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霓虹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苏晚坐在书桌前,指尖划过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英文文献,目光却有些涣散。桌上的台灯亮着暖黄的光,照亮了摊开的《GRE 词汇精选》,书页边缘已经被翻得有些卷曲。
第一章 出租屋里的第三年
城市的霓虹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苏晚坐在书桌前,指尖划过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英文文献,目光却有些涣散。桌上的台灯亮着暖黄的光,照亮了摊开的《GRE 词汇精选》,书页边缘已经被翻得有些卷曲。
这是她离婚后的第三年,也是住在这间出租屋的第三年。屋子不大,一室一厅,位于老小区的六楼,没有电梯。但胜在采光好,租金便宜,离她工作的公司不远。三年来,苏晚把这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阳台上种着几盆绿萝和多肉,窗台上摆着她从跳蚤市场淘来的旧书,墙上挂着一幅临摹的莫奈《睡莲》,是她为数不多的爱好。
苏晚今年 32 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运营。工作不算轻松,经常加班,但也还算稳定。离婚后,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从最初的普通职员升到了运营主管,薪水翻了一倍。身边的朋友都说她 “涅槃重生”,只有她自己知道,深夜里独自一人时,心里还是会有空落落的感觉。
手机屏幕亮起,“晚晚,周末出来聚聚?新开了一家日料店,据说很不错。”
苏晚回复:“好啊,周六下午?我下班早点过去。”
林溪很快回过来:“没问题!对了,上次跟你说的那个相亲对象,你考虑得怎么样了?人家对你挺有意思的。”
苏晚看到 “相亲” 两个字,眉头微微蹙了一下。离婚三年,林溪和家人给她介绍了不少相亲对象,有公务员、医生、企业家,条件都不错,但她总是提不起兴趣。不是对方不好,而是她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重新开始一段感情。
她回复林溪:“再说吧,我现在没什么心思谈恋爱。”
放下手机,苏晚揉了揉太阳穴,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献上。这不是工作需要,而是她自己找的。三个月前,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是刚从国外读完博回来的,谈吐不凡,专业能力极强。闲聊时,同事聊起国外的学术氛围和生活,苏晚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 —— 她也想出国读博。
这个念头并不是一时兴起。苏晚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生物学专业,当年毕业时,她本来有机会申请国外的博士项目,但那时候她和顾衍正在筹备婚礼,顾衍希望她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早点成家生子。为了爱情,她放弃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进入了互联网行业。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琐碎。顾衍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工作繁忙,经常出差。两人聚少离多,沟通越来越少。顾衍想要孩子,苏晚却觉得自己还没做好准备,加上工作压力大,两人经常因此吵架。后来,顾衍的事业越来越成功,身边围绕的人也越来越多,流言蜚语开始传到苏晚耳朵里。她不是没有怀疑过,也不是没有试图沟通,但顾衍总是以 “工作忙” 为由搪塞过去。
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苏晚 30 岁生日那天。她提前一周就跟顾衍说了,希望他能陪自己过一个简单的生日。可生日当天,顾衍却以 “临时有项目要加班” 为由,没有回家。苏晚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看着桌子上的蛋糕,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午夜时分,她刷到朋友圈,看到顾衍的朋友发了一张聚会的照片,顾衍就坐在中间,身边还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
第二天,苏晚提出了离婚。顾衍愣了很久,没有挽留,也没有解释,只是平静地说:“好。”
离婚手续办得很顺利。房子是顾衍婚前买的,归他所有;车子是婚后买的,苏晚折现给了顾衍;存款一人一半。苏晚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搬到了现在的出租屋,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和林溪,直到半年后才慢慢透露。
这三年来,苏晚和顾衍没有任何联系。她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也不想知道。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和自我提升上,报了瑜伽班、英语班,周末要么泡在图书馆,要么和林溪一起逛街、旅行。她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放下了过去,可当出国读博的念头冒出来时,她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够完成当年未竟的梦想。
周五晚上,苏晚加完班回到家,已经快十点了。她简单煮了一碗面条,坐在餐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浏览国外大学的博士招生信息。她的目标是生物学相关的专业,最好是环境生物学方向,这是她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也是她一直感兴趣的领域。
她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学校的名称、申请要求、截止日期。越看,心里越激动,也越忐忑。激动的是,她终于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了;忐忑的是,她已经 32 岁了,离开学术圈多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申请成功,也不知道出国后能不能适应新的生活。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苏晚看了一眼屏幕,陌生号码,归属地是她和顾衍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喂,请问是苏晚女士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
“我是,请问你是?”
