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用在网络上评价一个人,简直再合适不过。前脚还一堆人骂你“掉价”“吃相难看”,后脚就可能因为一件事,同一拨人把你夸上天。你说这事儿魔幻不魔幻?这不,大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前脚刚走,主持人杨澜后脚就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这种“过山车”式的舆论反转,口碑直接来了个18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话用在网络上评价一个人,简直再合适不过。前脚还一堆人骂你“掉价”“吃相难看”,后脚就可能因为一件事,同一拨人把你夸上天。你说这事儿魔幻不魔幻?这不,大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前脚刚走,主持人杨澜后脚就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这种“过山车”式的舆论反转,口碑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这事儿得从10月18号说起。那天,咱们国家物理学的泰山北斗杨振宁先生驾鹤西去,享年103岁。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子悲伤的气氛,大家都在怀念这位科学巨擘为国家、为世界做的贡献。可就在这当口,主持人杨澜突然就冲上了热搜,成了大家伙儿掰扯的焦点。
为啥呢就因为她在杨老先生去世当天,发了条追思视频。要说现在搞自媒体的,谁还没点套路?可杨澜这条视频,愣是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煽情戏码。没哭天抢地,没念悼词,她就像跟你我坐在一块儿唠嗑一样,用最朴实的话,讲了些她跟杨振宁先生接触的往事。她说,我们总觉得科学家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整天埋头在公式里的“怪人”,但她认识的杨先生,心里头装着对这个世界滚烫的爱,他不是个冷冰冰的符号,是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老人。
嘿你猜怎么着就这么一条简简单单的视频,一下子就把网友给看“破防”了。评论区里一水儿的感慨:“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真实的杨先生!”“杨澜这水平,真不是一般网红能比的!”之前那些说她做短视频、开直播卖课是“自降身价”的声音,一下子就哑了火。大家伙儿突然回过味儿来了:对啊,这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杨澜,有深度、有温度、有思想的杨澜。
说起来杨澜跟杨振宁先生的交情,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好多年前,她的王牌节目《杨澜访谈录》就采访过杨振宁和翁帆夫妇。那会儿,全天下的媒体都瞪着俩眼珠子,死死盯着他俩那54岁的年龄差,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八卦,恨不得把人家的私生活翻个底朝天。可杨澜不一样,她愣是把一场可能充满窥探和尴尬的采访,做成了一次灵魂深处的对话。
她问杨振宁您怎么看翁帆的角色?”杨先生脱口而出:“她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那份真诚,隔着屏幕都能砸到你心里。她又引导翁帆聊自己的心路历程,翁帆也坦诚地说,自己一开始是崇拜,后来这份崇拜就化成了爱,跟杨先生在一起,她的世界变得更纯粹了。整场采访下来,没一句废话,没一点猎奇,却让所有观众都看懂了这段感情里的真挚和深刻。这份功力,说白了,就是专业,就是文化人的体面和底蕴。
可笑的是就在这条追思视频出来前不久,网上对杨澜的评价,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她也顺应潮流,搞起了短视频,开了直播间卖自己的课程,这本来是知识付费时代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可一帮人跳出来了,冷嘲热讽:“哟,当年的央视一姐,‘豪门阔太’,也缺钱了?”“混到要跟网红抢饭碗的地步,真是掉价!”
