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来不来,看九月十一”今天能预测今冬多雪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6:14 1

摘要:此刻正值霜降节气第九天,秋意渐浓,早晚温差拉大,早上出门穿外套还觉得刚好,中午太阳一晒就嫌厚了——这忽冷忽热的天气,倒让“今年冬天会不会下大雪”这个话题更引人好奇。

今天恰逢农历九月十一,耳边不由响起老一辈常说的那句“大雪来不来,看九月十一”。

此刻正值霜降节气第九天,秋意渐浓,早晚温差拉大,早上出门穿外套还觉得刚好,中午太阳一晒就嫌厚了——这忽冷忽热的天气,倒让“今年冬天会不会下大雪”这个话题更引人好奇。

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其实蕴含着先人对气候规律的敏锐观察。农历九月十一前后,正值寒露与霜降交接时期,按理说北方冷空气应该逐渐活跃,南方暖湿气流开始退却。如果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和煦,往往预示着冷空气势力偏弱,大气环流格局稳定,这样的天气持续下去,到了冬季就难形成充沛的降雪条件。反之,若九月十一这天阴雨绵绵、北风萧瑟,则表明冷暖空气正在激烈交锋,这种天气模式一旦确立,冬季就更容易出现强降雪。老农们还会留意“墒情”——土壤湿度,若这天雨水充足,不仅预示着今冬可能多雪,更意味着土地蓄水良好,为来年春播打下基础。

关于九月十一这天的天气征兆,民间积累了丰富多样的观察经验。“九月十一日头笑,大雪时节雪难靠”——若这天阳光灿烂,到了大雪节气就很难期待丰沛的雪量;“十一落了雨,大雪堵门户”——这天下雨,预示大雪时节积雪深厚,连门都可能被雪堵住;“九月十一北风紧,大雪纷纷不用等”——此日北风呼啸,寒冬大雪会提前报到。这些朴素的语言,将当天的天气现象与整个冬季的降雪情况紧密相连。

除了直接观察天气,先民还从其他自然迹象中寻找冬季降雪的线索。“狗猫换毛早,寒冬大雪来得巧”——若猫狗提前换上厚实冬毛,往往是感知到严寒将至;“九月十一霜打瓦,大雪河面能跑马”——此日若见屋瓦结霜,预示今冬河面冰封坚实,甚至能承载人马;“十一无风又无雨,暖冬少雪莫怪渠”——倘若这天无风无雨,那么大概率将迎来一个少雪的暖冬。这些从动物行为、霜降现象延伸出的判断方法,展现了民间智慧的多元视角。

在众多相关农谚中,“但看九月那十一,冬的衣裳早备齐”堪称点睛之笔,既总结了预测功能,又给出了实用建议。类似的还有“九月十一地返潮,大雪不愁没雪飘”——若此日地面返潮,空气湿度大,冬季就不愁没有雪花飘落;“蚂蚁垒窝高又牢,大雪时节雪封道”——蚂蚁筑巢又高又结实,是大雪封路的先兆;“十一若把寒来送,棉袄且莫箱底动”——此日若明显转寒,就该提前准备好冬装,别把棉衣压在箱底。这些谚语既指导着农业生产,也关乎日常生活,将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代代相传。

当然,农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气候规律的总结,受地域限制较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这些经验在局部地区较为准确。现代气象科学告诉我们,冬季降雪受大气环流、海洋温度、极涡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综合研判。不过,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农谚,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传统智慧的有趣窗口。

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一,不妨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天气——此刻你那里是秋阳和煦,还是阴雨绵绵?气温是依然温暖如春,还是已经北风萧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当地的天气实况,一起聊聊你对今年冬天雪量的预测!

来源:新农人欣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