“我是顾衍先生的助理。顾先生让我跟你说一下,之前你们共同持有的那只基金,现在已经到期了,需要你配合办理一下赎回手续。”
苏晚的心猛地一沉。三年了,她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和顾衍有任何交集,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接到他的消息。
“知道了,具体怎么办理?” 苏晚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我把相关的资料和流程发到你的邮箱里,你按照上面的要求操作就行。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
“好。”
挂了电话,苏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打开邮箱,很快收到了助理发来的邮件。邮件里详细说明了基金赎回的流程和需要提供的资料,最后还附了一句:“顾先生说,如果你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直接联系他。” 后面留着顾衍的手机号。
苏晚看着那个熟悉的号码,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终究还是没有保存。她关掉邮箱,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都过去了,不要再多想了。
她重新打开电脑,继续浏览招生信息。这一次,她的眼神更加坚定。她要出国读博,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自己。她要找回曾经的梦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二章 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周末和林溪的聚会,苏晚把自己想出国读博的想法告诉了她。
林溪刚吃了一口三文鱼,听到这话,差点呛到:“什么?出国读博?晚晚,你没开玩笑吧?你现在工作不是挺好的吗?月薪两万多,还是主管,干嘛要折腾?”
“我不是想折腾,” 苏晚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是真的想读博。你知道的,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生物的,当年放弃读博,我一直很遗憾。现在,我觉得自己有机会重新追求梦想了。”
“可是你已经 32 岁了!” 林溪说,“等你读完博,都快 36 了。到时候,你再出来找工作,竞争力肯定不如年轻人。而且,出国读博很辛苦,学费和生活费也不便宜,你有那么多积蓄吗?”
林溪的话,说到了苏晚的心坎里。这些问题,她不是没有想过。32 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追求一个不确定的未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学费和生活费,我可以申请奖学金,或者贷款。” 苏晚说,“至于年龄,我觉得不是问题。只要我有能力,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离开学术圈三年了,很多知识都忘了吧?GRE、托福你都要重新考,还有科研经历、推荐信,这些都是难题。” 林溪担忧地说。
“我知道很难,但我想试试。” 苏晚的眼神很坚定,“我已经报了 GRE 和托福的培训班,周末和晚上都会去上课。科研经历的话,我可以联系我硕士期间的导师,看看能不能帮我写推荐信,或者参与一些他的项目。”
林溪看着苏晚坚定的样子,知道她已经下定决心了。她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就支持你。不过,你一定要想清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我会尽力帮你。”
“谢谢你,溪溪。” 苏晚心里暖暖的。有这样一个支持自己的闺蜜,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聚会结束后,苏晚直接去了英语培训班。培训班在市中心的一栋写字楼里,晚上七点开始上课。苏晚赶到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脸上充满了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苏晚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上课。老师是一位留过学的年轻人,讲课很生动,知识点讲得也很透彻。苏晚听得很认真,一边记笔记,一边跟着老师朗读。
下课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苏晚走出写字楼,夜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她沿着街道慢慢走着,心里充满了干劲。她知道,未来的路会很艰难,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做饭、上班;晚上下班,要么去培训班上课,要么回家复习;周末,除了偶尔和林溪聚会,其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三个月后,她的 GRE 和托福成绩都考得不错,达到了大部分学校的申请要求。接下来,就是联系导师、准备申请材料、写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
联系硕士期间的导师张教授时,苏晚有些忐忑。她已经毕业三年了,期间很少和张教授联系,不知道他会不会记得自己。
没想到,张教授很快就回复了她的邮件。他不仅记得苏晚,还对她当年放弃读博的事情感到惋惜。得知苏晚现在想出国读博,张教授非常支持:“苏晚,你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有天赋、最努力的一个。当年你放弃读博,我一直觉得很可惜。现在,你有机会重新追求梦想,我很为你高兴。推荐信我会给你写,如果你需要科研方面的帮助,也可以随时找我。”
得到张教授的支持,苏晚更加有信心了。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申请材料的准备中。个人陈述里,她详细写了自己的学术背景、工作经历、为什么想出国读博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里,她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张教授的建议,提出了几个具体的研究课题。
申请材料准备好后,苏晚陆续向十几所国外大学提交了申请。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等待的日子里,苏晚并没有闲着。她一边继续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为将来的博士学习做准备。同时,她也开始办理护照和签证所需的各种材料。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了意外。就在苏晚满怀期待地等待录取通知时,她的父母突然给她打电话,说想来看看她。
苏晚的父母住在老家的小城,退休后一直过着悠闲的生活。离婚后,苏晚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情况,只是说自己和顾衍分开住了,因为工作忙,很少回家。这次父母突然要来,苏晚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下去了。
父母来的那天,苏晚提前请假,去火车站接他们。看到父母花白的头发和眼角的皱纹,苏晚的心里一阵酸楚。她知道,自己这些年,让父母担心了。
回到出租屋,父母看着简陋的房子,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晚晚,你怎么住在这里?顾衍呢?” 母亲忍不住问道。
苏晚深吸一口气,把自己和顾衍离婚的事情告诉了父母。
父母听了,都愣住了。母亲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傻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你一个人在这里,受了多少委屈啊?”
