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三天把白宫拆了!希拉里怒斥:快住手,那不是你的房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06:15 1

摘要:据美国广播公司披露的信息,这个号称"为提升国宴规格"的项目,规模在短短数月内连续膨胀:最初计划容纳650人,后来特朗普亲自改口称"能塞下999人";预算从2.5亿美元飙升至3亿美元,而他口中"由我和朋友承担"的资金来源,至今没有任何公开的捐赠明细。

据驻美记者王冰汝报道,上周一,特朗普用三天时间把白宫东翼给拆了,据特朗普早前透露,他打算在这里重新修建一个宴会厅,规模非常大。

但是他明明说的是,保证不会“干扰现有建筑”,结果现在要拆整个东翼,遭到美国很多人反对,因为白宫作为美国两百多年的总统官邸,从来没有哪个总统直接拆过。

就东翼来说,始建于1902年,最后一次修缮还是1942年,特朗普确实厉害,说拆就拆,让人吃惊。

"我喜欢这声音,别人不喜欢,我喜欢。"10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招待共和党议员时,特意提及身后的施工声响,语气里满是不以为然。

三个月前,白宫新闻秘书还在宣布,新建宴会厅将"靠近但不接触"现有建筑,绝不会干扰东翼功能。如今再看特朗普的规划,更像是一场精心包装的"突袭工程"。

据美国广播公司披露的信息,这个号称"为提升国宴规格"的项目,规模在短短数月内连续膨胀:最初计划容纳650人,后来特朗普亲自改口称"能塞下999人";预算从2.5亿美元飙升至3亿美元,而他口中"由我和朋友承担"的资金来源,至今没有任何公开的捐赠明细。

根据《历史保护法》,白宫作为国家级历史地标,任何结构性改造都必须经过该委员会的审议。这种"先拆后奏"的操作,连不少共和党人都觉得过分。

在我看来,特朗普的规划逻辑里其实藏着两层心思:一层是商人式的"效率优先",他或许真的看不惯在南草坪搭帐篷办国宴的"寒酸",想建个能彰显"美国实力"的排场空间。当然也是在传递一种信号:总统的意愿可以凌驾于制度规则之上。这种"我说了算"的行事风格,和特朗普的性格还蛮吻合。

这座位于华盛顿特区1600号的建筑,是美国行政权力的象征。从1792年奠基到1800年启用,从1814年英军焚烧后的重建到20世纪的多次扩建,每一块砂岩都镌刻着美国的国家记忆。

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为了解决行政办公与总统生活的空间冲突,建筑师查尔斯・麦克金姆设计了东翼和西翼,其中东翼专门作为第一夫人办公室及访客接待区。可以说,东翼的一砖一瓦,都是美国第一家庭参与公共事务的见证。

美国历史上,总统们对白宫的改造从来都慎之又慎。塔夫脱总统1909年加建椭圆形办公室时,特意保留了原有墙体的历史痕迹;奥巴马改造白宫网球场为篮球场,不仅提前公示方案,还邀请历史保护专家全程监督;即便是以"改革者"自居的罗斯福,在拆除维多利亚时代装饰时,也特意保留了杰斐逊设计的东柱廊。

对比这些案例,特朗普连历史保护方案都没公布就贸然拆除,难怪会被美国国家历史保护信托组织批评为"永久破坏白宫的古典建筑格局"。

特朗普开始拆白宫后,很多网友在网上表示不悦。民主党这边也没闲着,不少人都出来批评。

最直接的是希拉里,她2016年跟特朗普争过总统,这次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白宫又不是特朗普的私宅,他凭什么“毁掉它”。

不少非政府组织也加入了抗议行列,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声明称,这种"无视历史的改造"违背了建筑伦理,数十位历史学者联名致信白宫,呼吁立即停工。

共和党内部则呈现出分裂态势并举例说奥巴马也曾改造过网球场。但这种类比显然站不住脚。网球场改造属于功能调整,而拆除东翼是结构性破坏,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特朗普上任初期,曾用私人资金改造白宫生活区,当时就引发过"公私不分"的质疑,但那次改造毕竟没有触及历史结构。这次拆东翼则完全不同,用私人资金做公共建筑的改造。

在我看来,这场争议远不止建筑本身。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始终带着强烈的"私人化"色彩,他习惯将公共权力与私人意愿捆绑,把白宫当成"自己的房子"来打理。

但是美国人眼中,白宫之所以成为白宫,不是因为它的建筑体量有多大,而是因为它承载的历史与规则。特朗普或许能建起一座更大的宴会厅,但如果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对规则的尊重,再宏伟的建筑也只是空洞的躯壳。

根据白宫公布的时间表,这座新宴会厅计划在特朗普任期结束前完工。

来源:儒雅风声N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