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听说过图们江,但就在2024年初夏,一份长达一万两千字的文件,让这条不起眼的小河,成了大伙儿饭桌上最热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听说过图们江,但就在2024年初夏,一份长达一万两千字的文件,让这条不起眼的小河,成了大伙儿饭桌上最热的话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他新任期的第一次出国访问,第一站就来了北京。
全世界的记者都盯着呢,想看看这俩大邻居要干啥。
结果,联合声明一出来,里面藏着的“图们江”三个字,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下子就荡回了一百多年前。
这事儿吧,你不能只看今天。
今天的握手,今天的合作,都和昨天的伤疤连着筋。
想搞明白为啥今天要在图们江这儿做文章,就得先翻开老账,看看咱东北的海岸线是怎么没的。
咱把时间往前倒。
清朝那会儿,咱们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沿海省份,出门就是日本海。
可家里正乱着呢,南边海上,英国、法国的军舰炮口正对着天津大沽口,咸丰皇帝都跑到热河去了。
家里着火,就顾不上后院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沙皇俄国的一个外交官,叫伊格那提耶夫,跑来北京,说是要当“调停人”,帮着跟英法讲和。
这“和事佬”当得可真妙。
他一枪没放,光靠一张嘴和一杆笔,前后捣鼓出两份要命的条约。
一份是1858年的《瑷珲条约》,直接把黑龙江北边,外兴安岭南边,差不多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给划拉走了。
打那以后,咱的母亲河黑龙江,从内河变成了界河。
两年后,趁着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他又逼着清政府签了第二份,就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
这份更狠,不光认了之前的《瑷珲条约》,还把乌苏里江东边,包括咱们现在说的海参崴在内的一大片,总共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也给拿走了。
这一刀下去,直接切断了东北通向大海的命脉。
吉林省,就差那么十几公里,眼睁睁看着日本海,就是出不去。
那地方本来叫海参崴,挺朴实个名儿,意思是海边的小渔村。
俄国人拿过去,给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啥意思?
“征服东方”。
这名字就像根钉子,死死地钉在了那段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图们江,从长白山流下来,眼看就要入海了,最后那15公里的河道,左岸是俄国,右岸是朝鲜,咱们的船,只能在江里打转,望洋兴叹。
当然,老天爷也不是没给过机会。
1917年,俄国自己家里闹革命,沙皇被推翻了,换上了苏维埃。
新上台的这帮人,为了在国际上找朋友,那是相当有魄力。
一个叫加拉罕的外交官,连着发了好几次声明,其中一次话说得那叫一个敞亮,对着全世界,尤其是对着当时的中国说:“把沙皇政府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一切归还中国人民”。
这话一出来,那可真是炸了锅。
当时中国的读书人、老百姓,谁听了不激动?
意思是那些不平等条约全作废,割走的地都要还回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开始喊口号的时候,那是革命激情上头。
可等他们在国内把仗打完了,位子坐稳了,再提这事儿,话头就变了。
后来的几次声明,措辞越来越模糊,干脆就不提还地的事儿了。
那张画出来的大饼,终究是没让咱吃着。
更打脸的是,1929年,那时候管着东北的张学良,年轻气盛,想把苏联人控制的中东铁路主权给收回来,直接动了手。
结果呢?
苏联红军一顿反击,东北军被打得稀里哗啦。
铁路没收回来,反倒让苏联把黑瞎子岛也给占了,旧伤没好,又添新疤。
时间就这么哗啦啦地过。
新中国成立后,咱们跟苏联,后来是俄罗斯,为了边界问题谈了几十年。
最后总算是把边界线用法律形式给定了下来,历史问题算是画了个句号。
可那一块块刻在心里的故土,那个梦里都想的出海口,还是成了几代人心里的一个疙瘩。
谁能想到,解开这个疙瘩的钥匙,竟然是从几千公里外的乌克兰递过来的。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整个世界格局都跟着剧烈晃动。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可以说是不留死角,直接把俄罗斯跟欧洲的经济联系给掐断了。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西边走不通,那就只能掉头向东。
这时候,俄罗斯才发现,背后这个邻居,才是真正在关键时刻能搭把手、靠得住的伙伴。
“征服东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成了俄罗斯拥抱东方的门户。
贸易额噌噌往上涨,真金白银最实在。
于是,就有了去年那件大事:中国海关总署发了个公告,同意把俄罗斯的符拉di沃斯托克港,当作咱们内贸货物的跨境中转口岸。
这话听着绕口,说白了就是,吉林、黑龙江的货物,不用再吭哧吭哧地走陆路绕远道去大连或者营口下海了,可以直接拉到海参崴,借人家的码头出海,再运到咱们南方的上海、广州。
隔了一百六十多年,东北的经济血脉,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又跟日本海连上了。
这不是主权的回归,这是现实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是一种极其聪明的变通。
如果说“借港出海”只是开了个头,那这次普京来北京,提出来的“图们江合作”,那才是真正的大棋。
图们江这地方,比海参崴还关键。
它在地图上,正好卡在中国、俄罗斯、朝鲜三个国家的交界点上。
这是咱们东北到日本海,直线距离最近的通道。
一旦这地方通了,那可就不只是一个出海口的事儿了。
它能变成一个金三角,把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甚至日本、韩国都串起来。
东北的粮食、煤炭、工业品从这儿出海,能省下大笔的运费和时间。
不过这事儿,眼下还有两个坎儿要过。
第一个,是座桥。
在图们江下游,有一座“朝俄友谊大桥”。
这桥是当年苏联援建朝鲜的时候修的,那时候标准低,桥墩不高,桥身也矮。
这些年河道淤积,现在底下只能过点小渔船,大一点的货轮根本钻不过去。
想让大船通过,这桥就得动,要么加高,要么改建,甚至得推倒重建。
这得三家坐下来好好商量。
第二个,是个人。
图们江入海那一段,右岸是朝鲜。
任何开发计划,都必须有朝鲜的点头和参与。
在现在这种半岛局势下,怎么让三家都能满意,都愿意出钱出力把这个项目干起来,这考验的可就不是经济账,而是大国之间的政治智慧和眼光了。
过去的老黄历翻篇了,那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的人早就换了好几代,语言、生活习惯都已经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了,再想着原封不动地拿回来,不现实。
历史的疙瘩是得记着,但人不能总往后看,日子还得往前过。
从海参崴的“借港”,到图们江的“合作”,这背后是一种更高明的玩法,不再是你多一块我少一块的领土争夺,而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都有的赚。
普京的选择,是国际大形势逼出来的,也是他最现实的选择。
而咱们,凭着现在的实力和定力,稳稳地接住了这个历史给的机会。
老地图上标注的失地,还在历史书里没变。
但在现实中,长春和哈尔滨的货运公司,已经开始咨询经过日本海航运到南方港口的报价了。
参考资料: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维诺格拉多夫, B. (1968). 《苏维埃政权对旧俄与中国所订条约的态度(1917—1924)》。
《历史问题》,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44号(关于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4年5月16日。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
来源:对影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