“妈,我没事。” 苏晚强忍着眼泪,“离婚后,我过得很好。工作也挺顺利的,现在还准备出国读博呢。”
“出国读博?” 父亲皱起了眉头,“晚晚,你都 32 岁了,还折腾什么?女孩子家,找个好人家嫁了,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你现在离婚了,再出国读博,回来都多大了?到时候,谁还会要你?”
“爸,我出国读博不是为了找对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苏晚说,“我喜欢生物学,我想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我相信,只要我自己足够优秀,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梦想能当饭吃吗?” 父亲的语气有些激动,“你现在有稳定的工作,有不错的收入,为什么要放弃这一切,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万一你出国后,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或者毕不了业,到时候怎么办?”
“爸,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 苏晚的语气很坚定,“我已经提交了申请,现在就等着录取通知了。我会努力学习,一定能顺利毕业的。”
父母见苏晚态度坚决,知道她已经下定决心了。母亲叹了口气:“晚晚,我们不是反对你追求梦想,我们是担心你。你一个人在国外,无依无靠的,遇到什么困难,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
“妈,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 苏晚握住母亲的手,“而且,国外有很多中国留学生,还有老师和同学,我不会孤单的。你们放心吧。”
父母在苏晚这里住了三天。这三天里,苏晚每天都陪着他们,带他们去逛公园、看电影、吃美食。父母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看到苏晚过得很好,也渐渐放心了。临走时,母亲给了苏晚一张银行卡:“晚晚,这是我们的一点积蓄,你拿着。出国后,用钱的地方多,别委屈了自己。”
苏晚看着银行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妈,我不能要你们的钱。我自己有钱。”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 母亲把银行卡塞进苏晚手里,“这是我们做父母的一点心意。你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常给我们打电话。”
苏晚点点头,把银行卡紧紧攥在手里。她知道,这张银行卡里,装着父母对她深深的爱和牵挂。
第三章 意外的重逢
申请提交后的第三个月,苏晚收到了第一封录取通知。是美国一所排名不错的大学,环境生物学专业,还给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苏晚激动得哭了。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林溪和父母。林溪为她感到高兴,父母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也为她祝福。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开始忙着办理签证、收拾行李、辞职。辞职的时候,领导和同事都很惊讶,也很惋惜。领导说:“苏晚,你是公司的骨干,我很舍不得你。如果你以后想回来,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苏晚感激地说:“谢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的。”
辞职手续办得很顺利。离开公司的那天,同事们为她举办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会。大家纷纷为她祝福,希望她在国外一切顺利。
离开公司后,苏晚回到出租屋,开始收拾行李。出租屋里的东西不多,大多是衣服、书籍和一些生活用品。她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进行李箱;把书籍整理好,一部分捐给了慈善机构,一部分寄回了老家;把生活用品打包好,要么送给了邻居,要么扔掉了。
收拾到最后,她发现了一个尘封的盒子。盒子是她和顾衍结婚时买的,里面装着一些婚礼照片和两人的合影。苏晚打开盒子,看着照片上的自己和顾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时候,他们是那么的相爱,那么的憧憬未来。可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一切都变了。
苏晚的心里一阵酸楚。她把照片一张张拿出来,看了很久,然后又一张张放回盒子里,重新尘封起来。她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她要做的,是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就在苏晚忙着准备出国事宜的时候,她接到了顾衍助理的电话,说基金赎回的手续出了点问题,需要她和顾衍亲自去一趟银行办理。
苏晚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她和顾衍约定,周六上午在银行见面。
周六上午,苏晚提前十分钟到达了银行。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看起来干净利落。
没过多久,顾衍也到了。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西装,比三年前成熟了不少,也沧桑了不少。他的眼神依旧深邃,只是里面多了一些苏晚读不懂的情绪。
“好久不见。” 顾衍先开了口,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好久不见。” 苏晚也平静地回应。
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一起走进了银行。办理手续的过程很顺利,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走出银行,顾衍说:“一起喝杯咖啡?”
