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豫东大地,一座名为项城的城市,正因一种古老的作物而焕发新的生机。它色泽白润,籽粒饱满,香味纯正,是穿越了四百余年时光的味觉记忆;它含钙量是牛奶的2倍,含铁量是菠菜的3倍,是大地赐予的“营养宝库”;它从昔日的“雨涝不见面”到今日的机械化收割,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
在豫东大地,一座名为项城的城市,正因一种古老的作物而焕发新的生机。它色泽白润,籽粒饱满,香味纯正,是穿越了四百余年时光的味觉记忆;它含钙量是牛奶的2倍,含铁量是菠菜的3倍,是大地赐予的“营养宝库”;它从昔日的“雨涝不见面”到今日的机械化收割,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它从零散作坊到百家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年产值数亿元,是乡村振兴路上强劲的产业引擎——它,就是项城白芝麻。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46号公告,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核准全国870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项城白芝麻成功入选。这块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不仅是对其独特品质的权威认可,更是项城多年来深耕白芝麻产业,探索农业现代化、品牌化之路的璀璨结晶。让我们一起走进项城,探寻这颗小芝麻如何长成带动一方致富、振兴乡村的大产业。
在项城人民心中,白芝麻是大地最好的馈赠。这份馈赠源自岁月的积淀与自然的厚爱。
项城与白芝麻的缘分,源远流长。《项城县志》记载,明朝时期项城境内已有芝麻种植,多分布在南半部的砂礓黑土区。明清时期便有“城南黑土地尤宜(种植芝麻)”“芝麻茎山积于廷”的盛况描述,可见当时种植之广与收获之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代与芝麻为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也传承着对这份独特风物的深厚情感。
我国有一条著名的芝麻集中种植带,西起湖北襄阳,经河南南阳、驻马店、周口,至安徽阜阳、宿州等地,包括黄淮平原、南襄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项城市正位于这条种植带腹心。项城地处黄淮平原,气候冷暖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为芝麻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气候条件。
芝麻生长对土地极为“挑剔”。它喜地势高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不耐洪涝,素有“天旱收一半,雨涝不见面”的农谚。项城市李寨镇、贾岭镇及周边区域广泛分布着古老的砂礓黑土地,属于淮北平原砂礓黑土系的一部分。这种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排水性良好,恰好满足芝麻生长的特定要求。
“项城市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共同孕育出项城白芝麻独特的品质。”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如是说。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项城白芝麻“色纯皮薄,籽大粒饱,口感香醇,营养丰富,出油率高”的独特品质。经权威机构测定,项城白芝麻含油量≥51%、亚油酸含量≥43%、芝麻素含量≥1.2克/千克,钙含量是牛奶的2倍。因此,项城有“白芝麻之乡”的美誉。
品质卓越,但传统的白芝麻产业发展曾一度面临瓶颈。成熟后的芝麻荚一碰就炸裂,收获全靠人工,费时费力,成本高昂,这也成为制约项城白芝麻发展壮大的“卡脖子”难题。
转变始于一场科技攻坚。以张海洋为首的专家团队,立志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收芝麻场景。他们采用人工化学诱变和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历经11年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豫芝ND837”等宜机收芝麻新品种。2022年,新品种在项城、商水两地试种500亩并取得成功。
金秋时节,记者在项城市贾岭镇麻大庄村的80亩连片芝麻田里看到,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轰鸣作业,将芝麻秆吞入机腹,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一系列工序。三四个来回,收割机便已满载,随即在地头将一仓饱满的芝麻籽粒倒进运输车。
“这机器割得干净,脱粒彻底,籽粒破损少,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数十倍,机收损耗显著降低!”农机手麻文礼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2022年“豫芝ND837”在项城、商水两地试种成功,到2023年项城市宜机收白芝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5万亩,项城一跃成为我国第一个宜机收芝麻规模种植示范市。2024年至2025年,项城白芝麻种植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其中宜机收白芝麻约6万亩。如今,经过3年集成推广与持续优化,项城已构建从播种、管理到收割的芝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彻底打破了芝麻种植全靠人工、不利于规模种植的瓶颈,为产业腾飞插上了科技翅膀。
有了优良的品质和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白芝麻真正成为富民强市的产业?项城市的答案是:推动“三链同构”(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叫响品牌,做活产业。
在项城市李寨镇东薛行政村的白芝麻文化馆,村党支部书记王山峰热情地向来访的项城市人大代表推介本村的特色产品。“请大家看看这个芝麻焦馍,焦香酥脆,上面的白芝麻是我们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出来的!”他一边介绍,一边打开包装请大家品尝。
“一口下去,既香又脆,越嚼越有味,还是咱们项城的芝麻焦馍好吃!”一位人大代表的由衷赞叹,正是项城白芝麻产品市场吸引力的生动缩影。
东薛行政村依托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将白芝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200多亩扩大至1000多亩。同时,该村大力开发芝麻叶、芝麻球、芝麻酱等系列产品,并紧跟时代潮流,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村白芝麻产品每月的线上销售额超10万元,小小芝麻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金豆豆”。
近年来,项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白芝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项城白芝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制定《项城市白芝麻地标产业综合开发实施纲要》,围绕“立体式开发产品、矩阵式发展品牌、多维度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模式。
2024年12月举办的“与你项豫 儿时味道”2024中国项城首届焦馍大赛暨白芝麻推介会,就是一次集中展示品牌形象、深化产业融合的成功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项城白芝麻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年底,项城市已拥有白芝麻企业和加工作坊112家,年加工芝麻1.6万吨,初步形成白芝麻加工企业集群。项城市年生产芝麻香油7600余吨、芝麻酱4000余吨,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高达3.8亿元。项城白芝麻正从一个地方性的“土特产”成长为一个响当当的“致富IP”。
如今,站在新起点,项城的白芝麻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下一步,项城将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势,依托光明(项城)白芝麻产业园这一强大平台,围绕打造白芝麻连片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和宜机收芝麻研发基地三大核心,进一步拉长芝麻产业上下游链条。
这意味着,项城将不仅仅满足于原料生产和初加工,还要向芝麻素、芝麻蛋白、高端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领域进军,形成附加值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芝麻深加工产业集群。项城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让项城白芝麻香飘世界,为率先建成现代化农业强市贡献力量。(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志新)
来源:周口日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