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成为下一个大S!47岁刘涛的近况,给娱乐圈的女星们敲了警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07:23 1

摘要:47岁的刘涛承认自己经历激素波动、关节炎、胳膊抬不起来等问题,但在10月27日直播里否认“因身体不接戏”的传闻;

47岁的刘涛承认自己经历激素波动、关节炎、胳膊抬不起来等问题,但在10月27日直播里否认“因身体不接戏”的传闻;

而大S因长期透支体力体质羸弱、外界称在日本感染流感并发肺炎离世,这两件事把“别拿健康硬扛”这句老话敲得很响

说白了,刘涛这次是把心里话摊开讲了

节目里她不藏不掖,直说年纪到了,膝盖偶尔疼、激素水平波动,整个人像在和身体拉扯

她不回避“焦虑”两个字,坦白有时候会因为症状来得猝不及防而慌

到了10月27日的直播,她又把最近的风声一口气压下去:“没不接戏,只是会更看重节奏”

这话不硬,却有分寸,像是她在对自己也在对行业下一个温柔的限定词

往前翻她的人生,你很难说她不拼

15岁被特招进部队,做过南京军区通信兵,那会儿练出来的,是执行力和责任感

后来《外来媳妇本地郎》打开了演艺之门,《天龙八部》《白蛇传》让她火力全开

2007年和王珂结婚,风光没享几天,就被各种“债务传闻”裹挟着回到片场一路狂奔

她不多解释,只是接戏、再接戏;

连带货也顶上,镜头里常常是她满头汗气不喘,手里还在认真讲产品

更扎心的是,几年拼下来,钱是赚了,身体账却难平

她自己提过,眼睛会时不时发模糊,腰椎后关节错位成了老毛病,和她一起过日子

这些细节,都不是一个“能扛”能解释的

换句话说,大S走过的弯路,也是一记响亮的前车之鉴

她年轻时对美白近乎执拗

据多方旧采访与节目片段显示,她为了变白用过极端方法,甚至涉及抗凝血剂,副作用是“受伤难以凝血”

为了身材,她吃得极清、常年节食,睡觉时还穿着束腹衣

有业内人士提到,她一度胃痛到不行,还出现过厌食倾向

成家后连生两个孩子,高龄孕产本就风险高,二胎时据公开说法进入过ICU,产后子痫的描述也反复出现

恢复未稳,她又赶回工作

另一边,她的伴侣在节目里谈过她“走不了太多路”,要喂饭、抱去卫生间,这种亲密背后,其实更像一种病弱的证明

后来外界相继流出“她在日本旅行时感染流感并发肺炎”的消息

多位消息源称由家人侧面证实,但具体医疗细节未见权威渠道公开

一声叹息留在人群里:如果早些松一松,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

不是一两位艺人的孤例

2025年3月,49岁的吴忻熹在抗癌日记里记录乳腺癌复发、扩散到淋巴后引发心肺积水,住院半个月,哭过,也努力乐观

她出院居家休养的消息,让很多人第一次正视“治好不等于结束”

6月,SNH48的周诗雨写下与公司解约的长文

她说长期高强度工作把“小毛病”拖成了需要手术的大问题

沟通无果、休养受阻,不得不律师介入

9月,蔡依林直言自己得过带状疱疹

她反过来给年轻人一个“土建议”——晚上九点半就睡

10月,周杰伦谈起六年110场巡演里多次“恐慌发作”,还和强直性脊柱炎较劲,台前稳,台下疼

从赵露思公开抑郁到齐思钧讲述与双相的漫长同行,娱乐圈对心理健康的讨论,已从禁忌走向正视

数据并不客气

有研究汇总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约2000万例,其中女性乳腺癌约230.89万例,占11.6%,死亡约66.57万,占6.9%

更严峻的是

到2050年乳腺癌病例预计增加38%,死亡增加68%

几乎每分钟就有4名女性被确诊、1名女性因此离世

对任何在高压与熬夜里打拼的女性来说,这不是遥远的概率

医生们的共识也在收敛:职业压力叠加“必须完美”的期待,会推高恐慌发作、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的风险

行业也该有行业的办法

多位心理与运动医学从业者建议,演出前做心理健康评估,巡演配随行心理师与专科医生,建立专项健康基金

别再让“逞强”被当作职业素养

说到底,脆弱不是耻辱,求助才是专业

这些制度听着不热闹,却是能落地救人的硬招

新生代艺人已经在用行动表态:看病、吃药、公开病程,没什么见不得人;

真正该改变的,是把“带病上阵”当成美德的旧观念

再回到刘涛

她在直播里否认“因病停戏”,也承认自己会更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这句“更在意”,是她给自己的通融,也是对同行的一句提醒

她的经历,让人看到“负重前行”的另一面:该歇时不歇,代价迟早要找上门

我特别能理解她说“焦虑”的那个瞬间,那不是矫情,是普通人遇见瓶颈时的本能

说到底

健康和事业不是二选一,而是步调要相互成全

我们能做点什么?

作为观众

不催更、不拔苗助长,接受艺人“慢一点、少一点”的工作节奏

这其实是最实际的托举

对于从业者,定期体检、规律睡眠、在项目周期里设“强制休息窗”

别把侥幸当经验,别把极限当能力

你会发现,休息不是退步,是为了走更远

正如有人说的

“长出来的皱纹不可怕,长不回来的免疫力才可怕”

最后留一个小问号给未来:当一次次健康告警已经摆在眼前,行业愿不愿意为“生命的余量”让出一点排期?

答案可能不会一下子清楚,但从今天开始,哪怕只多睡半小时、不接一场超负荷的通告,也是在把方向拧回到对的那边

因为舞台在,人生也要在

来源:草上飞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