苏晚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好。”
银行附近有一家咖啡馆,两人走了进去。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务员过来点单,苏晚点了一杯拿铁,顾衍点了一杯美式。
“你…… 还好吗?” 顾衍先开口问道。
“挺好的。” 苏晚说,“你呢?”
“也还好。” 顾衍喝了一口咖啡,“听说你要出国读博?”
苏晚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
“林溪告诉我的。” 顾衍说,“她担心你一个人在国外,让我多照顾你。”
苏晚心里一阵复杂。她没想到,林溪会告诉顾衍这件事。
“谢谢你的关心,不用了。” 苏晚说,“我能照顾好自己。”
“我知道你能照顾好自己。” 顾衍看着她,“但出国读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遇到什么困难,随时可以联系我。”
苏晚没有说话,只是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当年的事情,对不起。” 顾衍突然说。
苏晚愣住了。三年了,她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听到这句话了。
“都过去了。” 苏晚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已经不怪你了。”
“我知道,再多的道歉也弥补不了我对你的伤害。” 顾衍说,“但我还是想告诉你,当年我不是故意要伤害你的。那时候,我工作压力太大,忽略了你的感受,也做了一些对不起你的事情。离婚后,我一直很后悔。”
苏晚看着顾衍,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顾衍说的是实话。但后悔又能怎么样呢?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顾衍,” 苏晚认真地说,“我们已经离婚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各自安好,就是对彼此最好的祝福。”
顾衍点点头:“我明白。你出国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好。” 苏晚说。
咖啡馆里的气氛有些尴尬。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默默地喝着咖啡。
喝完咖啡,苏晚起身:“我该走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好。” 顾衍也起身,“我送你回去。”
“不用了,我自己回去就行。” 苏晚说。
“还是我送你吧,外面太阳太大了。” 顾衍坚持道。
苏晚没有再拒绝。两人一起走出咖啡馆,顾衍的车就停在路边。他打开车门,让苏晚上车。
车子行驶在城市的街道上,两人都没有说话。苏晚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感慨万千。三年前,她和顾衍也是这样坐在车里,一起回家,一起憧憬未来。可现在,却物是人非。
到了出租屋楼下,苏晚下车:“谢谢你送我回来。再见。”
“再见。” 顾衍看着她,“一路顺风。”
苏晚没有回头,径直走进了楼道。她知道,这一次,是真的再见了。她和顾衍,终于彻底告别了过去。
回到出租屋,苏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放下了过去,准备迎接新的生活了。
第四章 离开与告别
离出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苏晚每天都很忙,忙着收拾行李、办理各种手续、和家人朋友告别。
林溪为她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送别会,邀请了很多朋友。聚会上,大家纷纷为她祝福,希望她在国外一切顺利,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苏晚很感动,她知道,这些朋友都是真心关心她的。
聚会结束后,林溪拉着苏晚的手,哭着说:“晚晚,我舍不得你。你在国外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常给我打电话,发视频。”
“我会的,溪溪。” 苏晚也哭了,“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遇到合适的人,就不要再错过了。”
“我知道。” 林溪点点头,“你放心,我会的。”
离开家的前一天,苏晚回了一趟老家,和父母告别。父母为她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都是她喜欢吃的。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停地给她夹菜,让她多吃点。父亲虽然话不多,但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和牵挂。
晚上,母亲坐在苏晚的床边,给她整理行李,一边整理,一边叮嘱她:“到了国外,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要熬夜。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不要感冒了。遇到什么困难,要及时给我们打电话,不要自己硬扛。”
“妈,我知道了。” 苏晚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你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太劳累了。”
“我们会的。” 母亲擦干眼泪,“你在外面好好读书,不用惦记我们。我们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
第二天一早,父母送苏晚去火车站。火车进站的时候,母亲抱着苏晚,哭着说:“晚晚,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早点回来。”
“妈,我会的。” 苏晚也抱着母亲,“你们保重。”
