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的并不是溺爱,而是母亲身上的三样“气”,有一种都不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06:07 1

摘要:林晓雅坐在冰冷的长椅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剧烈地抖动着。她十七岁的儿子躺在抢救室里,手腕上两道深深的伤口还在渗血。

深夜十一点,急诊室的走廊灯光惨白。

林晓雅坐在冰冷的长椅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剧烈地抖动着。她十七岁的儿子躺在抢救室里,手腕上两道深深的伤口还在渗血。

"妈,你放过我吧……"这是儿子留在纸条上的最后一句话。

林晓雅怎么也想不通,她为这个孩子付出了全部,辞掉了年薪五十万的工作专心陪读,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报了六个补习班,甚至为了孩子的前途,她和丈夫分了房睡整整三年。她给了孩子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可为什么……为什么孩子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解脱"?

急诊室的门终于开了,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人救回来了,但孩子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你们家长要注意了……"

林晓雅瘫坐在地上,眼前一片模糊。她不知道的是,毁掉儿子的,从来不是她自以为的那份"爱",而是她身上的三种"气"——怨气、焦虑气、控制欲之气。而这三种气,正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蔓延,吞噬着一个又一个本该灿烂的生命。

第一章:看似完美的母亲

林晓雅曾经是朋友圈里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

三十岁那年,她是外企的市场总监,年薪五十万,开着奥迪A6,住着两百平的江景房。丈夫陈建国是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夫妻俩感情和睦,事业双丰收。儿子陈逸凡的出生,让这个家庭更加圆满。

"晓雅啊,你真是人生赢家,事业家庭双丰收!"闺蜜们总是这样羡慕地说。

林晓雅也曾经这样认为。她给儿子取名"逸凡",就是希望他能超越平凡,成为人中龙凤。为此,她制定了一整套"精英培养计划":从胎教开始听莫扎特,三岁学钢琴,四岁学英语,五岁学围棋……

儿子三岁生日那天,林晓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我的小王子三岁啦!妈妈会给你全世界最好的一切,让你成为最优秀的人!"配图是逸凡坐在堆满礼物的地毯上,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僵硬。

这条动态获得了两百多个赞,评论区全是祝福和羡慕。但没有人注意到,照片里三岁的逸凡眼神中那一丝茫然和疲惫。

第二章:第一种"气"——怨气

转折发生在逸凡五岁那年。

那天,林晓雅像往常一样送儿子去幼儿园。走到门口,逸凡突然抱住她的腿,哭着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为什么?"林晓雅蹲下来,有些不耐烦。

"我想和妈妈在一起……"

"逸凡,妈妈要上班赚钱啊,你不去幼儿园,妈妈怎么工作?"林晓雅的语气有些严厉,"你看看别的小朋友,哪个像你这样不懂事?"

就在这时,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林女士,逸凡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次在课堂上发呆了,而且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挂掉电话,林晓雅的心情糟透了。那天下午,公司正好有个重要的客户要谈,她本来准备好的方案却因为心情烦躁发挥失常,最终丢掉了这个大单子。

晚上回到家,看着在客厅玩玩具的儿子,林晓雅第一次说出了那句她后来说了无数遍的话:"要不是因为你,妈妈早就升职加薪了!"

逸凡抬起头,眼睛里满是困惑和恐惧。

那一刻,林晓雅没有意识到,她身上的第一种"气"——怨气,已经开始在这个家庭中弥漫。

第三章:怨气的蔓延

从那天起,"要不是因为你"成了林晓雅的口头禅。

"要不是因为你,妈妈现在早就是副总了!"

"要不是因为你,妈妈还能像以前一样漂亮!"

"要不是因为你,妈妈和爸爸也不会总吵架!"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无形的刀,一刀一刀地刺在逸凡幼小的心上。

逸凡六岁那年的母亲节,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画一幅"我的妈妈"。别的孩子都画着笑容满面的妈妈,只有逸凡的画纸上,妈妈的嘴角是向下的,眼睛里涂满了黑色。

老师问他:"逸凡,为什么你的妈妈不开心呀?"

逸凡低着头,小声说:"因为有了我,妈妈就不开心了……"

老师的心一紧,当天就打电话给林晓雅,委婉地提醒她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林晓雅却不以为然:"老师,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不严格要求他,将来他怎么出人头地?"

