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9日下午两点,苏州梓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心“掐着点”赶到教室,参加首期常熟服装城外贸大讲堂培训。她目标明确——攻克英语,为二次转型铺路。
本报讯 (记者 韩雷) 10月29日下午两点,苏州梓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心“掐着点”赶到教室,参加首期常熟服装城外贸大讲堂培训。她目标明确——攻克英语,为二次转型铺路。
等她匆忙踏入教室,才发现常规座位早已被抢占一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坐在临时添加的位置上。一套深色衣服,将吕心满头的华发衬托得格外醒目。更加醒目的是,60岁的她与一群中青年人共同学习、交流,但她毫不在意,迅速融入课堂。
当英语老师结合服装、饰品展开跨境实务教学,并与外籍带货主播进行场景演练时,吕心立刻起身,举起手机对准PPT上的关键词汇认真拍摄,并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练习发音。
“这是一个高频场景,核心词是‘Size Chart’(尺码表)和‘Fit’(合身)。”老师讲解道。
“What size do I wear?”外籍主播发问。
“Please check our size chart. We recommend sizing up for a loose fit.”老师流利回应。
吕心紧盯着PPT,努力跟读,尽管发音略带磕巴和乡音,但她眼神专注,丝毫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没办法,必须学!现在无论是出口形势,还是贸易形势都变了。”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吕心干过档口生意,开过网店,也做过一般贸易,前些年,又开始学用“市采通”平台做服装出口。目前,她每年的销售中,八成来自出口贸易,其余则是国内电商业务。
感受到市场剧变,她决心再次转型,投身东南亚跨境电商。“英语这块短板必须补上!”这次培训,正是她迈出的关键一步。
吕心并非孤例。跨境电商的巨大机遇吸引着众多传统商户,但语言障碍却成了共同的“拦路虎”。这次由常熟服装城组织的大讲堂,正是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场景化实操,提升市场商户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外贸知识储备。
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服装城市场众多商户、直播电商企业主以及服装加工企业主。原本规划为40个座位的小型课堂,在开课前二十分钟便被学员们填得满满当当。
这股学习热情,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出口增长。今年以来,常熟服装城着力打造跨境贸易“三新”生态社区,全方位服务企业出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服装城跨境电商出口额达7.72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435.1%。
近两小时的课程转瞬即逝。吕心第一个走上前排,与外籍主播互换了联系方式。“英语要学,直播更要学,以后还得向年轻人多请教!”她笑着说完,信心满满地离开教室。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