火车缓缓开动,苏晚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父母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她知道,这一次离开,意味着她要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世界。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她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火车到达北京后,苏晚转乘飞机前往美国。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苏晚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忐忑。她知道,未来的路会很艰难,但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苏晚拎着行李,走出机场,一股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一切都和国内截然不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步履匆匆。
苏晚的心里有些迷茫和不安。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能不能顺利完成博士学业。但她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勇敢地面对一切。
她按照事先查好的路线,乘坐地铁前往学校安排的宿舍。宿舍位于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是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和另外一个中国留学生合租。
打开公寓门,苏晚看到了她的室友,一个叫李雪的女孩。李雪也是学生物的,比苏晚小两岁,刚从国内读完硕士过来。
“你好,我是李雪。” 李雪笑着说,“欢迎你来到纽约。”
“你好,我是苏晚。” 苏晚也笑着说,“以后请多关照。”
李雪很热情,帮苏晚收拾行李,给她介绍公寓的设施和周边的环境。苏晚的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
收拾完行李,苏晚给林溪和父母打了一个电话,报了平安。然后,她躺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心里感慨万千。她终于来到了美国,终于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了。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第五章 异国他乡的挑战
开学后的日子,比苏晚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首先是语言关。虽然苏晚的托福成绩不错,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有些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语速很快,还带着浓浓的口音,很多专业术语她都听不太懂。课堂讨论的时候,她也不敢轻易发言,怕自己说错话。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苏晚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练习听力和口语。她会听英文广播、看英文电影、读英文报纸,还会和李雪一起练习口语。慢慢地,她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课能听懂大部分内容了,也敢在课堂上发言了。
其次是学术压力。美国的博士教育非常严格,课程难度很大,作业也很多。苏晚不仅要上课,还要参与科研项目、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献、撰写论文。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经常熬夜到凌晨。
她的导师是一位非常严厉的教授,对学生要求很高。有一次,苏晚提交的一篇论文初稿,被导师批得一无是处。导师说:“苏晚,你的论文缺乏创新点,逻辑也不够清晰。如果你想顺利毕业,就必须拿出更好的东西来。”
苏晚心里很委屈,也很沮丧。她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这篇论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但她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分析了导师的意见,重新查阅文献,修改论文。她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有时候甚至会忘记吃饭和睡觉。
在这个过程中,李雪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李雪不仅帮她分析论文的问题,还陪她一起查阅资料、修改论文。在李雪的鼓励和帮助下,苏晚的论文终于通过了导师的审核。
除了语言和学术上的压力,生活上的挑战也不少。美国的生活成本很高,虽然学校给苏晚提供了全额奖学金,但除去学费和生活费,剩下的钱已经不多了。苏晚不得不省吃俭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她学会了自己做饭,每天都会去超市买食材,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她还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学校的图书馆打工,赚取一些零花钱。
有时候,苏晚会感到很孤独。她想念父母,想念林溪,想念国内的一切。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看到别人一家人团聚,她的心里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有一次,圣诞节的时候,学校放假了,李雪回家了,公寓里只剩下苏晚一个人。她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公寓里,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母亲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思念:“晚晚,你在国外还好吗?有没有吃圣诞大餐?”
