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了一场阅兵活动,这次阅兵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参与方队中有抗战老兵和海外华人代表,很多人观看之后表示,中国人不再期待别人道歉,这份底气早已不依靠他人给予。
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了一场阅兵活动,这次阅兵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参与方队中有抗战老兵和海外华人代表,很多人观看之后表示,中国人不再期待别人道歉,这份底气早已不依靠他人给予。
日本政府始终没有正式使用"侵略"这个说法,安倍晋三当年发表谈话时只提到"深刻反省",却回避了直接道歉,岸田文雄去年在广岛谈论和平愿景时,全程没有提及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责任,日本政客持续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中仍将侵华行为表述为"进入支那",战时强征慰安妇的赔偿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些行为已经延续数十年形成固定模式。
最近几年,日本在军事方面的动作越来越明显,2022年日本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2023年开始部署上千枚导弹,从美国购买战斧巡航导弹,还在冲绳和离岛等地加强军事力量布置,2024年发布的防卫白皮书中首次写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些内容不是空谈,而是实际的军事部署行动。
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方式有了变化,过去常常通过经济援助和项目合作来缓和与对方的关系,现在则采取不同做法,比如纪念馆每年接待上亿参观者,网络数字博物馆也已正式开放,2024年颁布的《海警法》允许海上执法船在必要时使用武力,中国海警与日本保安厅船只的对峙次数一年内增加了近一半,这些举动显示出中国正在明确划定自己的立场。
文化领域同样存在较量,日本NHK制作的纪录片仍声称那场战争是"被迫发动",而中国的年轻一代主动将侵华历史制作成短视频内容,这些视频累计获得数十亿次播放量,游戏《战地5》遭到玩家集体抵制最终下架,国产手游《魂斗罗:铁血山河》则取得可观销量,去年中日合作拍摄电影时,日方擅自删除南京大屠杀相关片段,中方随即终止投资,这些事实表明在文化层面我们正在掌握话语权。
美国联合日本进行“太平洋哨兵”军事演习,还邀请台湾地区代表到场观看,日本与澳大利亚、印度的关系也在加强,试图推动形成亚洲版北约,中国方面没有继续提及“道歉”事宜,转而通过RCEP框架调整供应链布局,到了2024年,日本对华稀土出口大幅下降超过六成,中国在经济领域出手也相当精准。
说实话,与其等待别人道歉,不如让自己变得强大,日本仍在回避过去的事实,中国却已经向前迈进,这不是不想和解,而是和解必须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现在我们不靠空谈,依靠的是实际行动、自身实力和长久耐心,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
来源:新奇娱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