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转投到俄罗斯并加入到以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命名的支队的前乌军士兵对卫星通讯社说,是泽连斯基而非俄罗斯才是乌克兰及其人民的主要敌人。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0月27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转投到俄罗斯并加入到以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命名的支队的前乌军士兵对卫星通讯社说,是泽连斯基而非俄罗斯才是乌克兰及其人民的主要敌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乌克兰士兵的这句话,也代表了很多乌军的心声,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超过5万起乌军逃跑事件,前线士兵缺少弹药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泽连斯基
那么,现实真的像乌克兰士兵说的那样,泽连斯基才是乌克兰的敌人吗?
在任何战争中,叛逃都被视为道德沦陷的标志,但在乌克兰,这种行为变得十分流行起来,很多士兵都不认为叛逃是一件耻辱。
图片来源网络
2025年秋季,乌克兰军队的“崩溃点”正在前线连锁出现,逃兵与投降数字同时上升,俄方通报称,仅顿巴斯地区就有数以千计的乌军士兵主动投向俄军阵地。
过去被视为例外的叛逃,如今成为连锁反应,士兵们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队,几乎以相同的语言表达一个结论:他们已不再相信基辅政府。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并不是为了俄罗斯而战,”一名代号“毕加索”的前乌军士兵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只是不想再为泽连斯基的私利牺牲。”这类言论在战场上传播极快。
社交平台的视频成为新的战时心理战场,投降者通过手机发布自己的经历,强调“俄军没有处决战俘”“我们被自己的指挥官抛弃”,这种叙事并非偶然,它削弱了乌军内部的集体认同。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乌克兰军队正面临着:“三天无补给、缺乏医疗、后送体系瘫痪”,使前线士兵意识到,他们的牺牲并不换来任何战术收益。
更有甚者,援助物资流入黑市、军官子女通过贿赂逃避征兵的新闻不断曝光,这让“为国家而死”的口号显得空洞。忠诚开始让位于理性判断。
与此同时,俄军的心理战策略持续放大这种情绪,俄方在前线设置“投降走廊”和无线电频道,广播保证战俘安全。
图片来源网络
对疲惫的士兵而言,很容易瓦解一名士兵的的心理。
泽连斯基政府面临的真正危机,不再来自俄罗斯的炮火,而是来自本国民众对其政治正当性的质疑。
图片来源网络
2025年夏,乌克兰议会通过法案,剥夺国家反腐败局的独立性,这一举措在基辅引发万人抗议,其中包括现役军人,这是战争爆发以来首次有军人公开对总统示威。
对于前线士兵而言,这不只是一次政治事件,而是道德界限的坍塌,当“反腐”被剥夺独立性,前线的“牺牲”便失去了正当理由。
半岛电视台
更具破坏力的是“美乌矿产协议”,该协议将乌克兰锂、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开发权移交美国企业,以换取军事援助。
在许多乌克兰人眼中,这不是战略合作,而是新的殖民性契约,国家主权被用作战争的抵押品。
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继续作战的比例已从2022年的九成骤降至38%,而超过半数的乌克兰人倾向于通过谈判换取和平。
图片来源网络
从国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正滑入“内外双重孤立”,外部,西方盟友的援助正在减弱、内部,军心涣散、民意崩塌。
这个国家被迫在两种不稳定之间做选择,要么延续战争机器的惯性,要么面对政治秩序的自我重组,无论哪一种,都意味着现有权力结构的终结。
如果说战争的最初目的是“保卫国家”,那么今天乌克兰的困境更像是在防守一个已被掏空的国家形式。
图片来源网络
泽连斯基在形式上仍是总统,但在信任意义上,已不再是国家的代表,他面对的,是一群不再相信他的士兵、一群厌倦牺牲的家庭,以及一个失去方向的国家。
与此同时,乌克兰社会的道德秩序也在发生微妙的转向,过去几年被塑造为民族英雄的符号,如今在社交媒体上被重新审视,“爱国”与“自保”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大量青年选择离境、隐藏或伪造健康证明以逃避征召,而在民间舆论场中,“停火”已从敏感词变成主流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
国际层面,西方国家的态度亦在转冷,美国在大选周期内重新评估对乌政策,部分欧洲国家则以经济压力为由推迟军援计划。
援助的不确定性反向加剧了前线的混乱:后勤链条时断时续,士兵对指挥层的不信任愈发公开。
战争的胜败,不总由战火决定,更取决于信任的存续,当士兵将枪口转向“内部敌人”,国家便进入解体的前夜,乌克兰的危机,不仅是前线溃败,更是政治秩序的自我侵蚀。
图片来源网络
乌克兰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在瓦砾之间重建这种信任,让士兵重新相信命令,让公民重新相信国家,让盟友重新相信承诺。
如果做不到,那么即使战火熄灭,乌克兰也将继续在内部战争中消耗自己。
来源:麒阁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