“妈,我很好。” 苏晚强忍着眼泪,“我自己做了圣诞大餐,还和朋友们一起庆祝了。”
挂了电话,苏晚的心里更加难过了。她知道,自己是在骗父母,她不想让他们担心。
就在苏晚感到孤独和无助的时候,她收到了顾衍的短信。短信内容很简单:“圣诞快乐,照顾好自己。”
苏晚看着短信,心里一阵复杂。她没有想到,顾衍会记得给她发祝福短信。她犹豫了一下,回复道:“谢谢,你也一样。”
从那以后,顾衍偶尔会给苏晚发一条短信,问问她的近况。苏晚也会礼貌地回复,但两人从来没有聊过太多。她知道,他们之间,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
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苏晚并没有放弃。她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努力生活,不断提升自己。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顺利完成博士学业。
在这个过程中,苏晚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有中国留学生,也有外国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但大家都很友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苏晚和朋友们一起上课、一起做科研、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也越来越充实。她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是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第六章 成长与蜕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苏晚已经在美国待了两年。
这两年里,苏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英语水平已经非常流利了,不仅能听懂老师的讲课,还能和外国朋友自如地交流。她的学术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得到了导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生活上,苏晚也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了。她学会了自己处理各种问题,不再依赖别人。她能熟练地使用各种交通工具,能自己修理一些简单的家电,能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她还学会了理财,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
更重要的是,苏晚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和乐观了。她不再为过去的事情而纠结,而是学会了放下和释怀。她不再害怕未知的挑战,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她知道,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两年里,苏晚和顾衍的联系依然很少。偶尔会收到他的短信,问问她的近况,但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苏晚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彼此人生的过客,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生活着。
有一次,苏晚在学术会议上遇到了一位来自国内的教授。教授是顾衍的朋友,他告诉苏晚,顾衍现在已经结婚了,妻子是一位医生,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苏晚听了,心里没有太多的波澜。她真心地为顾衍感到高兴,希望他能幸福。她知道,自己也已经放下了过去,准备迎接新的生活了。
第三年,苏晚开始着手准备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苏晚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她经常熬夜到凌晨,有时候甚至会住在实验室里。
在这个过程中,苏晚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实验数据不理想、论文写作遇到瓶颈、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她都没有放弃。她一次次地调整实验方案,一次次地修改论文,一次次地向导师和同学们请教。
李雪也一直在身边支持着她。她会陪苏晚一起熬夜,帮她分析实验数据,给她提出修改意见。在李雪的鼓励和帮助下,苏晚的博士论文终于有了眉目。
第四年,苏晚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当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她通过答辩的那一刻,苏晚激动得哭了。四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拿到了博士学位。
毕业典礼那天,苏晚穿上了博士服,戴上了博士帽。她的父母和林溪也专程从国内赶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看到父母和林溪,苏晚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幸福。
毕业典礼结束后,父母和林溪围着苏晚,为她祝福。母亲抱着她说:“晚晚,你真棒!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谢谢爸妈,谢谢溪溪。” 苏晚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林溪笑着说:“晚晚,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是留在国外工作,还是回国发展?”
苏晚想了想,说:“我想回国发展。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我想为祖国的生物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父母和林溪都很支持她的决定。
毕业典礼结束后,苏晚和父母、林溪一起在美国旅行了一段时间。他们去了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等城市,参观了很多著名的景点,品尝了很多当地的美食。苏晚的心情非常愉快,她知道,这是她人生中一段非常珍贵的回忆。
旅行结束后,苏晚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离开美国的那天,李雪和朋友们来机场送她。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希望她回国后一切顺利,常联系。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苏晚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心里感慨万千。四年的美国生活,有苦有甜,有笑有泪。这四年,她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成长和蜕变。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依赖别人、害怕挑战的小女人了,而是一个独立、坚强、自信的女性。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苏晚拎着行李,走出机场,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知道,自己终于回家了。
第七章 重逢与释然
回国后,苏晚接受了一所著名大学的邀请,担任生物学系的副教授。她的工作很忙碌,但也很充实。她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工作,给学生上课,指导研究生。她的努力得到了学校和同事们的认可,很快就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
生活上,苏晚也过得很幸福。她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不大,但很温馨。父母偶尔会来看她,陪她住一段时间。林溪也经常来找她,两人一起逛街、吃饭、聊天。
回国后的第二年,苏晚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意外地遇到了顾衍。
顾衍也来参加会议,他现在已经是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了。他看起来比几年前更加成熟稳重了,眼神里也多了一些温柔和从容。
“好久不见。” 顾衍先开了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好久不见。” 苏晚也笑着回应。
会议结束后,两人一起走出了会场。
“一起喝杯咖啡?” 顾衍问道。
“好啊。” 苏晚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会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你回国后,一切都还好吗?” 顾衍问道。
“挺好的。” 苏晚说,“在一所大学当老师,工作挺顺利的。你呢?”
