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活一世,和谁在一起,如何与人相处,决定着你的人生质量;而一个人独处时,你是否能与自己的内心和平共处,又决定着你过得是否踏实安稳。
人活一世,和谁在一起,如何与人相处,决定着你的人生质量;而一个人独处时,你是否能与自己的内心和平共处,又决定着你过得是否踏实安稳。
生活中,很多人跌倒,并非败在大事上,而是输在了“小口舌、小情绪、小心思”上。与人相处时,一句不当的言语可能毁了关系;一个人独处时,一个控制不住的念头可能让你心神不宁、万念俱灰。
因此,才有那句老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又有一句更深的话:“心若不静,万事皆乱。”人生到了一定年纪,你终会明白:守嘴,是修养;守心,是智慧。
一、与人相处时,守住嘴,是一种教养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不是能说多少动听的话,而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闭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段本来和睦的关系,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玩笑,变得冷淡疏远;一次本该圆满的合作,因为一句“多嘴”的点评,演变成了对立。
语言是有温度的,也有锋利的棱角。说得好,可以温暖人心;说不好,哪怕只是一句无意之言,也可能像针一样扎进别人心里。
懂得守住嘴的人,不轻易评价他人的是非,不传播流言蜚语,不逞一时口快去伤人。他们说话前会多想一步:“这句话说出来,有没有必要?会不会伤人?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这样的人,往往更值得信赖、更受欢迎。
古人说:“言多必失。”真正成熟的人,不靠言语表现自己,而是靠行动证明自己。他们宁可少说,也不乱说;宁可沉默,也不挑事。
记住:会说话,是一种能力;能不说话,是一种分寸。
二、一个人独处时,守住心,是一种境界
人生最难的修行,不是和别人交手,而是与自己对话。
一个人独处时,若能守住心,不胡思乱想,不自怨自艾,不被欲望牵着走,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独处,是照见内心最真实模样的时刻。你是浮躁还是平静,是焦虑还是安定,全写在你一个人时的样子里。守不住心的人,总是容易焦躁、抱怨、冲动,遇事便沉不住气,受情绪控制,被外界牵着鼻子走,活得很累。
而真正能守住心的人,内心像一潭清水,不惊不扰。他们懂得在孤独中调理情绪,在寂静中修炼自己,在不被打扰的时光里,慢慢成长。
就像庄子所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一个人,若能让自己的心保持澄明如镜,即使身处喧嚣,也能活出从容。
守住心,不是让你不动情、不追求,而是:该动情时真诚去爱,该放下时干净利落;该努力时全力以赴,该休息时安心自在。
三、守住嘴,是尊重他人;守住心,是成全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逾矩,不多言,不伤人。生活中,多少人,热衷于议论别人的生活,却忽视了自己的修行;多少人,在社交场合滔滔不绝,却在真正需要倾听的时候沉默无言。
守住嘴的人,懂得尊重别人,也赢得了别人尊重;而守不住嘴的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人,还浑然不觉。
同时,一个人若连自己都安顿不好,又怎么可能处理好生活中的风浪?独处时的你,才是最真实的你。如果你在独处中迷失了方向,那即便人前再光鲜,也只是一层外壳。
守住心,是与自己和解,是对自己的温柔与自律。
四、越是成熟的人,越知道“慎言”与“自省”的分量
成熟的人,说话不随意,行事有分寸。他们看似沉默,其实心里有数;看似冷静,其实极有担当。
他们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而是知道说多错多;不是不愿表达,而是懂得:话要说在点子上,情要给在需要时。
同样地,他们懂得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不让外界的喧嚣干扰内心,也不让欲望支配理智。他们安静、稳定,做事专注,心无旁骛。
时间终会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嘴上逞能的人,而是能管住嘴、安住心的人。
五、结语:人这一生,说话要有分寸,做人要有沉稳的心
“与人相处时,守住自己的嘴”,是尊重别人的界限,是人情世故里的分寸感;“一个人独处时,守住自己的心”,是不被欲望和情绪操控,是通往内在安宁的必修课。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语言,不逞口舌之快,不传是非,不随意指责;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不执着、不妄想、不沉溺,那你离真正的成熟与幸福,也就不远了。
人生不在于活得多么轰烈,而在于是否活得清醒、坦然、得体。
愿你在与人相处时,嘴上有把锁,心中有分寸;在独处时,内心有光,灵魂有依靠。
这才是一个人,最安静、最踏实、最有力量的活法。
来源:情自阑珊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