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4年9月中旬起,胶州市李哥庄镇龙屯社区居民韩美利用自己的缝纫技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爱心缝补站,为60岁以上老人无偿缝补衣物。一年多,她已累计服务近2000人次,带动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韩美利正在为居民修改衣物。马丙政 摄
扫码看视频
从2024年9月中旬起,胶州市李哥庄镇龙屯社区居民韩美利用自己的缝纫技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爱心缝补站,为60岁以上老人无偿缝补衣物。一年多,她已累计服务近2000人次,带动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爱心缝补站服务居民
记者在爱心缝补站看到,整洁干净的房间里摆放着案板、衣架和两台缝纫设备。韩美利戴着老花镜,围着围裙,正专注地为一位老人修改裤脚。“我从14岁就开始学习缝纫,后来一直在服装厂工作。”韩美利向记者介绍。她原本打算自己租屋开个工作室,恰逢社区正在筹建爱心驿站。韩美利与社区负责人一交流,便在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开设了这间爱心缝补站。
78岁的李奶奶是第一个前来尝试的居民,她带来一件穿了十几年的棉袄,那是儿子参加工作后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韩美利花了两天时间,将这件棉袄修补一新。李奶奶接过衣服时,眼眶里闪着泪光:“这衣服上的每一针,都缝进了我的心坎里。”这样的温情故事,在这间小小的缝补站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一年无偿服务近2000人次
韩美利的爱心缝补站成了社区里温暖的角落。每天清晨,韩美利都会提前到岗,备好针线、布料和热茶,迎接老人们的到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无偿服务近2000人次。她认真细致地登记每一项缝补需求,耐心倾听老人们的心事,让小小空间充满了家的温情。“韩大姐修补的不只是衣物,更是我们这些老人孤独的心。”82岁的张大爷感动地说。自从老伴去世、子女远在他乡后,他平时难得与人交流。但自从有了缝补站,他每周都会来坐坐,聊聊天。
龙屯社区党委书记栾克东说,韩美利通过辛勤劳动,让旧衣物焕发新生。老人们穿上韩美利细心缝补的衣服,感受到的不止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温暖。
微光成炬引领新风尚
韩美利的善举,在社区里播下了文明的种子,悄悄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都受她影响,加入到了爱心队伍中,主动关心老人。几个全职妈妈自愿来缝补站帮忙,替她分担些活。还有热心居民自发去看望独居老人,帮助老人做家务。栾克东说:“韩美利不光帮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还带动了大家,真正让社区更有温度、更有正能量。”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挣名声。看见老人们生活里有很多不便,而自己有手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只要身体还能撑得住,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韩美利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衷。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王雪妍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