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提议把俄从中国身边拉走:俄罗斯无法称霸,但中国可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9:44 1

摘要:约翰·米尔斯海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抛出理论:美国应该尽快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理由不是为了拯救俄罗斯,而是为了把它从中国的怀里“拉回来”。

约翰·米尔斯海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抛出理论:美国应该尽快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理由不是为了拯救俄罗斯,而是为了把它从中国的怀里“拉回来”。

他认为,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能挑战美国秩序的对手了,真正的对手是中国。继续把资源浪费在乌克兰战场,只会让美国“赔了夫人又折兵”。

米尔斯海默不是第一次谈论俄乌战争,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刚爆发时,他就明确指出,乌克兰之所以变成大国角力的战场,是美国和北约东扩惹出来的。

他那时候就警告过,继续推动乌克兰加入西方阵营,只会把俄罗斯逼得走投无路。

十年过去了,他依然坚持这个判断。

而这一次,他把重点放在了中俄关系上——在他看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不仅改变不了俄乌战场的格局,反而把俄罗斯一步步推入了中国的怀里。

这种战略自残的行为,在他眼里简直是大错特错。

他的核心观点是:俄罗斯现在虽然还能掀起点动静,但早已不是冷战时期那个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了。

它的经济早就被能源结构和制裁掏空,军事实力也因为乌克兰战争被大幅削弱。美国没必要把俄罗斯当成头号敌人,而应该把主要战略资源用于对付中国。

换句话说,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搞错了方向,把主要火力撒在了一个正在衰退的对手身上,却对真正的竞争者,中国,分身乏术。

他甚至用了一个非常贴脸的比喻: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就像天降甘露,美国自顾不暇,俄罗斯主动靠近,北京什么都不用做,就收获了巨大红利。

美国现在确实陷入了“一仗两头打”的困局,资源分散、战略模糊,已经让它逐渐失去了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优势。

不过问题也来了:中俄关系真是因为美国才变得这么亲密的吗?

米尔斯海默强调,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把俄罗斯按进了中国的怀抱”,中俄之间的关系,从来不只是“被逼无奈”的权宜之计。

早在十几年前,中俄就在联合国、能源合作、军演、安全事务等领域持续互动。虽然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并非完全一致,但彼此都清楚:在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合作至少比被各个击破更现实。

特别是2014年之后,俄罗斯被西方踢出G8、遭到金融制裁、能源出口受阻,中国却在能源贸易、科技合作、金融支付方面向其抛出橄榄枝。

这种关系基础早就不是“谁抱谁”的问题,而是长期的战略互动逐渐累积出来的信任。

而米尔斯海默的逻辑其实有点“反尼克松”的味道。1970年代,美国为了对抗苏联,主动拉拢中国。现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则反过来主张“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这就是所谓的“逆尼克松主义”。

问题是,现实中这招根本玩不转。俄罗斯并不傻,它知道美国对它的敌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今天你说要改善关系,明天就可能再来一轮制裁。普京也清楚,美国的战略目标从来就没变过——削弱对手,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

而中国从未把中俄关系的重点放在“联合反美”上,更看重的是多边合作、全球治理、经济互补,而不是冷战式的“结盟对抗”。中俄关系的根基在于共同反对单极霸权,而不是谁先惹了谁。

所以说,米尔斯海默的“拉走俄罗斯”理论,忽略了一个现实:中俄关系不是美国能随便拆的,更不是美国一句“我们和好了”就能让普京立马掉头的。

米尔斯海默这次言论中,最吸睛的就是这句话:“俄罗斯已经无法称霸,但中国可以。”这话听起来像是对中国的战略高度评价,实际上背后藏着的是美国战略界对中国崛起的深度焦虑。

他的意思是,俄罗斯就算再怎么折腾,顶多吓唬一下欧洲国家,靠的是冷战遗产——核武器。

而中国不一样,经济上是全球第二,制造业是世界工厂,科技领域也正快速追赶,军力发展速度更是全球瞩目。

所以,他认为,美国现在如果还在俄罗斯身上浪费精力,就是战略资源错配。与其在乌克兰泥潭中消耗,不如赶紧抽身,集中精力在亚太地区构建遏制中国的同盟网络。

米尔斯海默曾说:“这场战争对中国而言是天降甘露。”但这个说法,既不准确,也不公平。

现实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中国并没有趁火打劫。既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也没有在国际场合鼓动敌意。反而一直在联合国平台上推动和谈,提出“停火止战”倡议,强调维护全球粮食和能源安全。

至于“渔翁得利”这个说法,其实更像是美国战略失败后的一种心理安慰。就像赌徒输光了钱,最后把责任甩锅给旁边没下注的人,理由是“你阻止我就好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现在一边指责中俄走得太近,一边又不断强化对中俄的围堵政策。这就像一边把人赶出朋友圈,一边又怪人家另结新交,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中俄关系的走近,是多年来经济互补和国际秩序诉求逐步磨合的结果,不是战争一夜之间催化的“速成品”。

米尔斯海默的这番话,听起来像是美国战略界的一次“自我反思”,但说到底,依然是从美国利益出发的逻辑推演。他想缓和对俄态度,不是为了世界和平,而是为了集中打压中国。他想结束乌克兰战争,不是因为战争不正义,而是因为代价太高。

米尔斯海默的理论,曾经点醒了美国很多战略误区,但这一次,他可能高估了美国的掌控力,也低估了中国的战略韧性。

参考资料:

It is necessary to end the war on Ukraine to wrest Russiafrom the embrace of China-MearsheimerOctober 28th,202523:39

来源:议史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