挂掉电话后,林晓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三十五岁的脸上已经有了细纹,身材也不如从前,这一切都让她更加怨恨。她觉得是孩子夺走了她的青春,她的事业,她的一切。

这种怨气像瘟疫一样,在家里蔓延开来。

丈夫陈建国也感受到了这种压抑的氛围。有一次,他试图劝说林晓雅:"晓雅,你对孩子说话温和一点,他才六岁……"

"你懂什么?"林晓雅打断他,"我每天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你有资格说我?你知道我为了这个孩子放弃了多少吗?"

陈建国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他知道,妻子心里积压的怨气已经太深了。

第四章:怨气下成长的孩子

在母亲的怨气中,逸凡慢慢长大了。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小心翼翼。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在门口站一会儿,听听屋里的动静,确定妈妈的心情不错,才敢推门进去。

七岁那年,逸凡在学校运动会上得了跳远第一名。他兴高采烈地拿着奖状跑回家,想要得到妈妈的表扬。

"妈妈!我得了第一名!"逸凡举着奖状,眼睛里闪着光。

林晓雅正在厨房做饭,头也不抬:"跳远有什么用?你数学考了多少分?"

"九十二分……"逸凡的声音小了下去。

"九十二分?"林晓雅放下锅铲,走过来,"你们班第一名考了多少?"

"九十八分……"

"你看看你,差了六分!六分啊!"林晓雅的声音越来越高,"我每天这么辛苦,就是为了让你好好学习,你就考这点分数?要不是因为你,妈妈现在还在公司当总监,哪用得着在家里做饭受这种气?"

逸凡低着头,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在地上。手中的奖状也掉在了地上,被妈妈一脚踩过,留下一个黑黑的脚印。

那天晚上,陈建国回家看到儿子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他走过去,想要安慰,却看到逸凡的日记本摊开在桌上,上面写着:"我讨厌我自己,如果没有我,妈妈就会开心了……"

陈建国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他想找妻子谈谈,但林晓雅正在客厅里和闺蜜打电话:"我跟你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懂事,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还不好好学习……"

第五章:第二种"气"——焦虑气

逸凡八岁那年,林晓雅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辞职回家,全职陪读。

"晓雅,你真的想好了?"陈建国有些担心,"你的工作多好啊,真的要放弃?"

"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放弃!"林晓雅说得斩钉截铁,"你看看现在的社会竞争多激烈,我必须全心全意陪着他,才能保证他不输在起跑线上!"

闺蜜们都说她伟大,说她是"模范母亲"。但只有林晓雅自己知道,她并不是甘心情愿的,她是被焦虑推着走的。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我儿子不能落后!"

"别人家的妈妈都全职陪读,我也必须这样做!"

"别人家的孩子钢琴都考八级了,我儿子才考五级,这怎么行?"

焦虑像魔鬼一样,日夜折磨着林晓雅。而这种焦虑,很快就传导到了逸凡身上。

第六章:焦虑传导

辞职后的第一个月,林晓雅就给逸凡报了六个补习班——数学、英语、物理、作文、钢琴、游泳。

逸凡的时间表被排得满满当当:

早上6点起床,背英语单词;

7点吃早饭,边吃边听英语听力;

8点到12点上学;

12点到1点吃午饭、午休;

1点到5点继续上课;

5点到6点写作业;

6点到7点吃晚饭;

7点到9点上补习班;

9点到10点练钢琴;

10点洗漱睡觉。

这样的安排,连周末都不例外。

"妈妈,我能不能周末休息一天?"有一次,逸凡鼓起勇气问。

"休息?"林晓雅瞪大了眼睛,"你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周末都在干什么吗?人家都在上补习班!你一休息,就被别人超过去了!"

"可是我好累……"

"累?"林晓雅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你累什么累?你知道妈妈为了你有多累吗?妈妈放弃了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就是为了陪你!你现在跟我说累?"

逸凡不敢再说话了。

但林晓雅的焦虑并没有因为逸凡的听话而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她开始疯狂地刷各种教育公众号,看各种"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讲给逸凡听。

"你看看人家,三岁就会背唐诗三百首!"

"你看看人家,五岁就考过钢琴十级!"

