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北京一位作家在8月16号写的《桑田随笔》悄然走红,文章里提到“人生是一场高频率能量共振”,还讲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高我”,只是被日常琐事层层遮蔽,难以察觉。如今这篇文字不仅可读,还能聆听,短短几分钟的音频已吸引五百多人收听,许多人在听完后开始反思:
最近北京一位作家在8月16号写的《桑田随笔》悄然走红,文章里提到“人生是一场高频率能量共振”,还讲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高我”,只是被日常琐事层层遮蔽,难以察觉。如今这篇文字不仅可读,还能聆听,短短几分钟的音频已吸引五百多人收听,许多人在听完后开始反思:自己的“高我”究竟藏在哪个角落?
文中所说的“外界声音会绊住心灵”让我深有共鸣。如今大多数人每天都被工作群的消息、朋友圈的动态轮番轰炸,就像手机后台运行着几十个程序,电量飞速消耗,心也跟着疲惫不堪。清晨被闹钟惊醒便匆匆赶路,白天被各种任务和指标追赶,夜晚回家又陷入短视频的洪流,一刷就到深夜。真正能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平均每天能专注做一件事的时间不足一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碎片化的忙碌中穿梭。这样的生活节奏,只会让那个真实的“我”被越埋越深。
文章还提到“人生是能量的共振,靠蛮力争不来自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有个朋友,曾为争夺一个项目通宵达旦地改方案,与对手争得筋疲力尽,最终不仅项目落空,身体也垮了下来。后来他放下一切休息了两个月,每天散步、读书、静坐,没想到反而迎来了更适合的合作机会。这就像种花,你越是急切地浇水施肥,花反而容易枯萎;顺应它的节奏,给予阳光与耐心,它自会蓬勃生长。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拼命争夺才能获得,却忘了若能量频率不对,再努力也只是徒劳。
文中引用佛陀的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经历都是自己的投射。”这话初听似乎玄妙,细想却格外真实。我认识一位姑娘,一度觉得同事总在排挤她,后来才意识到,是她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才会把普通言行解读为敌意。当她调整心态,主动分享零食、微笑问候,没过多久,关系竟变得融洽起来。这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是那个颜色,唯有摘下眼镜,才能看见世界的本来面目。许多人总抱怨命运不公、遇人不淑,其实往往是自己的心境先蒙了尘,“高我”被焦虑与怨念遮挡。
这篇随笔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触动了现代人内心深处对平静与自由的渴望。在高压的生活节奏中,超过三成的人曾有过“想逃离当下”的念头。这篇文章就像一盏温柔的灯,照亮了人们内心的角落,提醒我们不必一味硬扛,学会放下执念,反而能活得轻盈自在。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在,尝试冥想、写日记、静坐,去倾听那个被忽略已久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唤醒“高我”的潜能,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停下脚步,回归内心。别再被“你应该结婚”“你应该升职”这类声音裹挟,多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就在某个安静的清晨,当你不再追逐外在的喧嚣,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我本具足,我便是圆满本身。
来源:晓妙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