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女儿出手了!拒绝家族金钱,靠AI创业火遍硅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01:42 1

摘要:从小生在亿万豪宅里,坐私人飞机上学、出入全球顶级慈善晚宴,外界理所当然地以为她的人生不需要奋斗。

她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却在拼命和“盖茨”这个姓氏拉开距离。

从小生在亿万豪宅里,坐私人飞机上学、出入全球顶级慈善晚宴,外界理所当然地以为她的人生不需要奋斗。

可22岁的菲比·盖茨(Phoebe Gates)却偏偏选择了一条最反人设的路:创业。

她要靠自己赚第一桶金,要证明我不只是首富的女儿。

听起来像一场青春励志剧,但在真实世界,这位00后千金的创业故事,其实比想象中更复杂,也更残酷。

01

菲比出生于2002年,是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的么女。

她从小生活在科技王朝的中心:西雅图的湖滨学校、纽约芭蕾舞学院、斯坦福大学,一路精英教育,仿佛命运早就写好剧本。

但她自己知道,那是一种被注视的人生。

小时候,每次父亲带她出现在公众场合,总会有人喊她“盖茨家的小公主”;长大后,社交媒体上出现的评论变成了:“靠爹也能当创业家?”、“她要是姓李,早就没人看了。”

菲比后来在自己的播客里说过一句很刺耳但真诚的话:

“如果我成功,人们会说我靠爹;如果我失败,人们会说我连家底都守不住。”

于是,她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义。

很多人以为富家女创业是玩票,开个品牌、卖点小众香氛、或搞搞艺术基金,但菲比的想法,出奇地接地气:她要做一个帮人省钱的购物工具。

在斯坦福读书时,她和室友索菲亚·基亚尼(Sophia Kianni)都是剁手党。

每次买东西,她都要在十几个网页里比价:哪个网站折扣更大?哪个平台包邮?哪个二手平台更划算?

她突然想到:

“为什么没有一个能自动比价的工具?如果AI能帮我们找最划算的选项,就能省下时间和钱。”

于是,2023年底,她们俩合伙成立了Phia,一个以AI比价为核心的购物平台。

最初,Phia只是一个帮人比价二手商品的浏览器插件。上线后,菲比很快意识到问题:大多数年轻人早已不在电脑上购物,他们更习惯掏出手机。

她还发现,用户对新产品的价格更敏感,而不仅仅是二手货的折扣。

想吸引Z世代,工具必须更轻、更社交。

于是,团队干脆转型做App,把比价、收藏和分享整合在一起,Phia从一个插件,变成了能让年轻人随手打开的购物入口。

她们随即推出Phia手机端应用,UI设计简洁、交互流畅,还加入了环保和可持续消费理念。

用户可以一键比价、收藏、比新品与二手价格,还能查看碳足迹对比。

结果出乎意料,Phia上线后不到一个月,就冲进了苹果App Store购物榜前30。

半年后,注册用户突破50万。

对一个刚毕业的22岁创业者来说,这成绩,已经不简单。

02

“你爸给你投了多少钱?”

这是她在每场采访中被问到的高频问题。

答案是:一分钱都没有。

比尔·盖茨亲口说过:“我不想帮她,我怕干预太多。”

梅琳达也强调:“我希望她自己去融资、被拒绝、学会跌倒。”

于是,菲比靠着斯坦福社会创业基金的2.5万美元种子资金起步。

那笔钱,对她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人生第一次靠自己的pitch拿到的投资。

她后来又向硅谷投资人路演,最终拿到了约80万美元的天使轮。

2025年9月,她们宣布完成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卡戴珊家族掌门人Kris Jenner、Fanatics创始人Michael Rubin,以及前Facebook高管Sheryl Sandberg等。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她真的做到不靠爸了吗?

严格意义上,没有。

因为尽管父母没出钱,她的姓氏、教育背景、社交圈,本身就是最强的信用背书。

她合作的品牌来自好友圈;她参加的时尚活动成了免费曝光;她的创业消息一发出,就能登上《Vogue》《Forbes》《People》等头部媒体。

有人讽刺地说:“哪怕她卖空气,也有人投。”

菲比并不否认这点。她在播客里坦言:

“我很幸运有父母的资源,但最终,还是产品要自己站得住。”

这句话听似轻描淡写,其实是她反复挣扎后的自我和解。

03

在外界看来,Phia像极了富家女孩版的拼多多,帮人省钱,但它的底层逻辑,其实更贴近AI 时代的数据中介。

Phia用AI算法扫描上万家购物网站,识别同款商品的价格差异,并在用户浏览时自动推荐更低价或更环保的选择。

你在亚马逊上看中的那件衬衫,Phia会告诉你eBay上便宜20%,而且二手几乎全新。

Phia瞄准的是Z世代女性消费者,她们喜欢时尚,但注重价格与环保;她们有购买冲动,但更信赖算法推荐。

目前Phia主要靠导购佣金、品牌合作分成,以及未来计划推出的付费功能(如会员比价提醒、二手推荐清单)。

在美国电商增速放缓、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比价+环保”这类工具类产品反而迎来增长期。

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消费者在二手平台上的交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年轻人越来越愿意精打细算。

可以说,Phia踩中了一个时代的缝隙:
在“消费降级”与“理性消费”共存的当下,她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既不丢面子又能省钱的购物理由。

04

但名门出身,也意味着她永远无法脱离标签。

在她的播客节目《倦怠》(The Burnouts)中,菲比曾多次提到“身份焦虑”:

“我知道自己有特权,也不想假装没有。可这反而让我更想证明,我能靠自己被认可。”

外界的评论却更为尖锐:

“先过几天没有保镖、没有私人飞机的日子,再来谈独立吧。”

这类质疑几乎出现在每条她的动态下。

但有趣的是,她并没有选择沉默。

她回应:“独立不是和过去割裂,而是要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在她看来,真正的挑战不是别人怎么看她,而是如何在“光环之下”保持真实。

这种坦白,反而让她获得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共鸣。

有人在评论区写道:“我不在乎她是谁的女儿,至少她在努力做点实事。”

05

比尔·盖茨曾在一场活动中被问到:“你怎么看女儿创业?”

他笑着说:“我只是希望她别写出比我更好的程序。”

笑话背后,其实是一种父亲的克制。

梅琳达则更直接:“我不打算投她的钱。我希望她经历拒绝、学会失败、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种放手式教育,是盖茨家族的传统。

他们早就宣布不会把全部财产留给子女,只会留下起步基金,剩下的全部用于慈善。

对菲比来说,这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逼迫,她必须离开安全区,去面对一个不再以“盖茨”为护盾的社会。

菲比曾说:“我不是想当首富的女儿,我想当我自己的CEO。”

这句话,乍一听像鸡汤,但对她来说,是一种长期战斗。

菲比知道,无论她多努力,别人看到的第一个标签仍是“盖茨”,但她依旧选择了那条更难的路,从零开始、被质疑、再坚持。

在一次采访里,记者问她:“你希望别人怎样记住你?”

她笑了笑:“只要他们知道我是个真的在做事的人,就够了。”

在父亲的巨影之下,她没有逃避,也没有依附,而是学会了独立行走。

这或许就是她这一代富二代的真实写照:

不再继承父辈的王国,而是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重写一份定义权。

来源:毒舌科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