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来,在市局党委、分局党委领导下,虹山派出所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全民反诈工作的部署,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把辖区群众熟悉且信赖的邻里守望、联户联防、“虹山大妈”、社区志愿队伍,以及新型基层治理平台——联勤警务室与社区警校有机融合,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集中性和
今年来,在市局党委、分局党委领导下,虹山派出所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全民反诈工作的部署,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把辖区群众熟悉且信赖的邻里守望、联户联防、“虹山大妈”、社区志愿队伍,以及新型基层治理平台——联勤警务室与社区警校有机融合,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集中性和常态化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有效提升了居民识骗、防骗能力,实现了案件数下降、防范意识显著增强。
织密线上反诈宣传网络
多渠道矩阵推送
已开通65个小区业主微信群,每周或不定期发布最新诈骗手段解析及真实案例。将市局、分局的反诈宣传视频及时转发至微信群,以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普法,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实时预警劝阻
接到市局、分局反诈中心推送资金预警劝阻指令,涉及本所辖区人员,由综合指挥室第一时间研判分析;同时安排社区民警上门或联系当事人到所开展精准预警劝阻及反诈普法宣传,让更多人知晓并互相提醒。
强化线下反诈精准滴灌
发挥“邻里守望”的末梢触角作用
在老旧小区设立固定巡访日,“红袖标”成员入户走访重点关注独居老人、中老年妇女等高危受害人群,通过面对面讲解近期高发骗局类型,如冒充公检法办案、电商刷单返利,使其掌握“一听就停、一问就清”的应对技巧。今年共组织入户宣讲280余次,覆盖居民4000多人。
推动“联户联防”,实现点对点传递
将商铺划分责任片,由片长负责收集商户反馈的问题并及时传递给民辅警,再安排专题培训。例如:黄土坡北村某商铺发生一起险些被骗事件后,当晚社区民警即组织召开院坝会现场复盘,引导大家甄别虚假投资理财广告,此举避免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打造品牌团队—— “虹山大妈”义务宣讲团
挑选热心公益、有威望的大龄女性骨干组建专职反诈队伍,她们既是街巷里的调解员,也是早市夜摊的宣讲员。在虹山新村老旧小区门口摆设咨询台,用最朴实的话语劝说路过的阿姨叔叔不要轻信陌生来电;还到虹山小学、五华第三幼儿园等学校门口向学生家长介绍校园贷陷阱。今年参与各类活动40场,共接受咨询1100人次,被不少辖区群众称作“小喇叭+暖心管家”。
建密基层治理反诈阵地
依托“联勤警务室”,形成快速响应链条
在重点单位的“联勤警务室”配备便民服务台和即时信息发布栏,对进出的群众进行随机抽查式问答互动,提高记忆度。同时利用驻扎值班优势,对收到的平台预报警立即启动“三分钟联系机制”,确保潜在受害人在关键节点被成功拦截。
建设"社区警校",让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社区民警与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共同担任教官,定期举办小型防骗反诈培训班和模拟演练。针对不同年龄层分别制定案例库:老年群体注重电信骗局的电话应答技巧,避免远程操控授权;青少年强调网游虚拟道具交易风险。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授课10余场次,累计覆盖人数超过1100 人 。
今年以来,在虹山派出所的不懈努力下,辖区涉案损失同比下降80余万,成功拦截资金为群众挽回损失超百万;通过覆盖95%常住人口的精准宣传,群众对高危骗局的认知正确率从63%提升至88%;超过95%的居民对警方“接地气”的宣传模式点赞,并主动申请加入“红袖标”等志愿队伍,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防范的良好局面。
虹山派出所的实践表明,只要善于发掘并激活基层自有的信任链+科技手段+制度化运行,就能构建起全域覆盖、精准滴灌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新模型,为全民参与共筑防骗反诈长城提供可借鉴样板。
来源:秀拥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