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每天多吃个蛋,心脏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增加?可信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23:22 1

摘要:前阵子一则新闻被不少人转发,说是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风险可能会上升。消息一出,很多原本每天早上煮两个蛋、健身后补个蛋白的朋友都慌了。

前阵子一则新闻被不少人转发,说是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风险可能会上升。消息一出,很多原本每天早上煮两个蛋、健身后补个蛋白的朋友都慌了。

鸡蛋不是一直被说是“优质蛋白之王”吗?怎么现在又成了“健康杀手”?到底还能不能吃?吃几个合适?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减蛋?

这事儿,不说清楚,真让人不敢吃早饭了。

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牵头,数据来自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研究设定,团队追踪了超过几十万人的饮食情况,并在长时间随访中,观察他们的患病和死亡情况。

结果显示:每天多摄入一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上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这里要注意,是“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这两者的区别,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相关性只是发现了“同时发生”的现象,比如吃蛋多的人,正好心血管病多见,但这不等于“吃蛋导致了心血管病”。要真说清楚因果,还得考虑太多因素。

鸡蛋的营养价值,其实一直备受肯定。一个普通鸡蛋,蛋白质含量大概六克左右,而且是人体非常容易吸收的优质蛋白。除此之外,鸡蛋还富含卵磷脂、胆碱、维生素A、D和B族维生素。

从临床角度来看,适量吃鸡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问题的,甚至是有益的。尤其是一些需要补充蛋白的人群,比如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运动员、老年人。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项研究却“唱反调”?这就得看研究人群的生活习惯、基础健康状态、饮食结构等。

鸡蛋本身或许不是罪魁祸首,吃蛋的人群所处的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才是更值得深挖的部分。

很多人早饭吃鸡蛋,搭配的却是油条、培根、香肠,再来一杯奶茶或咖啡加糖。听起来像是“营养丰富”,其实是脂肪和糖分双高的组合。

鸡蛋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融入在整个饮食结构中。如果一个人平时蔬菜少、运动少、压力大,还总是摄入高盐高脂食物,那鸡蛋多一点,可能就成了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这类人群,本来就更容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说到底,鸡蛋被“连坐”了。

很多人一听鸡蛋,第一反应就是胆固醇。确实,一个鸡蛋大概含有180-200毫克胆固醇。如果每天吃两个,就已经接近推荐摄入上限。但这几年,医学界对胆固醇的看法已经变了。

人体内的胆固醇,80%是自己合成的,只有约20%来自食物。不是所有人对膳食胆固醇都那么敏感。有些人吃了胆固醇高的食物,体内水平几乎不受影响;也有些人属于“高反应型”,摄入后数值会升高。

鸡蛋对健康的影响,真的不是一刀切能说清的。得看你体质、家族史、生活方式,甚至肠道菌群。

癌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跟基因、环境、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鸡蛋本身是致癌物

那研究中为什么癌症死亡风险也有所上升?可能是吃蛋多的人群,整体饮食不够健康,蔬果摄入少,纤维不足,加上熬夜、吸烟、久坐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带来的风险。

还有一点很关键,鸡蛋的烹饪方式也会影响健康。煎蛋、炒蛋、荷包蛋,如果油用得多、温度太高,就可能形成一些氧化物和致癌物。这些反而是更值得警惕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脂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高的人,适量控制鸡蛋摄入确实有必要,尤其是蛋黄部分。

但控制不是不吃。完全不吃鸡蛋,对老年人或营养不良者来说,反而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免疫力和肌肉量

医生在实际门诊中常会发现一些老人为了“护心”,很多年都不碰蛋黄,结果肌肉流失、贫血、精神状态差。得不偿失。

归根结底,鸡蛋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关键在于——吃得是否合理、搭配是否健康、生活方式是否积极

如果每天摄入一颗鸡蛋,同时保持清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大多数人是可以放心吃的。

但如果鸡蛋只是“高油高盐饮食”的一部分,那确实有可能加重健康负担。不是鸡蛋的错,是整体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鸡蛋就是一种普通的食材,它不会神化,也不该污名化。真正决定健康的,是整个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身体状态。

别被一条新闻吓得连早餐都不敢吃。科学的饮食,永远都不是靠“吃或不吃某一样东西”来决定的,而是靠整体的平衡和节制。

鸡蛋该吃还得吃,吃得对,吃得巧,身体自然有回报。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张晓梅.饮食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5):793-796.

[2]李志强,陈嘉.鸡蛋摄入与慢性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6):1010-1014.

[3]陈慧芳.葡萄中多酚类物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20,41(12):259-264.

来源:蔡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