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会朝·老贾的“碳”索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1:21 1

摘要:贾会朝,国家电投集团电投综能碳资产事业部总工程师。他深耕碳资产管理领域十七载,不断攻坚克难,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方法学及项目开发、核算核查、碳金融、碳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完成多个标杆项目,为集团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获得全国碳排

贾会朝,国家电投集团电投综能碳资产事业部总工程师。他深耕碳资产管理领域十七载,不断攻坚克难,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方法学及项目开发、核算核查、碳金融、碳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完成多个标杆项目,为集团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获得全国碳排放管理员竞赛个人三等奖、团体三等奖,被中电联授予“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荣誉称号;获得2次国家电投集团碳金融创新及专项奖。2025年1月,获评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

碳资产管理是企业实现碳价值、锻造绿色竞争力、践行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在国家电投集团的绿色版图中,贾会朝以十七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坚守,敢为人先破局、攻坚克难筑业,完成多个引领行业的标杆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碳路先锋”。

深耕十七载,把专业做成标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办公室时,贾会朝已沉浸在最新碳市场政策文件的研读中。这样的习惯,他保持了十七年。作为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领域的拓荒者,他亲历并推动着中国碳市场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日趋成熟的历史进程。

2024年,由贾会朝牵头开发的山东半岛南3号301.6兆瓦海上风电CCER项目,成功实现全国首例新CCER项目登记,预计为项目单位实现度电增收5分钱(按当年碳市场价格折算),让绿色发电真正转化为“价值增量”,对于推动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亮眼的成绩背后,是他6个月的统筹谋划和精雕细琢:提前布局精心准备,与工程团队反复推敲设计方案,精准实现电厂每台设备的电量溯源,对每一处技术的细节零容忍。“贾会朝牵头开发CCER,我们放心。”时任项目单位董事长陈立志的评价,正是对这份专业的最佳佐证。

在方法学创新领域,贾会朝作为主要参与者编制的海上风力发电方法学入选全国首批CCER方法学,填补了行业空白。编制期间,他组织广东公司、江苏公司、山东公司等专家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法学中“单30”的适用条件等关键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国家电投方案,方案中建议明确“单30”标准及相关证明材料、忽略项目排放计算等,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贾会朝(左)与核查员在海上风电项目审定现场。

数据质量管理是碳资产管理的“生命线”,贾会朝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他组织完善集团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在2021年首个履约周期,通过政策研判推动开展预核查工作,督促企业开展入炉煤元素碳实测,实测结果明显低于缺省值,成功规避潜在惩罚性风险,降低履约成本1.1亿元,为集团参与碳市场赢得先机。2023年第二个履约期,他再施良策,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协助东北公司10家火电企业优化核算边界,如采用电厂侧测点监测供热量等方法,降低企业履约成本约一千万元,以数据赋能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百日攻坚,为集团装上“碳管家”

2017年8月,集团碳排放管理系统一期建设启动会现场气氛凝重,“100天内建成全国首个集团化碳排放管理系统”的目标,让在场者无不倍感压力。没有先例可循,需覆盖4大类120余家单位、搭建8大功能模块的复杂架构——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时任项目负责人的贾会朝立下军令状。此后的百余天里,他带领项目团队开启“白加黑”模式:办公室的倒计时牌日日更新,工作台账上的任务逐项清零。他的手机永远插着充电宝,通讯录里新增了上百个联系人——从系统开发工程师到电厂碳排放管理员,他自称是项目“最大的联络枢纽”。

▲贾会朝(中)在火电厂开展碳排放数据审核。

最紧张时,他曾一天组织3场协调会、敲定10项技术方案。为打通数据接口,他带着项目团队连续一周奋战,反复调试代码、测试流程,直至实现数据联通。“真是懂行的业务专家,每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开发工程师李鹏感慨,道出了团队对他的敬佩。

2017年12月,系统如期上线,不仅实现了碳排放集中统一管理,更成为行业数字化标杆。如今回想百日攻坚,贾会朝淡然一笑:“就像跑一场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掉棒。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整个团队咬牙拼出来的。”

系统上线只是起点。为提升用户体验,贾会朝带领团队创建“24小时响应机制”。2019年11月的一个周末,辽宁朝阳燕山湖电厂突发碳排放数据报送异常,他立即组织远程会诊,两小时内解决问题。5年间,这样的应急响应超过100次,“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承诺,换来了用户的一致认可。

倾囊相授,带出碳管理“尖兵连”

2024年夏,全国首届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备战进入倒计时。从业超过15年的贾会朝身兼三重身份:参赛选手、题库专家、培训导师。

▲贾会朝为中电联组织的全国碳排放管理员培训授课。

题库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团队白天处理业务,晚上编制试题,经常工作到深夜。为设计一道情景题,曾查阅20多份文献,组织3次研讨会。他说:“考题要结合碳管理实际工作,真正检验硬实力。”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让年轻同事深受触动。

集训期间,贾会朝创新采用“战训结合”模式:白天邀请清华大学、中碳登、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专家授课;晚上组织模拟演练,深夜批改试卷,次日解析试题。11天的封闭集训让他瘦了5斤,却让集团取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等好成绩。“贾总就像行走的教科书,案例分析总让我们茅塞顿开。”学员曾媛的评价里满是敬意。

从技术尖兵到行业导师,贾会朝始终保持着初入行时的热情。“碳管理是跨学科、动态发展的前沿领域,必须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在这条充满挑战的绿色征程上,他正以创新为舟、以责任为帆,继续书写“碳路先锋”的新篇章。

主编 丨 刘柏汝

采写 丨 向敏

素材 丨 电投综能

编辑 丨 夏雪梅 徐啟强 张敏敏 郭钊瑜

来源:国家电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