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看到兰州一家医院发布喜报,说九月门诊有七千多人,手术做了四百多台,还配了一张笑脸图,结果网友纷纷议论,说这哪是喜报,简直像是病人越多越光荣,其实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前两年台州有家医院说急诊量突破两百万,发完马上又撤掉了,深圳二院也做过类似的事,宣传胸外
前几天看到兰州一家医院发布喜报,说九月门诊有七千多人,手术做了四百多台,还配了一张笑脸图,结果网友纷纷议论,说这哪是喜报,简直像是病人越多越光荣,其实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前两年台州有家医院说急诊量突破两百万,发完马上又撤掉了,深圳二院也做过类似的事,宣传胸外科手术超过一千台,最后以道歉收场,这三家都是公立医院,并不是私立营利机构,可大家还是不太接受这种做法。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认为医院必须救治病人,谈论金钱就偏离了医疗的本质,然而现实情况是,医院需要维持自身运转,财政拨款仅能覆盖员工基本工资的三到四成,购买CT设备或核磁共振仪器都需要医院自行筹措资金,更让人意外的是,部分医疗耗材的采购价格甚至高于医保报销标准,比如心脏支架的采购成本为三千元,医保仅支付两千八百元,剩余差额需要医院承担,手术费用中医生的技术劳务报酬占比不足百分之十五,大多数一线医生属于合同制员工,医院需要全额负担这些医生的社保和公积金支出。
图片来源:网络
医生和护士干活很多,收入却很少,一台大手术做六个小时,主刀医生可能只分到八百块钱,夜班护士熬十二个钟头,补贴不到五十块,连打车钱都不够用,基层医生一天要看八十多个病人,忙得脚不沾地,还要被人说是开大处方赚钱,网上总有人骂医生收红包、拿回扣赚暴利,其实真这样做的医生非常少,可舆论一闹起来,整个行业都得背黑锅,我认识的几位医生私下都说,现在最怕的就是被贴上这种标签。
图片来源:网络
医疗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医疗服务价格几十年没有明显上涨,护理费用和手术费用还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标准,医保现在推行DRG付费方式,按照病种支付费用,促使医院节省耗材支出,而不是提高服务质量,很多大型医院还在使用十几年前购买的呼吸机,维修一次的费用比买新设备还要高,医疗设备跟不上发展,医疗技术也就落后了,病人自然会选择去民营医院或者到外省就医。
图片来源:网络
财务紧张直接导致医务人员流失,去年某省三甲医院医生离职率较前一年增长18%,医院无力购置新设备,老旧设备又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持续下降,门诊时间被压缩后,医生无法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感到自己不受重视,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这个现象并非个别医生的责任,而是整个医疗体系在透支运转。
今年人们特别关注医疗行业,是因为2025年国家就要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试点了,大家都在密切留意这件事,最近几部医院题材的纪录片陆续播出,让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医生和护士的真实工作状态,再加上微博上“996医生”“护士集体辞职”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大家逐渐意识到,医院并不是铁饭碗,也不是圣洁殿堂,它同样需要发工资、要维持运营、要活下去,没有人希望把医院当成企业来运作,但现实却逼着医院必须像企业一样运转。
#医疗改革热点##DRG付费##医院是救死扶伤还是以盈利为目的?#
来源:流量暴富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