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上周把家族群一退,截图甩给我:“你妈退休金比我高两千,我天天在群里当笑话听。
我爸上周把家族群一退,截图甩给我:“你妈退休金比我高两千,我天天在群里当笑话听。
”我盯着那条“朝阳区法院遗产纠纷新增30%”,心脏咯噔一下:这俩数字之间,可能就隔着一次年夜饭。
我特意跑了一趟上海“适老式聚会”场地,真挺像老年版剧本杀。
进门先抽签决定谁第一个讲童年糗事,心理师躲在帘子后面偷听——不是为了抓把柄,是给每人发一张小卡片:这里你说了多少句“当年我就该”、多少句“算了”。
三个月后回访,有人把卡片贴冰箱上,天天数,次数居然真少了。
别以为老年人才会翻旧账。
复旦那份报告里,51%的六十岁老头跑去抖音偷偷哭,比跟亲闺女哭还高。
我爸就是其中一员,半夜十二点给女主播刷火箭,留言:“老伴走后我再也吃不到那口糖醋排骨。
”第二天删了,仿佛羞耻感能顺着5G信号爬回现实。
最戳肺管子的是教育部那17%的干涉率,我妈就是标兵。
她给外孙买的数学题册攒了三箱,闺女直接拉黑了她的微信步数排行榜。
疫情那阵子,她在群里发语音六十秒连发十条怎么给孩子剪指甲,被一句“妈你吵到我开家长会了”噎到原地关机。
从那以后她天天问我,家里摄像头能不能关掉那个红色灯,好像关掉就能关掉自己的存在感。
数字让距离消失,也让比较放大。
老家邻居刘阿姨退休金六千五,去年炒股一把赚了三万,赶紧把截图扔进群里。
本来其乐融融的几家瞬间冷场,谁也没说破:那三万里可能就有自己爸妈放的本金。
第二天,刘家闺女把老爹拉到公证处,提前签了放弃继承声明书,怕日后连亲兄妹都没得做。
别以为广州那个“兄弟姐妹日”真像居委会海报那么其乐融融。
我去过一次现场,规定题目是“说一件哥哥小时候帮你做的事”。
轮到李家老三,她突然卡壳,说:“好像没有。
”下一秒老大补刀:“有,你小学被狗追,我挡过一次,可后来你把我漫画书卖了两块钱。
”笑声炸开,像汽水被突然拧开,又迅速变平。
但散场时他们俩互相加了微信,约好下周一起去医院看牙——老大快六十了,牙齿还是老样子:一吃糖就疼。
我试过劝爸妈别比。
结果我爸掏出记账本:从1988年分家那天起,谁给了几斤米、谁欠了几十块,列得像账本一样血淋淋。
他说不是计较,就想搞清楚到底哪里不对劲。
翻完后他把本子一扔,“算了,算不清的。
”然后继续沉默。
我想,也许他想要的是一句“哥,我当时太不懂事”,可是我们俩都六十多了,这种话像过期罐头,开不开都膈应。
我最后的招是带他们去拍短视频。
对,就那种对口型假唱。
镜头一开,我逼着他们演小学生吵架:为了一个玻璃弹珠争得鸡飞狗跳。
拍到第三遍,我妈居然主动加戏,伸手掐我爸耳朵:“早让你别抢!
”我爸愣了半秒,突然笑出鹅叫。
那一声笑让我眼眶发酸——他们上一次这样笑是什么时候,可能连自己都忘了。
拍完我把片段发到家族群,只配了一句话:“旧账新拍,不如一起拍。
”出乎意料,没人跳出来说退休金,也没人提当年那口腌菜缸。
群里飘起一堆“哈哈哈”,像扔进来一串气球,砰砰砰往上蹿。
我关掉手机,听见厨房电饭煲嘀嘀响。
那一刻我明白:数字时代的老年关系,就像那锅快煮好的饭,不揭盖永远在猜,揭了可能烫手也可能喷香。
我们只能一边吹气一边舀,一口一口试温度。
哪有什么万能答案,先让那口饭别糊锅再说。
来源:俊俏清泉WYQ0R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