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的天空,有人能写出“橘色晚霞裹着半片月亮,连风都慢下来绕着云走”,而我们常常只能说出“天边红了”。吃到妈妈寄来的酱菜,有人写“原来乡愁是舌尖上忘不掉的咸”,我们却只说“想家了”。面对这样的差距,不必沮丧,写作从来不是天生的本领,而是可以一步步练出来的本事。
傍晚的天空,有人能写出“橘色晚霞裹着半片月亮,连风都慢下来绕着云走”,而我们常常只能说出“天边红了”。吃到妈妈寄来的酱菜,有人写“原来乡愁是舌尖上忘不掉的咸”,我们却只说“想家了”。面对这样的差距,不必沮丧,写作从来不是天生的本领,而是可以一步步练出来的本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感受,而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脑子里的想法像散落一地的玻璃珠,抓这个漏那个,越着急越串不起来。打开文档,盯着空白屏幕,半小时过去,标题都没写完。或者终于写完了,读一遍,干巴巴的,像一杯凉白开,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眼。写奶茶好喝就说“好喝”,写感动就说“哭了”,语言贫乏,情感也就显得单薄。
但写作本就可以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就像学说话,先学发音,再组词造句。每天花十分钟记几个生动的词,把“好看”换成“清清爽爽的好看”,把“难过”形容成“心里像压了块湿棉花”。读到打动你的句子,不妨抄下来,琢磨它是怎么打动人的。写日记也不必长篇大论,哪怕只是“今天下班买了烤红薯,皮焦焦的,咬一口烫得直哈气,甜味从舌尖一直暖到胃里”,只要真实、通顺,就是在进步。
等能清楚表达一件事了,就试着让文字更有画面感。写周末生活,不必堆砌辞藻,只要逻辑清晰:“早上和朋友去公园散步,看见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笑声不断;中午吃了碗牛肉面,特意加了个蛋;下午窝在沙发追了两集剧,笑得枕头都掉了。”把事情说清楚,比华丽更重要。
再进一步,就让文字带上温度。别只说“我开心”“我难过”,而是写出那一刻的细节:收到闺蜜寄的生日礼物,发现是自己提过好几次的绘本,嘴角不自觉上扬,连白开水都像加了糖;和妈妈视频时,看见她鬓角新添的白发,挂掉电话后,眼泪砸在手机屏幕上,把聊天记录都模糊了。这些细节能让读者心头一颤,想起自己的相似时刻。
当情绪能自然流淌,就可以追求文字的美感。不必用繁复的修辞,而是用简单的语言营造画面。秋天来了,不说“真美”,而是写“梧桐叶黄了,风一吹,叶子打着旋儿飘落,踩上去沙沙作响,抬头是湛蓝的天,浮着几朵慢悠悠的云”。想念一个人,不说“我想你”,而是写“我把院子里的银杏叶夹在信里寄给你,你拆开时,或许还能闻到一点秋天的气息”。长短句交错,像“天暗了,路灯亮了,行人匆匆,便利店的关东煮冒着热气”,读起来有节奏,有味道。
最后,如果能在文字里融入一点思考,那就更动人了。看到路边的小草,不只是写它绿,而是写“每次暴雨过后,小草都被打得贴地,可没多久,它又一点点挺直身子。原来最平凡的生命,也有不肯低头的倔强”。这样的文字,能让人心头一震,久久回味。
写作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表达方式。从一句晚霞的感叹,到一段生活的记录,慢慢来,那些说不出的情绪,终会在笔下生根发芽,长成能温暖他人的力量。只要愿意写,每个人都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