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ngelababy以前竟然穿过这种透视裙,这也太拼了吧翻到Angelababy以前穿蓝色上衣配黑色透视裙的照片,真得说一句,这姐为了吸引目光是真敢穿。
Angelababy以前竟然穿过这种透视裙,这也太拼了吧翻到Angelababy以前穿蓝色上衣配黑色透视裙的照片,真得说一句,这姐为了吸引目光是真敢穿。
那条裙子一出场,微博热搜直接爆了。有人骂她博眼球,有人夸她国际范,还有人盯着她腿看了十遍,确认到底有没有穿打底。其实,现场记者拍到的原图里,裙子底下缝着一层肉色里衬,颜色跟皮肤差不了多少,灯光一打,相机一闪,衬层直接隐形,看上去就像真空的。Julien Fournié后来自己发声明,说衬布用了四码真丝纱,成本比外层的黑纱还贵,就是怕走光。结果还是被骂得最惨。
品牌图和生图差距大,不是第一次。Lady Gaga在格莱美也穿过同款路数,外媒照样标题党写全裸。Beyoncé在Met Gala那条裸钻裙,近看全是肤色网布,远看像没穿。套路一样,只是欧美明星早被科普过,国内观众第一次见,冲击力翻倍。Angelababy团队当时没提前打预防针,舆论翻车只能认栽。
更惨的是,她那天穿的是品牌全球首穿。高定圈规矩,首穿明星得给媒体提供高清图,品牌返图修得皮肤发光,衬布直接P没,国内营销号顺手就转,谁还管现场真相。等粉丝放出手机直拍,已经骂上热搜,解释也没人听。品牌得了曝光,背锅的是她本人。
回头看,2016正是她流量最猛的两年。跑男刚播完第四季,AB站上一线,片酬翻三倍,急需时尚成绩撑场面。国内红毯还没现在这么卷,女星不是仙女裙就是鱼尾裙,她穿透视,直接破局。时尚编辑说,当时杂志封面邀约多了三成,代言也涨,黑红也是红,团队算过账,利大于弊。
只是观众记不住套路,只记得视觉冲击。那条裙子之后,她再穿透视,评论区一水儿的又来?没人再讨论设计,只剩猎奇。品牌后来也学乖,再借高定,提前把衬布颜色调深两号,灯光下安全。Angelababy自己上节目说,当年太急,下次会注意。话里全是后悔药。
透视裙事件给所有想冲国际线的女星提了个醒:东西方红毯标准不一样。欧美记者眼里,透视是日常,标题懒得写;国内平台,同样造型能挂三天热搜,阅读量轻松破十亿。热度背后,是观众对女星的身材审判。腿粗一点,骂胖;衬布厚一点,骂土;真敢露,骂低俗。怎么选都是错。
最现实的一条:女星想升级,必须过透视这一关,但过关姿势不对,直接反噬。Angelababy之后,杨幂、迪丽热巴、古力娜扎都穿过类似款,团队提前放花絮,强调打底、刺绣、手工,评论区照样吵。观众不是不懂设计,只是需要发泄口。女星成了靶子,品牌躲在后面数钱。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告造谣。律师说,很难界定哪些算造谣,哪些算审美差异。你说她没穿,照片在那;她说穿了,照片也在那;角度不同,结论相反。官司打下来,赔偿不够公关费,只能认栽。娱乐圈规则,名气越大,越得忍。
透视裙事件还顺带扒出高定圈潜规则。品牌借衣服,先看明星最近三个月热搜,再查过往造型,黑历史太多,直接pass。Angelababy那次虽然被骂,数据漂亮,下次借衣反而更容易。品牌要的是讨论度,不是口碑。网友越骂,衣服越值钱。一条高定,成本二十万,借给明星穿一次,二手卖收藏家,价格翻倍。骂声成了附加值。
说到底,观众以为自己在看热闹,其实被当成流量卖了两遍。第一遍卖给广告商,第二遍卖给品牌。女星夹在中间,衣服是借的,脸是自己的,骂也是自己扛。下次再看到透视裙,先别急着敲键盘,想想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赢家肯定不是敲键盘的人。
来源:热闹海洋VmFm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