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苏州古城相门城楼下,沁人桂花香与清雅药草香氤氲交织。苏州市中医药宣传月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专家义诊、健康咨询、文创制作、理疗体验等齐上阵,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充满苏式意蕴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
□ 本报记者 陈雨薇
通讯员 何其玮 薛蕾 刘漫钰
10月25日,苏州古城相门城楼下,沁人桂花香与清雅药草香氤氲交织。苏州市中医药宣传月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专家义诊、健康咨询、文创制作、理疗体验等齐上阵,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充满苏式意蕴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吴门医派”的发源地和主阵地,姑苏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根基深固、文化氛围浓厚。如何让“吴门医派”这一金字招牌融入生活造福百姓?姑苏区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示范工程,把基层中医药工作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放眼姑苏古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有了自己的中医馆(阁),且逐渐形成一馆一特色的服务格局,居民对这些“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交口称赞。
“一馆一特色”擦亮金字招牌
夏养心、秋养肺……秋意正浓,走进姑苏区三元一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草药清香扑鼻而来,经络小人静静伫立,墙上中医养生语录贴得满满当当。
姑苏区现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中心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服务站实现了中医阁的全覆盖。今年,随着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示范工程改造升级工作的推进,三元一村、西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相继焕新亮相。升级改造后的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在提升诊疗功能的同时,还融入了新的服务场景,包括定期开展中医养生讲座、体验活动等。
在我省,中医馆建设评价标准分三级、四级和五级,其中五级为最高级别。去年底,姑苏区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获评第四批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此前,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江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五级中医馆。
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有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等相关中医类科室。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居民需求,该馆还推出了中医健康体重管理特色诊疗项目,通过中药、敷贴、埋线、艾灸、针刺等疗法,为居民制定个体化减重方案,调节血糖血脂,成为热门项目之一。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专科,正是姑苏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关键举措。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脾胃病诊疗,彩香一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康复,白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温针灸治疗各种寒症……坚持“一馆一特色”建设原则,姑苏区积极推进基层中医特色诊疗孵化点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8个中医特色科室,其中1个被评为省级特色科室;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坊2家。此外,还建成了7家四级中医馆,4家三级中医馆。
“中医药+”创新应用场景
在上周末举办的苏州市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中,医护人员和老字号企业工作人员共同“设摊”,提供把脉问诊、中医非遗项目体验、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多元化服务,受到市民游客欢迎,多个摊位前早早排起了队伍,其中年轻人不在少数。现场,药食同源糕点、中药香牌和香囊等中医药“周边”也十分畅销。
当下,“新中式养生”的热潮,架起了公众走进与感知中医药文化的桥梁。如何顺势而为,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姑苏区的答案是,发挥“吴门医派”积淀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依托不断完善提档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联动辖区中医药企业,以“中医药+”为主题,开展中医药文化展览、特色项目体验、产品展销、药食美膳推广等,让中医药文化多维融入生活日常场景。
春季开展养肝八段锦、太极拳活动,夏季提供“三伏贴”、香囊DIY体验、养生“五行糕”制作活动,秋季开展“茶饮润燥”中医饮食养生活动,冬季开展膏方市集……今年以来,一系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验活动在姑苏区各社区、街头巷尾开展,通过这般“全年龄段覆盖+多场景融合”的科普方式,“吴门医派”逐渐从“典籍里的智慧”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场景。
“中医药+”也成为苏州古城文旅的特色打开方式。坐落于古城32号街坊的曹沧洲祠,经过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引入中华老字号,成为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紧邻曹沧洲祠的瓣莲巷6号,也正被打造成推广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健康养生馆,第一进宅院已入驻老字号企业养生茶饮。此前,其在吉庆街开出的首家养生茶饮店“爆款”不断。
“吴门医派”造福更多百姓
“现在后背和腰舒服多了!”在桃花坞社区卫生服务站内,一名正在接受中医推拿治疗的年轻腰肌劳损患者直言,对于像他们这样久坐少动的职场人来说,推拿就是“续命神器”。
家住盘溪新村的张先生因饱受慢性胃炎折磨,来到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脾胃病专科就诊,经过3个月中药调理,症状逐渐消失。“那阵子胃痛得厉害,喝口水都反酸,现在都好了。”张先生现在是中医馆的“铁粉”。
无论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还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造福于民。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注重预防和调养。姑苏区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多措并举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连续多年,姑苏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出“夏季中医药惠民”特别行动。今年夏天,姑苏区向全区居民免费发放了5000份“三伏贴”体验券。
针对养生保健、慢病管理、疾病康复、老年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姑苏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6类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桐星、白洋湾、南环、三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孵化特色针灸、小儿咳喘、睡眠障碍、风湿诊疗服务,满足居民百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除常规门诊外,还邀请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等“医联体”医院相关专家定期坐诊。该中心打造了省级特色科室针灸科,由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尢氏针灸”传人尢小鹤常年坐诊。历经六代传承,尢氏针灸创建了颇有临床效果的独特针灸方法,不少患者慕名前来。
“不仅老百姓享福了,我们也有福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姑苏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跟师学”三步,不断夯实基层中医力量。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杨倩近两年跟班学习尢小鹤医师后,自觉收获非常大,感悟到了中医药传承的精神,也领悟到了尢氏针灸的精髓,“接下来还要努力把这份收获转化到服务患者的能力上来。”
从银发照护到健康消费,从体重管理到职场养生,苏州古城正将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让“吴门医派”成为苏式生活的健康新风尚。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