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网评】洋弟子武当论剑:“十”全十美,“堰”耀世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0:40 1

摘要:世界的武当,人类的太极。10月25日,2025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拉开帷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太极爱好者、文化学者和文旅行业代表齐聚武当山,共同感受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据统计,武当山已在国内外设立62个武术推广中心,吸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的武当,人类的太极。10月25日,2025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拉开帷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太极爱好者、文化学者和文旅行业代表齐聚武当山,共同感受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据统计,武当山已在国内外设立62个武术推广中心,吸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万人成为太极拳“洋弟子”,带动全球数亿人习练太极拳。每年,超过1000万海内外友人来到武当,习武养生、游历问道。(10月29日湖北日报客户端)

当来自法国的柯文第28 次带领 “洋弟子” 跨越山海抵达武当山,当斯里兰卡教育部副部长在武当山道场上专注习练太极,当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余万人成为太极拳 “洋弟子”,这座坐落于中国十堰的仙山,早已超越地理界限,成为全球太极文化的精神地标。2025 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的如期而至,再次印证:武当山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书写着与世界握手的精彩篇章。

武当山的吸引力,源于太极文化穿透时空的哲学力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太极绝非简单的武术套路,其蕴含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 理念,恰是应对现代社会焦虑的精神良药。在快节奏的当下,全球无数人被生活压力裹挟,而太极缓慢柔和的招式、专注沉静的呼吸,能让人在一动一静间找回内心秩序。正如西班牙爱好者克里斯蒂安所言,“太极已融入我的生命哲学”,这种文化共鸣,让武当山突破了地域与语言的隔阂,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共同话题。从法国东方文化传播中心的三年制太极学校,到波兰姑娘莫妮卡跨越线上线下的追 “道” 之旅,太极文化早已不是小众爱好,而是成为连接全球爱好者的精神纽带。

武当山的全球影响力,更得益于“传统内核 + 现代传播”的创新路径。数百年来,武当山依靠 “慕名而来” 的传统模式吸引海外访客,而如今,互联网让这份文化魅力加速扩散。一方面,62 个国内外武术推广中心搭建起实体网络,为 “洋弟子” 提供系统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线上教学、文化直播等新形式,让远在异国他乡的爱好者也能近距离接触武当太极。“武当洋教头” 杰克通过线上教学圈粉无数,便是现代传播的生动案例。这种 “线下扎根、线上破圈”的模式,不仅让武当太极的传播范围从 150 多个国家扩展至数亿受众,更让“天下太极会武当,武当太极和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每年超 1000 万海内外友人到访,既是对武当文化的认可,更是文化传播成效的最佳证明。

武当山与世界的深度互动,还折射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逻辑。以文化共鸣替代单向输出,以平等交流搭建文明桥梁。不同于以往文化传播中 “我讲你听” 的模式,武当山始终以开放姿态迎接全球访客:传承人亲自指导外国学员,外交官体验太极魅力,文化学者共同探讨太极哲学…… 这种 “沉浸式”“参与式” 的交流,让每一位来到武当山的人都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彼得・西蒙所言 “太极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正是对这种交流模式的精准概括。当武当太极从中国仙山走向世界舞台,它承载的不仅是一种武术文化,更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 “和而不同” 的文明观。

从300 万“洋弟子”遍布全球,到连续三年举办国际太极文化节,武当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既能扎根传统土壤,又能拥抱时代变化;既能坚守民族特色,又能包容世界多元。未来,随着武当山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步伐加快,这座仙山必将以太极为笔,继续书写与世界相拥的新篇章,让更多人在一招一式间,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文明交流的美好力量。

来源:魅力十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