"你看看人家,小学就拿到奥数金牌!"

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都像一座大山,压在逸凡的心上。

第七章:焦虑制造的怪圈

林晓雅的焦虑还体现在对分数的极度敏感上。

逸凡九岁那年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按理说,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但林晓雅看到试卷后,脸色立刻变了。

"这道题这么简单,你怎么能错?"她指着一道逸凡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声音发抖。

"我……我下次会注意的……"逸凡低着头。

"下次?总是说下次!"林晓雅的眼泪突然流了下来,"妈妈为了你放弃了工作,每天像保姆一样伺候你,你就考这么点分数?你让妈妈怎么向别人交代?"

"对不起,妈妈……"逸凡也哭了。

"对不起有什么用?"林晓雅越哭越伤心,"妈妈为了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却这样对我……你是不是想气死妈妈?"

这样的场景,在他们家几乎每次考试后都会上演。林晓雅的焦虑和情绪,全部都倾泻在逸凡身上。

更糟糕的是,林晓雅开始把逸凡的成绩和自己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她觉得如果儿子成绩不好,就证明她这个全职妈妈是失败的,就证明她放弃工作是错误的。

这种想法让她的焦虑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焦虑,对孩子要求越严格;孩子压力越大,表现越差;表现越差,她越焦虑……

第八章:焦虑的代价

逸凡十岁那年,学校组织春游。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但林晓雅却拒绝让逸凡参加。

"春游有什么好玩的?浪费时间!"她说,"那一天你正好可以在家做几套试卷。"

"可是……可是所有同学都去……"逸凡的眼里满是恳求。

"别人去是别人的事,你要是去了,就落后了!"林晓雅态度坚决,"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春游那天,逸凡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着窗外的阳光,听着妈妈在旁边念叨着:"这道题怎么又错了?你到底有没有用心?"

那天晚上,班主任打来电话:"林女士,今天春游逸凡没来,同学们都在问他,我发现逸凡最近在学校越来越孤僻了……"

"孤僻就孤僻吧,只要成绩好就行!"林晓雅不以为然地挂掉了电话。

她没有意识到,在她的焦虑笼罩下,逸凡正在失去一个孩子应该拥有的快乐、友谊和童年。

第九章:第三种"气"——控制欲之气

逸凡十二岁上初中后,林晓雅身上的第三种"气"——控制欲之气,开始全面爆发。

她给逸凡的房间装上了摄像头,美其名曰"监督学习"。她要求逸凡每天必须向她汇报所有的行踪,包括和谁说了话,说了什么。她翻看逸凡的日记、手机、书包,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妈妈,我能不能有一点自己的隐私?"有一次,逸凡发现妈妈又在翻他的抽屉,终于忍不住问道。

"隐私?"林晓雅冷笑一声,"你一个孩子要什么隐私?妈妈这是为你好!你不知道现在外面有多危险,有多少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不管,最后学坏了?"

"可是……"

"没有可是!"林晓雅打断他,"你是我生的,我养的,我有权利知道你的一切!"

在林晓雅看来,孩子就是她的私有财产,她有绝对的控制权。她不允许逸凡有任何独立的想法,任何偏离她规划的行为。

第十章:控制欲的升级

随着逸凡慢慢长大,林晓雅的控制欲也在不断升级。

初二那年,逸凡交了一个好朋友,叫张浩。两个孩子很聊得来,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一起打篮球。但在林晓雅眼里,这就是"不务正业"。

"以后不许和那个张浩来往!"有一天,林晓雅突然宣布。

"为什么?"逸凡不解,"张浩学习很好啊,我们一起讨论题目……"

"学习好有什么用?我打听过了,他爸妈都是普通工人,这种家庭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林晓雅的语气充满了鄙夷,"你要和那些家庭条件好的、父母有文化的孩子交朋友,这样对你将来有帮助!"

"可是……"

"别可是了!"林晓雅不容置疑,"妈妈是为你好,妈妈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难道还能害你?"

从那天起,林晓雅开始全面控制逸凡的社交。她规定逸凡只能和她认可的同学来往,不许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不许加入任何兴趣小组。

逸凡曾经很喜欢画画,美术老师说他很有天赋。但林晓雅知道后,立刻没收了他所有的画笔和画纸。

"画画能当饭吃吗?能考上好大学吗?"她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什么都不要想!"