你看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怪圈。一个人只要沾了“钱”字,好像就立马变得“俗不可耐”。大家习惯了把杨澜供在“知性女神”的神坛上,觉得她就该永远端庄地坐在访谈间里,跟世界名流谈笑风生。一旦她走下神坛,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变成普通人也能消费的“产品”,大家就觉得她“堕落”了。
这叫什么事儿啊这不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咱们掰扯掰扯杨澜这个人。她的人生,哪一步是靠着“端着”走过来的?她爹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小时候家里忙,她基本是“散养”长大的,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考大学,凭着对英语的热爱进了北外。毕业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小姑娘,硬是凭着过人的脑子和胆识,挤进了央视的大门。
当年面试官故意刁难她,问她敢不敢穿泳装主持。这问题搁现在看都够“炸裂”的。换别人,要么说“敢”显得自己豁得出去,要么说“不敢”显得自己有原则。可杨澜怎么答的?她说:“这得看观众是谁。”要是观众能接受,为了节目效果可以;要是观众觉得不妥,那绝对不行。因为主持人首先要尊重观众。你听听,这回答滴水不漏,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还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给说明白了。就冲这个,她能进央视,一点不奇怪。
进了央视她主持的正大综艺》火遍大江南北,她自己也拿了主持界的最高奖“金话筒奖”。就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她又干了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儿——辞职,揣着几百美元,跑美国留学去了。这份魄力,有几个人能做到?
从美国回来她没回那个安稳的“舒适圈”,而是选择自己创业,跟丈夫吴征一起搞了阳光媒体集团。然后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杨澜访谈录》。这个节目一做就是二十多年,采访了上千位世界级的牛人,从姚明、马云到比尔盖茨、希拉里。为了做好每次采访,她把嘉宾的资料啃得比人家自己还熟。这份敬业和钻研,是那些只会念稿子的主持人能比的吗?
再说她的婚姻她嫁给吴征,又是一堆争议。很多人觉得吴征长得胖,配不上她,就恶意揣测她是为了钱。可人家俩人,一个懂内容,一个懂商业,夫妻联手把公司做得风生水起,这不就是最好的“打脸”吗?后来又有人造谣说吴征是“假富豪”,她也大大方方站出来回应,用事实说话。
这么一路看下来杨澜的人生,哪一步不是自己拼出来的?她从没把自己当成什么“豪门贵妇”,她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职业女性。她的人生信条里,从来就没有“安逸”这两个字。
如今时代变了传播方式也变了。她一个搞了一辈子电视媒体的人,愿意放下身段,去研究短视频,去搞直播,这难道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吗?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成了“没钱了”“掉价了”?
网友热议:
网上对这事儿的评论那才叫一个精彩,简直是大型“变脸”现场。
一位网友说之前看她直播卖课,真心觉得她俗了,没想到一个视频又把我拉回来了,这才是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
哥们儿我得跟你说不是她俗了,是咱们的眼光有时候太窄了。人家把知识做成课程卖给你,那是看得起你,觉得你能听懂。知识本来就该有价,天经地义。她能用最时髦的方式传播知识,说明她脑子活泛,没被时代淘汰,这反而是牛气的表现啊。
还有一位网友评论终于明白她为啥能采访那么多大佬了,这深度和共情能力,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演出来的。”
说得太对了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功深厚。他可以耍大刀,也可以拈花飞叶。杨澜就是这样,她可以做高端访谈,也可以做短视频。形式变了,但里子的东西——她的学识、见解、和对人的那份尊重,从来没变过。我们之前只看到了她“拈花飞叶”,就以为她不会“耍大刀”了,这不赖她,赖我们自己眼拙。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说白了,就是一群人见不得一个成功的女人过得太‘接地气’。在他们眼里,杨澜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一旦她开始赚钱,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女神’崩塌了。”
这位朋友你算是说到根子上了!这就是一种病,一种“看客”的病。我们总喜欢给名人造神,然后又享受亲手把他们拉下神坛的快感。杨澜卖课,在她自己看来,是事业的又一次探索;在我们某些人看来,却是“女神”沾染了铜臭气。可人家本来就是个活生生的人,也需要吃饭,也需要事业,也需要在新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凭什么我们就要求她必须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呢?
一个凭借自身努力不断突破舒适区,活得通透又精彩的独立女性,就因为选择了更接地气的方式去分享知识、创造价值,就被贴上“掉价”的标签。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她“掉价”了,还是我们自己的眼界和格局,配不上她的“进化”了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副本Z-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