“也还好。” 顾衍说,“事业发展得还不错,家庭也很幸福。”
“那就好。” 苏晚说。
两人聊了很多,聊各自这些年的经历,聊工作,聊生活。苏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顾衍了,不再有过去的怨恨和纠结。她真心地为顾衍的幸福感到高兴。
“当年的事情,我还是想再跟你说一声对不起。” 顾衍说,“如果不是我,你可能早就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顾衍,都过去了。” 苏晚说,“我现在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是吗?而且,我还要谢谢你。如果不是当年的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顾衍看着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苏晚,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女人,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你也是。” 苏晚说。
咖啡馆里的气氛很融洽。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默默地喝着咖啡。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喝完咖啡,苏晚起身:“我该走了,还有点事情要处理。”
“好。” 顾衍也起身,“以后有机会,再联系。”
“好。” 苏晚说。
两人一起走出咖啡馆,互相道别。苏晚看着顾衍的背影,心里没有太多的波澜。她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放下了过去,真正地释然了。
从那以后,苏晚和顾衍偶尔会在学术会议或者朋友聚会上遇到。他们会互相打招呼,聊上几句,但再也没有深谈过。他们都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各自有了自己的幸福。
回国后的第三年,苏晚遇到了一个叫陈峰的男人。陈峰是一名医生,温文尔雅,成熟稳重。他也是离婚后,带着一个女儿生活。
两人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陈峰对苏晚很有好感,主动追求她。苏晚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在陈峰的真诚和坚持下,她还是被打动了。
陈峰很理解苏晚的过去,也很支持她的工作。他会在苏晚忙碌的时候,给她送去温暖的饭菜;会在苏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她鼓励和支持;会在苏晚想念父母的时候,陪她一起回老家看望他们。
苏晚也很喜欢陈峰的女儿。小女孩很可爱,也很懂事,很快就接受了苏晚。苏晚会在周末的时候,带她去公园玩,给她买好吃的,给她讲故事。
在陈峰的陪伴下,苏晚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充实了。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八章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苏晚和陈峰在一起两年后,结婚了。
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双方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婚礼当天,苏晚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峰穿着笔挺的西装,眼神里充满了对苏晚的爱意和温柔。
顾衍也来参加了婚礼。他给苏晚和陈峰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苏晚,陈峰,祝你们新婚快乐,永远幸福。”
“谢谢。” 苏晚和陈峰异口同声地说。
婚礼上,苏晚看着身边的陈峰,看着台下的父母和林溪,看着所有为她祝福的人,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恩。她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也收获了很多幸福和温暖。她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支持,感谢林溪的陪伴和鼓励,感谢顾衍的放手和祝福,更感谢陈峰的出现和爱。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幸福。苏晚和陈峰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一起照顾陈峰的女儿,一起经营着这个小家庭。苏晚的事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她主持的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了国内生物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陈峰的事业也很顺利,他被评为医院的优秀医生,深受患者的爱戴。
周末的时候,苏晚和陈峰经常会带着女儿去公园玩,或者去看望双方的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一次,苏晚和陈峰带着女儿去郊区的度假村度假。度假村的环境很好,有山有水,空气清新。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繁星,聊着天。
女儿突然问苏晚:“妈妈,你以前是不是有过别的爸爸?”
苏晚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是啊。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陈爸爸就是你的爸爸,也是我的丈夫。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依偎在苏晚的怀里。
陈峰握住苏晚的手,温柔地说:“晚晚,谢谢你。谢谢你走进我的生活,给我和女儿带来了这么多的幸福。”
苏晚看着陈峰,眼里充满了爱意:“我也要谢谢你,陈峰。是你让我重新相信了爱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夜色渐深,星光璀璨。苏晚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她和顾衍,终于实现了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各自有了自己的幸福。
苏晚想起了自己出国读博前,离开时顾衍对她说的那句 “顺利”。那两个字,简单而平静,却包含了太多的复杂情绪。现在,她终于明白了,有些告别,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要彼此安好,就是对彼此最好的祝福。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有些事,只能成为回忆。但无论遇到什么,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一切。因为,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只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幸福。
苏晚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相信,只要和陈峰一起,互相扶持,互相珍惜,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一直幸福地走下去。她也相信,自己和顾衍的故事,会成为彼此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激励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生活,追求幸福。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不仅是苏晚和顾衍的结局,也是对所有曾经相爱过的人的祝福。希望每个人都能放下过去的恩怨,珍惜现在的幸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高贵海燕XZW8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