第十一章:窒息的生活

在母亲的三重"气"——怨气、焦虑气、控制欲之气的笼罩下,逸凡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窒息。

他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自己的朋友,不能有自己的爱好,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情绪。

初三那年,逸凡的成绩开始下滑。从全班前五掉到了前十,再掉到前十五。林晓雅急了,她给逸凡又加了两个补习班,把逸凡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到了五个小时。

"妈,我真的很累……"逸凡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累?你知道妈妈为了你有多累吗?"林晓雅又开始了她的"控诉","妈妈为了你放弃了事业,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像个保姆一样伺候你!你现在跟我说累?"

"对不起……"逸凡低下头,声音里满是绝望。

那段时间,逸凡开始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会想:如果我消失了,妈妈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辛苦了?如果没有我,妈妈是不是就能过上她想要的生活了?

这些念头像毒蛇一样,在他脑海里盘旋。

第十二章:父亲的无力

陈建国看着儿子一天天憔悴下去,心里着急,但他在这个家里早已没有话语权。

"晓雅,你对孩子是不是太严格了?"有一次,他试图和妻子沟通。

"你懂什么?"林晓雅冷冷地看着他,"你一天到晚在外面,根本不管孩子的教育!我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我只是觉得孩子压力太大了……"

"压力大?现在哪个孩子压力不大?你是不是想让咱们儿子输在起跑线上?"林晓雅越说越激动,"我告诉你,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的将来!你要是觉得我做得不对,你来管啊!"

陈建国沉默了。他知道,妻子已经陷入了一种偏执的状态,任何劝说都听不进去。

有时候,陈建国会趁林晓雅不在家,偷偷带逸凡出去吃个饭,打打篮球。但每次回来,都会被林晓雅大骂一顿:"你这是在害孩子!他现在应该学习,不是玩!"

渐渐地,陈建国也放弃了。他开始频繁地加班,能不回家就不回家。这个家,已经不像一个家了。

第十三章:崩溃的前兆

中考前两个月,逸凡开始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

他开始频繁地做噩梦,梦见自己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四周的墙壁不断向他挤压过来,他拼命地喊,但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开始出现强迫症的症状,必须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必须把书本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否则就会感到极度焦虑。

他开始自残,用圆规在手臂上划出一道道伤痕。看着鲜血流出来,他反而觉得心里好受一些。

班主任发现了逸凡的异常,打电话给林晓雅:"林女士,我觉得逸凡的心理状态有些问题,建议您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他能有什么心理问题?"林晓雅不以为然,"他就是学习压力大,等考完试就好了。"

"可是……"

"老师,我知道您是好意,但我了解我自己的孩子。"林晓雅打断老师的话,"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中考,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等考完试,我会让他好好休息的。"

挂掉电话后,林晓雅把逸凡叫到面前:"老师说你最近状态不好,是不是又偷懒了?中考马上就要到了,你给我打起精神来!"

逸凡看着母亲,眼神空洞,一句话也没说。

第十四章:绝望的尽头

中考结束后,逸凡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按理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结果,但林晓雅却不满意。

"才考了全市前两百名,你怎么不努力一点,考进前一百?"她在拿到成绩单的那天就开始规划逸凡的高中生活,"从明天开始,你要上高中预科班,争取高一就把所有课程学完……"

逸凡听着母亲的安排,突然笑了。那笑容诡异而绝望。

"妈,你说,如果我死了,你是不是就解脱了?"他平静地问。

林晓雅愣住了:"你说什么胡话?"

"我说真的。"逸凡的声音依然很平静,"你总说要不是因为我,你的人生会多么美好。那我死了,你不就可以重新开始了吗?"

"你……你这孩子怎么说这种话!"林晓雅有些慌了,"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我好?"逸凡的眼泪流了下来,"那为什么我一点都不开心?为什么我觉得活着这么累?"

"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林晓雅的怨气又上来了,"妈妈为了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居然说这种话……"

逸凡转身回到房间,关上了门。林晓雅站在门外,心里有些不安,但她很快就说服自己:孩子只是一时情绪不好,过两天就好了。她不知道的是,门后的逸凡,正在写下那张让她后悔一生的纸条……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来源:嗣音

相关推荐