儿子们也孝顺懂事,怎会变成这样?”
智空高僧让弟子将打探到的详情一一告知,又拿出从济南府带回的证据——张万堂儿子们争夺家产的诉状,绸缎庄倒闭的告示。“了尘大师”看后,脸色渐渐变得苍白,眼中满是震惊与绝望。他想起自己一生苦心经营,积攒下万贯家财,本想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却没想到自己刚死,家中便乱作一团,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
他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不可能……这不可能……”
智空高僧道:“世间万物,皆为虚幻,钱财美色,不过是过眼云烟。你执念太深,才会落得这般下场。如今你已看清真相,不如放下执念,随我前往阴司,早日投胎,或许还能有个好前程。”
“了尘大师”沉默了许久,眼中的嚣张与傲慢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悔恨。他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都是我太过贪心,才会酿成今日之祸。我愿意离去,只是……”他转头看向众僧,“我占用了了尘大师的肉身,害他魂魄无处可归,心中有愧。还请高僧转告他,若有来世,我定当报答他的恩情。”
智空高僧点了点头,道:“你能幡然醒悟,便是好事。了尘大师慈悲为怀,定会原谅你的。”说罢,他取出一张黄符,点燃后绕着“了尘大师”走了一圈,口中念念有词。
只见一道黑气从“了尘大师”的头顶冒出,在空中化作一个身着绸缎衣衫的中年男子身影,正是张万堂。他对着智空高僧和众僧深深一拜,而后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不见。
张万堂的魂魄离去后,了尘大师的肉身瘫倒在地,双目紧闭,如同沉睡一般。众僧连忙上前查看,只见他气息平稳,脉象也渐渐恢复了正常。
智空高僧道:“了尘大师的魂魄已然归来,只是他刚经历魂魄离体之痛,还需好生休养,三日后便能醒来。”
众僧大喜过望,连忙将了尘大师抬回禅房,悉心照料。三日后,了尘大师果然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清明,神态慈悲,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弟子们围在床前,喜极而泣:“师父,您终于醒了!”
了尘大师微微一笑,道:“辛苦你们了。我这几日,如同做了一场大梦。”他顿了顿,又道,“张万堂的遭遇,我已然知晓。人生在世,执念是苦,贪念是祸。若不能放下心中的欲望,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此后,了尘大师身体康复,依旧在静心寺修行。他常常将自己的经历和张万堂的故事讲给弟子们和前来求道的百姓听,告诫他们要放下执念,清心寡欲,潜心向善。
图片为AI生成
而济南府的张万堂家,经此一事,家产散尽,子孙离散,渐渐衰落下去,成为了当地百姓的笑谈。有人说,这是张万堂贪心不足的报应;也有人说,是了尘大师的慈悲感化,让他得以醒悟。
多年后,了尘大师寿终正寝,圆寂时面色安详,嘴角带着微笑。弟子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火化,骨灰中竟出现了数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百姓们都说,这是了尘大师修行圆满的象征。
静心寺的香火依旧鼎盛,了尘大师和张万堂的故事,也在泰山脚下代代相传。长辈们常常告诫子孙:“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潜心向善,放下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安宁。”而那座千年古寺,也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默默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传递着慈悲与向善的力量。
来源:朵朵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